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不断鼓励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个人信贷管理的关键是客户群的信用,在中国,每个银行都会有各自的信贷管理办法,但是由于传统方法的限制,很难全面掌握客户的信息。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对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信贷;风险控制
引言
在个人贷数据是银行最有价值的资源,依靠数据,量化风险是发挥数据的关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互联网,来接触巨大的用户群,收集海量的数据。通过积累无数的数据来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因此,只有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办法,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风险控制体系,控制好借贷规模,才能运用好大数据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
1大数据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意义
随着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加入,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大数据的运用能力是检验一家企业是否能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大数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精准营销环节,对于风险控制也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银行管理授信政策,风险能力直接影响着该企业利润指标,在当下市场环境下企业不光需要满足监管基本要求,还需要锐意进取,对累积有大量历史数据的老牌银行,更需要与时俱进利用好内外部数据资源,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优化利用好风险模型,不断完善授信政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良好的成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风险评价系统过于粗糙
商业银行想要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信贷风险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都会采取一定的评价手段或者是创建一个比较科学的、实用的评价系统对信贷风险进行评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简单高效地对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且分析的结果也较为科学,具有参考价值。一般说来,某客户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会在进行信贷风险评价之后认定该贷款人已经背负了较多的债务,并不具备能力及时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会拒绝贷款。这是正确的信用评价系统评价后的结果。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线上P2P、众筹等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实际操作中,我们能够发现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系统还停留在简单的人行征信查询,资产负债表分析,并不能够客观有效的对客户真实信用状况进行分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会高估客户偿债能力,多边授信、过度授信时有发生,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的发生。负债较多的借款人一旦资金链断裂,可能造成多家机构同时违约,造成信任危机,严重的还会引发市场恐慌情绪,银行惜贷,利率高企的连锁反应,融资环境持续恶化。
2.2信贷分析工具落后,分析结果不准确
一般说来若借款人征信良好,没有负债,同时每月都有一笔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入的话,履约能力会很好,这也是公务员、企事业员工普遍是各家银行青睐的对象。基于此种策略,传统信贷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分析作为定量分析工具,在过去的授信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系统重要模块。但是新环境下由于大量的民间借贷和线上P2P借贷存在,增大了优质客户的辨识难度,如果缺乏对交易真实合理性的分析,简单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分析等定量信贷分析工具都难免失效,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风险点。
2.3操作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业务量大,无法做到精耕细作,普遍存在重贷前轻贷后的情况,额度授信下银行一般不会直接干预和控制客户的提款情况,这又增加了风险敞口。除此之外,受制于国有银行内部流程繁冗,格式化条款合同的变更会经历漫长的需求搜集、评议、法审、采购印刷流程,这对基层行业务会带来很多挑战,比如某银行长年存在着诉讼送送达达难的问题,呼吁多年后才全行推广借款人签订催收地址确认的文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种极端情况出现在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快速盈利和市场扩张的压力,部分小行在风险识别以及控制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内部的控制制度比较不完善,由于合同的不规范导致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商业银行要加强操作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控制能力,尽最大的可能来降低信贷风险。
3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3.1重视程度低
这一点可能是所有问题的起因,虽然认识到大数据和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利润,但是由于没有受到新的挑战和机遇,对网上银行的认识还只有支付和进行产品的销售,基本上都处于稳步前行的阶段,很难谈到真正的重视。
3.2用户体验不佳
对于互联网的作用尚存在不足,传统信贷业务流程繁琐,不能灵活处理,办理进度无从知晓,排队等候时间长。相比较而言,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从用户实际出发,除开借贷业务外还叠加了生活便民业务,产品实用性、贴合度更高。
4传统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开展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4.1搭建大数据应用系统,优化数据搜集与使用
商业银行还应该重视新手段新技术的运用,高举科技引领旗帜,结合自身定位搭建属于自己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在符合监管要求下充分挖掘外部数据,加强数据加工清洗能力,逐步摸索出适合于自己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不光要对客户精准画像,还要构建以借款人中心的人物关系模型,不光要做收入支出加减法还应直观体现资金来源脉络图,增加软信息上的多维评估不断降低银行误判概率。具体说来要第一,商业银行管理者要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搭建自己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做好有效数据的清洗,要用合理的模型来联系数据,为信贷风险做好保障,提供科学证明和准确性。第二,提高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意识,在风险体系构建上不断提高大数据风险管理决策的地位和决策占比权重。
4.2保障系统安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核心系统数据交互越发频繁,大数据应用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些敏感数据一旦外泄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声誉,基于此除开加强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护外,各商业银行还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管理,落实权限分级,保证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4.3将内外部数据库结合起来,资源共享扩宽数据来源
加强相关技术的引进和不断学习,将全行数据库中的需要借贷的客户信息,如财务、经营信息等与贷款质量联系起来,从而更完整地看到风险的关联,提高风险的早期预防。除此之外,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客户的信息电子化,实现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共享,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客户的基本信息,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损失的概率,规范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以及控制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对工商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个人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金融服务市场十分复杂,有效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举措必须要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笔者相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平稳,技术手段也会进一步成熟,并将在未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海婷.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6):120-121.
[2]陈岷峰,刘强.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征与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4,(8):51-55.
[3]王字君.商业银行网络信贷业务发展调查与分析[J].西部金融,2013,33(2):53-55.
[4]张谦.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网络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7(9):28-30.
论文作者:何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数据论文; 信贷论文; 银行论文; 风险论文; 信贷风险论文; 互联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