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质量的定性分析与量化指标设计_定性分析论文

民营企业素质的定性分析及定量指标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性分析论文,定量论文,民营企业论文,素质论文,指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20多年的成功与挫折,显示出民营经济强大的生命力及与生俱来的缺陷。本文从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和x效率三个方面分析民营企业的素质,揭示制约其发展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设立定量指标模型,对具体民营企业的素质状况进行判定,以期为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民营企业主等有关方面提供一个可供操作的方案。

20年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贡献也越来越大。然而自1995年以后,其发展速度逐渐放慢。公司数、从业人数、注册资金年环比增长率持续下跌。1998年更是出现了以巨人、飞龙等民营企业巨头为代表的整个民营经济的“滑铁卢”。民营企业如何健康生存,做大做强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主等各界人士日益关注的对象。

本文试从效率的三个层次对民企素质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民企健康发展的根源,以助于各级政府制订政策来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民企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使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对之有详细地了解,从而作出扶持与否及力度大小。不仅如此,通过与同地区、同行业的企业对照,民企可以找出差距,提高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之所以从效率方面研究企业素质,是因为素质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管理中沉淀而成的,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效率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二者在决定企业发展前途上是根本一致的。配置效率、技术效率、x效率是效率的三个层次。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企业的素质。以下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配置效率

对民营企业配置效率的分析就是对民营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使下,是否最有效地配置了各种投入品要素。理论上,利润函数的一阶条件要求各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其价格,二阶条件要求生产函数的海塞矩阵是负半定的。由此得出由要素需求函数为元素组成的替代矩阵等于海塞矩阵的逆矩阵。因此,对产出价格和投入品要素价格而言,利润函数是一次齐次的,要素需求函数是零次齐次的。这为我们判定民营企业是否在最优点上生产提供一个直接简便的方法。当所有价格都加倍,其他都不变时,如果民企的要素需求量没有变化,那么该民营企业的要素配置基本上是最优的。反之,如果出现了显著的减少甚至同向增加,可以肯定该民营配置效率不高。为提高配置效率,就必须对其资产和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考察,找出不良资产和薄弱环节,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对薄弱环节进行补缺填齐。

二、技术效率

同配置效率一样,技术效率也是在利润极大化目标下,对民营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但它把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结合在一起,克服了单纯以财务绩效指标来衡量配置效率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因而更为真实可靠和稳定。

技术效率是由技术水平不齐,技术层次不同,技术获得扩散程度各异而引起的。技术水平包括投资能力水平,生产能力水平和企业内外部技术联系能力水平。技术层次包括以经验为基础的基本技能、以寻找为基础的适应性模仿技能和以研发为基础的创新技能。民营企业要想生存下去,至少应该拥有生产能力的基本技能和模仿技能。因为,这不仅可以减少其对外部技术供给的消极依赖,增加多样化产品,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已积累的技术能力,提高其技术层次。技术能力的获得有四种渠道:物资资本的投资、简单生产中的学习和培训、技术买进和正规研发的结合以及所有改善技术水平努力的组织投资。民营企业往往只注意物资资本的投资而忽略了其他三个方面的投资。

技术人才匮乏,技术信息渠道零乱缺乏系统性,培训和研发资金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正规,是造成目前民营企业总体上技术效率长期低水平徘徊的主要原因。因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力资本的开发力度。其次增加研发资金的比重,合理分配研发资金中试验资金和批量生产的投资比例及处理好创新投资与创新环境投资之间的关系。再次,合理选择技术获得途径。本身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技术溢出效应小且可以长期使用并能形成核心技术的民企,应选择自主开发。否则,区别情况采用模仿或联合开发。最后,要注重改善技术组织管理。

三、X低效率——管理失效根源的分析

与配置效率,技术效率以整个企业为分析对象不同,X效率深入企业内部,以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变异引起企业目标多元化为分析对象。民营企业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采用家族制集权治理企业。由于小规模生产处理信息的有限性,业主能迅速捕捉时机作出抉择。家族的亲和凝聚力又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所以家庭制能够迅速完成其原始积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处理信息量的增多,家族集权治理方式已逐渐成为民企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职业经营管理者开始替代业主管理企业。然而民营企业个人产权和法人产权混为一体,股份过于集中单一,表明其产权层次和结构不明晰,决定了其实际治理方式仍为集权制。两权分离下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仍未完成。

要想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首先就要明晰产权,严格区分个人和法人产权,采用股权多元化。其次要严肃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模块,加强模块间的粘接程度,在削弱股东会不正常的权限的同时,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从而形成良好的相互制衡机制。当前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社会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董事会。为此在其构成中不仅应包括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及一般员工还应包括非利益相关者如外聘专家董事(声誉机制的约束可以减少外聘董事的道德风险)。这样的董事会才能形成民主的和比较科学的决策。

四、X低效率——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分析

以上是对民营企业X低效率产生的制度分析。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链条的拉长,使企业目标偏离利润最大化,使员工特别是技术管理人员和经营管理者产生相机选择,这是产生X低效率的具体原因。

80年代的国企人才流入和90年代的人才危机,使民营企业既感人才重要,又感到对人才的无耐、难留,难以让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留住人才,提高他们的生产率的第一因素是经济因素。民营业主应该认识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一样都应享有剩余索取权,这既是人才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的前提,又是股权多元化,完善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按照双要素理论,经济刺激属于“保健因素”,一定额度以内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超过这个额度并处于相对稳定时,积极性将不会提高,这很好地解释了民企用高薪留不住人才,留住人才效率仍不高的原因。第二个因素是“激励因素”,也可称为非经济因素。它可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人本管理的核心正是激励因素。民营企业中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激励。

民企业主对“圈子阶层”与进入核心管理层的外来人才之间权力斗争采取“暗箱操作”是目前引起人才x低效率的最为突出的非经济因素。“暗箱操作”十分危险,它使规范化的企业制度难以建立,或使已确立的规范制度被侵蚀,造成极大的内耗。张维迎对解决这种业务能力差别极大的权力斗争设计了方案。通过给“圈子阶层”的“元老”们一个最低的股权和让外来人才拥有更多的股权,诱使元者们降低权力斗争的积极性,促使人才不断努力(“元老”们和外来人才都获得了极大效用),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代了X低效率。

五、民营企业综合素质定量指标(QSI)的设计

(一)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定量指标体系如下:

①利润指标(P)是反映民营企业各投入品配置状况的综合指标。其中P1t、P2t分别是成长性指标和收益性指标,表示企业发展的势头和盈利能力。

②技术指标(T)是反映民企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指标。其中T1t、T2t表示技术水平现状,T3t、T4t表示一般技术、创新技术的获得能力。

③管理指标(M)和人力资本指标(H)是一般性指标。管理指标表示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人力资本指标反映企业人力资本的状况及激励机制的效果。管理制度制约着人才积极性的发挥。

④根据指标的综合性和重要性,确定权重,并利用规划系数,把权重换算成百分数。

(二)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及定性指标的量化赋值,使各子指标的评价值分布于5分至1分之间。

以P1[,t]为例用功能系数法对之无量纲化。

。其中R[,p1t]为P1t的评价值,P1tm为全国、地区同行业的平均销售增长率。P1tu为全国、地区同行业前10名的平均销售增长率。

以M21为例,采用隶属度法对定性指标量化并赋值。

Rm2t

内容

5 科层间配合良好,没有扯皮

4 科层间配合较好,仅在少数责任重大事件上扯皮

3 科层间配合一般,重大责任事件上经常扯皮

2 科层间配合不好,经常扯皮

1 几乎没有合作,存在严重扯皮

通过抽样询问,得出评价值Rm21。

(三)QSI模型建立

把项目指标权重转换成评价值权重,具体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指标为

利用采样统计,本模型也可用于确定某一地区的整体民企素质水平。

标签:;  ;  ;  

民营企业质量的定性分析与量化指标设计_定性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