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运招 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 广东兴宁 514500
【摘 要】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o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再灌注治疗和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改善预后。室性期前收缩在AMI的急性期发生率最高,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为11%左右,此类心律失常是恶性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肌梗塞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AMI并发的心律失常对降低AMI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临床意义
ABSTRACT: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Myocardioal infarction,AMI)arrhythmia in clinical very commo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arly ventricular cardiac arrhythmia mechanism is more complex,application of reperfusion therapy and blockers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Room sex period before contraction in the acute phase of AMI occurred rate highest,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s about 11%,these arrhythmias is malignant arrhythmia is caused by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refore,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MI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has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AMI.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rrhythmia;Clinical significance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其临床表现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经药物治疗后不能完全缓解。其发病率在我国近几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1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包括男性71例,女性43例,年龄在42-79岁之间,平均年龄(64.5±3.0)岁。其中心肌梗塞部位发生于前壁者39例,前间壁者20例,下壁19例,前壁并高侧壁者17例,正后壁并右室者10例,心内膜下者9例。全部1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由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学测定,经临床确诊的AMI患者。
2结果
所有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29例,窦性心动过缓16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84例,室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25例,引发心室颤动者6例,出现频发房性期前收缩者21例,其中房性期前收缩引发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者9例,心房纤颤者6例,三度AVB者14例,二度AVB者4例,一度AVB者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者6例,在同1例AMI者可同时出现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不同时间也可有不同的心律失常,其中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同时出现者45例。房室传导阻滞主要发生在下壁AMI者,三度AVB均为下壁AMI者。前壁,前间壁,高侧壁AMI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74例。5例双束支传导阻滞均为前壁,前间壁AMI者,31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于病后2小时内的22例,8小时内的有6例,24小时内的有3例。31例中发展为室颤、心电静止抢救无效死亡者16例。
3讨论
AMI并发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速比较常见,一般认为继发于发热,休克,心力衰竭,控制症状后常可得到纠正,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极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常可诱发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而焠死。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可能是:AMI时由于冠状动脉严重缺血,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坏死后的心电极不稳定,容易引起折返或异位兴奋灶兴奋。下壁AMI常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三度AVB,这与房室结损伤有关。因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为冠状窦口,卵园窝与三尖瓣附着所围成的心内膜深面,具有将激动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双向传导功能。一旦下壁发生AMI造成该组织缺血,水肿即可引起传导障碍。随着AMI的好转,传导障碍亦逐渐恢复,不能恢复的仅少数。在AMI发生时,心律失常出现的特点常常是两种以上的心律紊乱同时存在,在AMI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也会不断变化出现。AMI患者在48小时内死亡率最高,且在24小时内最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因此,AMI患者应实行严密的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先兆波形并及时处理,迅速给予有效的治疗,降低AMI的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先智,范启志,郑顺涛.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9).
[2]卢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11(16):3375-3376.
[3]李卫华.20例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8):64-65.
[4]王国洪,杨晓燕.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7):689.
[5]侯荣.应用微量泵入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3).
论文作者:朱运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房室论文; 发生论文; 阵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心动过速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