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性骨质疏松症运用骨化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平平

湖南省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给予甲状腺药物联合阿伦磷酸钠片进行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命名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由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改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亢性骨质疏松症;骨化三醇;临床分析

甲亢是又命名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常见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失眠、心悸、消瘦,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增加患者发生骨更生的可能性,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骨和矿物质的损伤现象,导致机体的骨矿含量急剧下降,患者出现骨折、骨质疏松的可能性[1]。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46.5±2.5)岁;病程最长为8年,最短为半年,平均病程(4.27±0.54)年。研究组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5.8±2.4)岁;病程最长为9年,最短为半年,平均病程(4.35±0.5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可比意义。

1.2 纳入标准和诊断标准[2]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入院后均经基础代谢率测定131I吸收率,血清中T3、T4、FT3、FT4;②经临床诊断确定为甲亢性骨质疏松症;③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骨密度低于2.5S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痛。④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这次研究,并同意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甲亢或是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导致的甲亢患者;②伴有严重的风湿性疾病患者;③近期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患者;④伴有精神障碍、甲亢危象或是伴有严重的器质性功能障碍的疾病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状腺药物或是放射性碘进行治疗,常见的抗甲状腺药物有,甲巯咪唑,按照30mg/d,分成3次进行口服;或是应用丙基硫氧咪啶进行治疗,按照300~450mg/d的剂量,分成3次进行口服,连续治疗1.5~2个月后,降低服用剂量,维持治疗1~1.5年;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同时,联合应用钙尔奇D(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维生素D3),按照1片/次,1次/d的服用剂量。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骨化三醇胶丸,是维生素D3最强的活性代谢物,能有效调节骨代谢,按照0.25~0.5μg/d的剂量进行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作为一个疗程。

1.4 指标观察[3]

在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骨型碱性磷酸酶(BLAP).

疗效判断: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上升幅度≧2%判断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骨密度上升,但上升幅度<2%判断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骨密度没有改善,判断为无效。

1.5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BMD、BGP、BLAP等各项指标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类骨病,骨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 会出现一定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的比例,骨质疏松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的降低为主要的特点,在多数的骨质疏松患者中,多数是由于骨质吸收明显增加[4]。典型的特征是骨骼疼痛,容易发生骨折。甲亢性骨质疏松是常见的一类继发性骨折疏松疾病,由于甲亢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明显增加,导致机体尿液中钙、尿吡啶啉等含量增加,导致高骨转换型的骨质疏松。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骨细胞中的分化因子表达量明显增加,破坏骨细胞的正常分化和成熟,机体的骨吸收增加[5]。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的重要代谢活性产物,前体是25-羟胆固化醇,主要合成场所是肾脏,在骨形成的活跃期合成量明显增加,能促进机体的肠道对钙的吸收,调节骨质钙化。另外该类药物口服吸收快速,能有效达到尿排钙的稳定水平,停药后仍能维持临床疗效[6]。本次研究结果表,研究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进行治疗,患者的疼痛指数、BMD、BGP、BLAP等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升高。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需注意饮食,加强锻炼,改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改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俊,戎晓敏.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1):70-70.

[2]马殿忠.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67-68.

[3]张政强.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6):143-144.

[4]齐晨蕊.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教育,2015,7(7):231-232.

[5]刘秀娟.观察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2):159-160.

[6]刘英,黄忠玲.骨化三醇联合阿伦磷酸钠及甲流咪唑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7):83-83.

论文作者:刘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甲亢性骨质疏松症运用骨化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