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坑围护结构是稳定基坑的一种临时挡墙结构,对确保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围护及施工技术展开了研究,对其围护方案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基坑围护的施工及其施工监测,旨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复杂环境条件;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当前,大型建筑工程施工日益增加,基坑施工也越来越广泛,而基坑围护施工作为基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坑围护施工不仅能够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坑内施工的安全,而且对确保附近构建物的正常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项目包括七栋高层建筑、一栋公建和一个地下车库。其中2#楼、3#楼已结构封顶,7#楼正进行上部结构施工(目前已施工至12层),地下车库西侧部分已施工至地面。本次围护设计主要考虑剩余部分的地下车库、1#楼、4~6#楼以及公建的施工。基坑围护挡土结构长约1100m,基坑总面积约为24000m2。其中1#、4#、5#楼基坑及地下车库挖深9~10m,6#楼基坑挖深4.6m,公建部分基坑挖深达17.35m。
2 周边环境
工程项目北侧围护内边线距离规划红线最近为五米,红线外五米为公路,其中6#楼挖土深度较浅,其3倍挖深范围内无管线及构筑物;地下车库3倍挖深范围内亦无管线,但北侧有一幢待建2层建筑,距离地下车库围护结构内边线最近处为20.1m,该建筑高度为15m,钟楼高度36m,其基础形式为桩基础(φ400mm的PHC桩,桩长为自然地坪下25m)。西侧基坑开挖面距离红线最近处为70m。按距离基坑由近及远分布有φ700mm煤气、φ300mm给水、φ450mm雨水、电力等管线。另外,本侧有轨道交通11号线,地铁隧道外边缘距离基坑最近处为52m。这一侧主要为本工程已完成的地下车库和已封顶的3#楼以及在建的7#楼。南侧4#楼基坑围护内边线距离规划红线最近处为17.3m,红线外为多幢7层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年代久远,主要采用条形基础(基础面积系数较大),基础埋深约1.1m,距离本工程基坑开挖面最近为28.7m;1#楼围护内边线距离红线最近处为7m。东侧距离红线最近处为5m。
3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可知,工程开挖38m影响范围内均为粉质、淤泥质黏土及砂质粉土,渗透系数一般。
4 围护方案
综合考虑挖土深度及周边环境,对挖深较浅的基坑采用重力坝围护形式,挖深较深的基坑及车库区域采用“钻孔灌注桩挡土+搅拌桩止水+1道(1#楼以周边地下车库基坑为2道)内支撑”的围护形式。公建部分由于挖土深度较深,采用“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围护+3道内支撑”的围护形式。
4.1 挡土止水结构
1#楼区域开挖深度10m,拟与地下车库设统一围护,同时开挖。围护选用φ900mm钻孔灌注桩加φ850mm三轴搅拌桩止水的形式。
4#楼、5#楼区域开挖深度为9m,亦与地下车库设统一围护,同时开挖。但在该开挖深度范围内仅采用1道支撑,增加了基坑施工的风险,故考虑在此坑外进行大面积卸土,以尽量减小基坑开挖深度:坑外卸土厚度600mm、平台宽度不小于15m。止水桩采用三轴搅拌桩,围护形式选用φ900mm钻孔灌注桩加φ850mm三轴搅拌桩止水的形式。在这中间,由于5#楼有局部深坑落深较大,遂将钻孔桩桩径增加至1000mm。
6#楼区域开挖深度4.6m,西侧、北侧和东侧拟采用重力坝进行围护,并结合坑外卸土,卸土宽度和深度分别为8m和0.6m,坝体宽度3.2m;因为南侧大部分为已建地下车库,局部为待建地下车库,所以在待建车库区域直接放坡开挖。在6#楼与待建地下车库的高差区域,二者高差4.05m,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围护。
车库区域开挖深度分别为8.65m、8.85m和9.65m。基坑围护方案拟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只是其中东侧距离公建较近,而公建已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因此该侧亦直接采用地下连续墙进行围护,即在地下车库开挖前即完成该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南侧1#楼和2#楼区域地下车库开挖深度为9.65m,方案拟采用竖向2道支撑进行支护;西侧为已施工地下车库,二者的分隔围护桩在开挖期间保留,以作为支撑水平支点,待地下车库底板传力带完成并养护至设计强度时,再考虑凿除钻孔桩隔墙。西侧已施工完成车库南北向宽度36m,东西向长度70m,坑内共存在295根工程桩及20根立柱桩。经计算,在不考虑南北两侧围护钻孔桩对其侧向约束的情况下,其结构自重产生的静摩擦力及钻孔桩的水平抗力已满足其稳定要求,故在开挖车库一区时,毋需对其再采用支撑措施。
公建区域的主楼基坑开挖深度有17.35m,裙房区域开挖深度15.9m。主楼位于基坑中部,局部延伸至坑边。方案考虑采用“两墙合一”的形式进行围护,根据环境要求,东、北两侧采用厚1m的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由于西侧及南侧为已建地下车库,环境宽松,墙体承受荷载较小,因此选用厚0.8m的地下连续墙作围护。
4.2 支撑系统
支撑结构设计是基坑围护设计的核心内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考虑到施工安全、施工工期、施工流程等诸多因素,从结构自身入手,充分研究不同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整体刚度差异,从中选取受力性能最好、整体刚度最大的结构作为支撑结构。这里分别就车库和公建部分深坑的支撑系统进行分析。
4.2.1 车库及主楼基坑的支撑设计
除1#楼及其周边地下车库区域外,竖向拟采用1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进行支护,方案中考虑到:如落低支撑标高,对基坑的稳定、变形控制将更加有利,故支撑中心标高设为地面以下2.5m,圈梁采用内翻形式,以减小施工圈梁工况下围护结构的变形。1#楼及其周边地下车库区域开挖深度9.65~10m,为此,方案考虑采用2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支护,以减小围护结构变形对周边管线的影响,支撑中心标高分别为自然地面以下1.1m和6.1m。
从平面上来看,由于基坑形状复杂,西侧为已建车库,与该期施工地下车库相接,方案拟采用对撑+角撑的形式进行支撑。支撑系统采用C40混凝土,圈梁截面尺寸800mm×1200mm,主支撑截面尺寸900mm×900mm,连杆截面尺寸750mm×750mm。
4.2.2 车库B区南侧及车库B区北侧相邻部位基坑的支撑设计
由于车库B区不是同时开挖,所以在其相邻部位需考虑工况不同情况下的支撑布置(因此,该区域支撑杆件设计与施工稍显复杂),同时要求在施工车库北侧支撑时,相邻部位的南侧支撑需先行浇筑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3 公建部分基坑的支撑设计
该基坑最大特点是深度大,达15.9~17.35m,且边长较长,长边长度达220m,短边长度最大也达到85m,对支撑的刚度削弱较大;同时基坑暴露时间较长,支撑混凝土徐变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量也不容忽视。在本基坑设计方案中,竖向拟采用3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其支撑中心标高分别为地面以下3m、7m和12m。因主楼局部区域距离坑边较近,故方案考虑设置下琵琶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即施工底板垫层(局部增厚至300mm,设计强度提高至C30),垫层强度达到C25后拆除下琵琶撑,并进行底板施工。
本基坑平面形状相对较为规则,方案中主要考虑采用桁架加角撑的布置形式,避免出现过长的主支撑杆件。
4.3 立柱
本工程立柱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格构立柱的形式。立柱基础尽可能利用工程桩,并要求桩径不足800mm的工程桩上部3m范围扩径至800mm,不能利用工程桩的立柱基础,则采用φ800mm钻孔桩,根据受力及是否为栈桥区域,桩长18~36m不等。立柱采用480mm×480mm格构钢立柱,主受力构件为4根160mm×14mm的等边角钢,立柱插入钻孔桩基础3m,在钻孔桩上部3m区域,必要时需进行箍筋加强。
4.4 局部加固
公建区域基坑的东侧距离公路较近,方案中考虑对其进行裙边式加固。由于加固深度较深,因此,坑内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深度6m,宽度6m,水泥掺量20%,第1道支撑顶标高至坑底标高水泥掺量10%,垫层厚度局部增加至300mm,强度等级提高至C30。
4#楼靠近既有7层楼民居处,以及1#楼西侧、南侧均采用二轴搅拌桩进行坑内加固。
为了控制基坑变形,要求1#楼、4#楼、5#楼垫层加厚至200~250mm,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提高至C35早强,必要时可配φ8mm@250mm双向钢筋。对电梯坑、消防集水坑等部位亦都进行相应的加固。
4.5 施工栈桥
车库及除1#楼外的主楼区域均采用1道支撑系统,不再设置挖土栈桥,而是采用建筑垃圾结合路基箱回填成坡道下基坑进行土方开挖;1#楼采用2道混凝土支撑,经研究,决定结合周边施工场地安排,在1#楼北侧设置挖土平台。
由于公建部分的基坑采用3道支撑,因此拟设置南北向通长的施工栈桥,并设置多个挖土平台,提高土方开挖效率。
4.6 承压水
根据计算,公建基坑开挖深度下基坑抗承压水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因此另行设置了消压井,在开挖前降低承压水水头标高,以免基坑产生突涌。
5 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5.1 井点降水
进行井点降水可以改善挖土条件和改良坑内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提高基坑整体稳定的安全储备,进一步减小产生管涌的可能性。本工程6#楼采用轻型井点进行坑内降水,车库和公建部位采用真空深井进行坑内降水,并提出以下施工要求。
(1)在围护桩施工完成后设置井点。
(2)坑内水位降至底板底0.5~1.0m后方可开挖,在大面积土方开挖时可逐套拔除坑内井点。
(3)井点冲孔深度应超过滤管底0.5m,同时确保粗砂滤层的施工质量,做到出水常清,对出水浑浊的井点管应予以更换或关闭。
5.2 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的原则:分层、分块、留土护坡、对称、平衡。
(2)应先开挖基坑支撑上方的土体至设计标高,待支撑施工完毕、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继续向下开挖,严禁先挖后撑。
(3)土方开挖时要随时进行轴线复核及水平标高测量,注意土面的平整及坑内土体的加固区域。
(4)开挖最下一层土方时,随挖随浇筑垫层,无垫层坑底最大暴露面积不大于200m2,混凝土垫层直接浇筑至围护桩内侧面,使垫层能够起到一道支撑的作用,以减小桩体位移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有害影响。
(5)地面施工超载不得大于20kN/m2,排水明沟不得沿围护桩边设置。
(6)挖土机开挖中严禁碰撞栈桥支撑、深井管及加固栈桥所用的钢立柱。
(7)坑底须留30cm土体,采用人工清除。
(8)下雨天应注意及时排水,严禁基坑被雨水浸泡。
6 施工监测及效果
为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进行,我们在基坑重要部位设置了监测点,指派专人收集并反馈监测结果。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为加强对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反应,成立了基坑施工应急领导小组,以协调组织各分包单位对施工问题的快速反应,加强对支撑和围护体变形的监控。
在施工监测中,对原始数据及时收集并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再绘制观测读数与时间、深度及开挖过程曲线,按施工阶段提出简报。监测工作贯穿基坑工程始终,待全部资料备齐后,应提供完整电子版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告于围护设计单位及相关各方。
从施工围护结构到基坑开挖前,监测频率逐步加大:施工围护结构期间,每天至少测1次;其余时间,每3d测1次;基坑开挖阶段,所有测点每天至少测1次;底板浇筑完毕后,每3d测1次;支撑拆除时,每天至少测1次;特殊阶段另定。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顺利进展。
经测定,本工程基坑围护桩顶的水平变位、围护桩身的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坑外地下水、原有管线、既有建筑等均未发生大的变化,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7 结语
综上所述,基坑围护施工技术关系到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并且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及邻近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息息相关。因此,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基坑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充分做好基坑围护施工前的分析和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的监测工作,从而确保基坑围护的施工质量,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朔伟.关于建筑工程中基坑围护施工技术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16)
[2]余普红.建筑工程基坑围护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5)
论文作者:姚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基坑论文; 深度论文; 地下车库论文; 钻孔论文; 车库论文; 标高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