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金融投资的结构与政策意义_金融论文

居民金融投资结构及政策含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含义论文,居民论文,结构论文,政策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居民金融投资的特点和问题

表1给出了根据我国资金流量表整理的1996~2005年期间我国居民金融投资统计。分析1996-2005年期间我国居民金融投资状况,可以发现,我国居民金融投资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我国居民金融投资的增长趋势显著,但存在波动。

根据我国资金流量表,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总量由1996~2000年期间的年度1.1~1.25万亿元增加到2001~2005年的年度1.4~2.9万亿元,增长趋势显著。但是,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总量的增长存在波动,年度增长率由2000年下降11.0%波动到2002年的增长39.7%,波动幅度很大。图1给出了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总量及其年度增长率的动态轨迹。

图1 居民金融投资总额(亿元)

2.我国居民金融投资的最主要渠道是存款,增长波动明显。

根据我国资金流量表,我国居民存款增量由1996~2000年期间的年度0.66~0.93万亿元增加到2001~2005年的年均1.0~2.1万亿元。尽管居民存款增量增长波动明显,但居民存款仍然是其金融投资的主渠道。据计算,我国居民存款增量占其金融投资总量的百分比在1996~2005年期间最低为1999年的59.6%,最高为1996年的77.5%,2001年以来都在70%以上。

3.我国居民保险准备金增量增长趋势显著、证券投资波动显著,市场性金融投资比重除1999年外基本上在20%左右徘徊。

我国居民市场性金融投资主要是证券和保险准备金。根据资金流量表,我国居民保险准备金增量占其总金融投资的比重除1998(2.4%)、2001(8.2%)年外稳步提高,由1996年的1.2%提高到2005年的14.5%;形成对比的是,由于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我国居民证券投资占其总金融投资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13.5%逐渐降低到2005年的2.6%,而1996~2000年期间该比重最低为1996年的14.2%、最高为2000年的20.5%。证券投资和保险准备金的此消彼长,确保我国居民市场性金融投资占其总金融投资的比重保持在15.4%(1996年)~31.9%(2000年)之间,成为我国居民金融投资的第二个最主要渠道。图2显示了我国居民金融投资结构在1996~2005年期间的变动轨迹。

图2 居民金融投资结构变动(%)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居民证券投资中股票投资比重在增长中强幅波动,由1996年的19.5%在波动中提高到2005年的86.9%。图3显示了我国居民金融投资中股票占证券的百分比的变动轨迹。该变动轨迹表明,随着国债和企业债券的相对萎缩,我国居民证券投资相对集中到了股票市场。

图3 居民金融投资中股票占证券的百分比(%)

4.我国居民持有通货增量波动相对稳定,其他净金融投资有限。

根据资金流量表计算,我国居民持有通货增量占其总金融投资的比重除1997年(10.9%)、1999年(15.3%)外,基本在6.2%(2001年)~9.1%(2000年)之间波动。我国居民其他净金融投资无论就绝对规模还是相对比重在2005年以前几乎可以忽略不予考虑,但2005年占其总金融投资的比重达到5.0%。

因此,我国居民金融投资的格局,概括讲,就是总量在波动中增长;存款具主导地位、市场性投资相对稳定;证券投资与保险准备金此消彼长、居民证券投资相对集中于股票市场;其他金融投资渠道狭窄。

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格局反映了我国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一般的,居民是社会最主要的资金盈余者,为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提供资金。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格局表明,债券市场发展缓慢,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直接融资比例仍然偏低,居民金融投资渠道狭窄,我国金融结构还很不完善,既不能满足居民金融投资需求,也不能满足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日益增长的直接融资需求。

二、决定居民金融投资的因素和机制

不同的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结合金融工具的功能和特征,这里简单地分析决定居民金融投资的因素和机制。

关于居民金融投资总量。决定居民金融投资总量的机制,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增长和居民的消费储蓄偏好,另一方面是金融融资制度。实体经济的增长和税收制度决定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储蓄偏好决定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配置,居民关于持久收入和支出的预期对居民消费偏好具有重要性影响。居民储蓄在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之间的配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既取决于对住宅、汽车等的有效需求,也取决于金融融资制度(如消费信贷制度、住房贷款制度)和金融市场的相对收益和风险。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缓慢增长、居民储蓄习惯、金融融资的高门槛、不完善金融市场的强幅收益波动和高风险都影响决定着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总量的增长和波动。

关于居民存款增量。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居民消费升级换代阶段,由于缺乏金融支持和持久收支预期,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支出的预期,居民还不能依赖储蓄实现消费升级换代,因此居民被迫进行金融投资。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结构仍然以银行为主导,金融市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存在高风险,这也限制了居民进行其他金融投资,而不得不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存款,导致居民存款尽管在诸多分流储蓄的政策中有波动,但仍然成为居民主要的金融投资渠道。

关于居民市场性金融投资。伴随着住房、教育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其市场化推进,居民支出预期强化,但就业和收入预期很不稳定,这强化了居民的保险准备金投资行为。同时,我国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的市场化推进,直接促进了我国居民保险准备金的投资。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在规范和发展的交替中发展。为了鼓励直接融资而需要证券市场发展,为了证券市场的长久发展又需要加强规范和监管。2000、2001年,为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我国股票市场得到了异常的支持和发展。近年来,伴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强化和风险的释放,伴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国股票市场正经历革命性变革,股票市场也被置于死地待后生,股票价格一路下跌,居民股票资产也大幅度缩水。居民证券投资中股票投资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国债和企业债的萎缩。居民证券投资和保险准备金投资的此消彼长,既是保险准备金增长机制和证券市场加强监管和股权分置改革推进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同时居民进行金融资产组合也强化了这一结果。

关于居民通货持有。居民持有通货,一方面是由于支票和网卡交易受到限制条件下的流动性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条件下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

三、引导居民金融投资优化配置的制度选择

正如资金流量表所显示,引导居民进行金融投资优化配置,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金融制度两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要相关制度,如住房、教育和医疗制度的配套改革。

1.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规范垄断性和体制外高收入,通过完善收入制度、规范收入差距来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和实物投资增长,从而间接引导居民金融投资行为。

2.在金融制度方面,一要在防范风险条件下通过金融创新鼓励居民进行消费和实物投资,二要采取切实措施完善金融结构,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市场等健全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居民金融投资渠道,促进居民储蓄分流和企业直接融资。三要具体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股权分置改革,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投资和绩效评估环境,方便居民进行金融投资和风险规避。

3.加强居民金融投资和风险规避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和制度宣传等,引导居民进行金融投资的优化配置。

标签:;  ;  ;  

居民金融投资的结构与政策意义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