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力配网;自动化技术;系统建设
引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局面。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力工程与系统建设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构建,从而保障了配电网供电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配网运行故障情况下,可利用配网自动化系统第一时间实现故障定位、故障报警及故障隔离等,从而有效控制事故,为配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1我国电力系统配网发展状况概述
配电网是通过在传感器、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运行与发展的,并且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部位就是配电网,电力的安全可靠运行时通过配电网将电力系统中的传输信息达到配电网正常运行来实现的。配电网在进行工作时需要通过通信技术进行收集信息以及控制供电能力,因此只有对通信系统进行完善才能将自动化水平应用到配电网中,对整个配电网系统通过设置相关的传感器进行全面控制,从而将收集到的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行交换和传递;配电网系统想要进行自动化运行就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只有充分发货和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配电网系统自动化运行的高级应用,通道进行双向运输相关数据来实现电力系统在工作时的顺利进行。
2配网自动化的现状
2.1投入资金短缺
目前,我国在电力系统全面配网自动化建设上力度较大,但是仍然存在着整体资金短缺的问题,并导致相关建设项目长期得不到保障,电网建设的自动化程度严重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使得一些地区存在着电网布局不合理、改造不彻底的现实问题,并且由于供电设备老化而出现中断输电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输电可靠性能无法保障。
2.2管理相对混乱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信息量大,资源类型繁琐的问题,同一企业由于内部部门与企业存在信息对接和共享上的能力限制,以致于内部沟通和交流不及时;企业之间也因为信息、资源融合难度的问题,导致信息交流不畅,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在配网管理上相对混乱。
2.3盲目更新设备
设备更新上上,存在着管理部门盲目跟风,为上新设备忽略了实际情况的问题。由于缺少对全局和长远的考虑,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换新、越来越普遍的技术引进,新旧设备的不匹配和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致于花大资金引进的新设备、新技术在优化生产中表现得华而不实。
2.4衔接处理
针对电力企业建设中存在的设备和技术衔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电网自动化改造涉及的技术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资金预算,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可利用资源,立足当前现状,放眼长远目标,对整个电网自动化建设项目进行全盘规划。
3当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配网自动化网架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有信道故障在配网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之后,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各个子系统来控制开关,从而实现有故障处理模式。然而,目前有信道故障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配网自动化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不能够及时、快速地对故障发生的地方进行准确定位,不能及时找出并处理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一旦配网系统发生故障,它将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不能有效地将故障解决掉。无信道模式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故障、隔离恢复电力电缆的供电功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定位软件对故障发生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将其排除掉,其中故障定位软件可以有脉冲技术型、重合器以及电压型分断开关等形式。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工作时无信道故障模式出现问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这种模式无法利用脉冲技术型来阻断短路电流,但是这种模式能够记忆重合器开关的故障,从而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
3.2配网自动化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
虽然现有的地区配网自动化己经初步形成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及技术水平方面的原因造成与之对应的系统维护和管理方面跟不上,致使配网自动化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配网自动化系统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设备稳定性、系统可靠性等问题,甚至有的设备其维修工作跟不上,造成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线损率普遍存在偏高的现象,这将直接影响电压合格率。一旦发生事故后,配网自动化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故障进行隔离和恢复,使得设备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供电,如果想要真正地实现配网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能够很好地将故障隔离开来、能够及时地对事故进行抢修操作,还需要很长的探索、研究时间。
4 EPON的技术在电网建设各层面应用体现
4.1体现在主站层通信上的应用
主站层,是包含了实时监控、离线管理并两方面结合的系统,它的工作主要包括:监控配网设备、管理配电运行情况,同时结合这个过程中系统自动化运行所产生的数据、图形信息,使整个系统的集成性能与安全性能有所提升。在电网自动建设中,对EPON技术的应用,首先无疑体现在主站层通信上。
4.2体现在变电所子站通信上的应用
变电所子站通信系统,其职能是传输电网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及信息工作,它的自动化建设是通过光线路终端内部的“RS232”与“II”线路对接来实现的,后接入自动化电网终端相应的服务器上,从而使各处变电所子站顺利实现局域网间的联通。此外,子站通信系统通过对广域数据网络的调度,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功能,并对服务器数据进行采集。子站通信引进SDH和MSTP光纤网络,其实相当于在变电所子网内部接入了光纤线路终端,因此自动化配网系统为适应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光功率裕量上及系统容量上,需要预见性地留出相应的空间,以备EPON技术在动态建设过程中全面应用时,配网自动化系统扩容的需要,每个OLT中的PON与II线路地接时,具有的ONU的实际数量不能超过16个。
4.3体现在馈线层通信的应用
电力系统需要全网保护,我国大部地区采用在终端设备上实施相应措施。如在配网线路设计时,终端组网使用“手拉手型”的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在本质上还是双链型的组网结构,因此它在配网线路上,是通过“OLT”的设备完成终端联结的,在分光器分布布局上采用“1分2的级联方式”,这种方式在链型线路上十分常见,对级联分光器使用的数量要求在4个以内。“1分2”的分光器在链型线路上,为保证FTU与ONU中RS接II数据之间交换时的有效性,采用的是不对称分光比(除末端外),同时1分2分光器、ONU安装位置都在室外光交箱内,最终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必需充份构建配电网的自动化过程,需重视整个行业的具体情况,防止超前。除此之外,要彻底掌控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综合性科技技术,恰当掌控实时监控。定时搜集相关数据展开分析与研究。作为精确克服急速下降的电力负荷与配电网适用的多故障现状,为增进电力建设彻底保健发展获取现实可信的技术条件,增大对于电力运送的全方位改善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楠,杨友良.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08):193.
[2]叶伟芳.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0):198-199.
论文作者:骆晨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故障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配电网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