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技术在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杨春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杨春

玉溪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基础在建筑物结构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基础不牢固,之后的建造过程也就无从谈起。本文主要探讨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桩基础的技术特点,分析总结桩基础的应用要点,并探讨桩基础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实践运用,为保证施工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建筑项目;土建施工;运用

桩基础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形式,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作为建筑结构物的一部分,桩基础通常是由承台将若干根桩的端部联结起来,形成整体,从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受力结构,将上部结构物的荷载通过桩身与桩端传递致深层较坚硬的地基中,以满足承载能力需要。因此,桩基础相比于其他基础类型,具有对土层适应性强、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抗震能力強的特点。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高层建筑在拔地而起,桩基础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桩基础的技术特点,提高基础的稳定性能,减小地基沉降,是建筑土建施工中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桩基础的技术特点

根据桩的性状和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大致可分为两种,即端承桩和摩擦桩,在施工中,只有对这两种桩基类型有充分的认知,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端承桩是指桩顶的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起主要作用、摩擦桩是利用土体与桩基之间的摩擦力来承受荷载,摩擦桩和端承桩的承载方式不同,但施工技术有相似之处。

1.1 控制桩基础荷载量

桩基础施工中的荷载量控制很重要,因为如果发生超载情况,在施工过程中,甚至是在项目完工后或使用过程中,发生过大的位移沉降,使建筑物产生倾斜或者横向开裂,那将会是工程事故。计算和控制桩基荷载量,也可以有效设计基桩数量和位置,使桩基施工选择更加合理。

1.2 分析施工现场的土质条件

无论选择何种桩基类型,在设计桩基前都必须进行地质勘察,查清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在桩基施工之前,还应进行必要的现场复查工作。如果土质勘察工作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掌握施工场地中的土壤含水量率,渗透性以及岩石类型等,就可能导致桩型选择失误,使桩基础不能达到预定的承载目标,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障碍。

1.3 严格控制施工进程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也在日益精进。桩基础施工的现场条件纷繁复杂,会受到施工场地的土质状况、含水率、施工技术以及天气状况等影响,因此,有必要合理规划施工进程。通过规范施工进程,能确保桩基施工按预定计划进行,在施工期间遇到的难题也能及时解决,此外,也有助于施工人员根据现场条件更换和控制施工技术,从而提高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效率[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及应用要点

桩基础施工主要可分为静力压桩、灌注桩、预制桩等,具体选择何种施工技术,则要根据基础承载力要求和现场土质条件来确定。下文对建筑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和应用要点进行了总结。

2.1 振动沉桩法

振动沉桩法适用于土质粘性较小的施工场地,其原理是通过振动器的振荡作用以及桩体自身重力作用使桩身下沉,达到指定位置,这种技术的沉桩速度较快,还能改变土层的疏密性,使土层经过挤压之后变得更加密实,同时也增大了桩基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使桩基的承载力进一步提高。但这种方法并不适于含水率过高地区和岩石坚硬地区,因此应根据土质条件和含水率情况合理选择。

2.2 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主要是利用压装机的自身重力以及装载在其上的各种辅助设备的重量,将预制桩压入土体,通常应用于软土地基中。在静力压桩过程中,采用分段预制,分段压桩方法。静力压桩通常会引起桩周土的挤土效应,在压桩过程中,就会产生孔隙水压力。因此静力压桩过程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挤土效应。

2.3 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力挖掘成孔,在进行桩身钢筋安装、灌注桩身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技术简单,便于操作,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但劳动強度大、耗用的人力资源较多,现在我国经济正在转型,人力成本在不断增加,人工挖孔桩方法已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只有在一些小型建筑工程中,才会使用。人工挖孔桩需要人力挖孔,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作业,保证施工人员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下开展作业。

3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3.1桩基础现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影响着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建成后的使用安全,因此前期准备工作是必要的。提前对地形地貌,土壤含水量,岩石成分,土体硬度等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并依据已测参数合理选择桩基础施工方式。另外,在施工前切记要审核施工方案,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方案变更,并确保桩基施工质量[2]。

3.2 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灌注桩技术是在已设计的桩位上进行开孔,然后将钢筋笼放入孔洞内,最后再浇筑混凝土,从而完成整个成桩过程。现在工程中常用桩基施工方式主要有三种成孔方法,分别是人土挖孔桩、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灌注桩中注入的混凝土质量会直接影响成桩质量,如:缩颈、夹泥、断桩或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等。

进行挖孔桩施工时通常分人工挖孔和机械挖孔两种,人工挖孔桩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问题,在喷射和浇筑完混凝土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形成保护壁,并用钢筋将保护壁连接成一个整体,当挖孔深度达到预定目标时,先扩大桩孔范围,再安装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结束作业过程。灌注桩的主要优势是操作方法便利,施工成本低廉,但施工安全风险较大。

3.3 预制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预制桩有以下几种打孔方式,如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和静力压桩等。在选择这些打孔方式时,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土壤类型,因为不同的打孔方式会对周围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现场施工时,一定要根据所测周边环境及地质情况来合理选择桩基础施工方式,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条件的变化,灵活改变施工方式,这样做可以提高成桩质量,也可以保证施工安全[3]。

4 结语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饱和,施工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在市场占据有利位置,必须提高对桩基础施工的技术和质量管理。施工人员不但要考虑到每一个环节,还要在施工前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做到统筹兼顾,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桩基工程质量,保障整体建筑的稳定和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俊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与质量管理[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

[2]王世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6(5):45-46.

[3]闫玉凤.房屋建筑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运用[J]. 民营科技,2016(4):148.

论文作者:杨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杨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