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探讨论文_周磊

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探讨论文_周磊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84

摘要:工程测量的科学性、精准性及有效性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及施工进度。如果对建筑测量精度不加强重视,必然会对施工质量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工程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合理、可行的控制策略进行精度控制。

关键词:工程测量;精度;影响因素;控制

1建筑测量精度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精度指的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在工程测量中,测量的精度并不是绝对的,在测量中常常会存在一些误差,导致这些误差的原因不尽相同。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层、超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产及生活中,传统的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加强建筑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迫在眉睫。

2当前建筑行业施工测量的影响因素

2.1测量人员专业素质

目前我国在工程测量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素质也有高有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容易存在经验主义,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2.2工程测量技术因素分析

保障工程测量精度不仅需要测量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还需要测量人员对测量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利用专业测量统计分析软件研究测量数据,从而发现测量数据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测量分析软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能够处理和分析更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如GIS、RS 和GPS 等。同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信息技术设备,对工程测量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导致测量精度无法得到保证,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作用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2.3测量仪器日常维护影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比较杂乱,工器具随意摆放、杂物不能及时清理以及空气中灰尘遍布,在这类环境中使用测量仪器对仪器本身造成的损害十分严重;使用之后若不能妥善维护保养或定期进行仪器检校,长此以往,仪器测量的精准度便会降低,对工程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3工程测量过程中进行精度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测量人员的管理工作

工程测量中,选派的测量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与专业水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老带新”的模式,在保证测量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为新人提供机会,为测量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3.2科学合理的布置施工控制网

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前,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于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进行测定,只有进行详细的测量,才能进行工作方案的制定和施工进行,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拥有正确的施工方向,对于一些测量工具、测量手册要提前准备,不能用其他的资料进行代替,确保测量数据具有可追溯性,避免影响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技术要求,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对于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逐渐深化,采用先点后面的方式进行布网,巧妙的用线进行面的控制,从实际出发,将精度的影响降到最低,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案。

3.3施测方案的选择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建/构筑物测设方案选择进行分析。

如利用变形监测方法对超高层进行测设;极坐标法测设厂房等。

高层建筑变形量应能确切反映高层建筑、构筑物及其地基的实际变形情况或变形趋势,并以此作为确定监测方案和检验成果质量的基本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观测精度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同时也受到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等的影响,因此,确定合理的测量精度是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

变形监测技术的特点是能够保障测量数据的完整性,但在测量过程必须借助全站仪等仪器,全站仪是变形监测技术依托的测量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将测量范围进行立体式可控操作,搜集所呈数据,因其立体式可控操作是自动化工作模式,所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测量精度。变形监测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对于危险地区,测量人员无需实地进行调研和测量,搜集数据等。变形观测物体的级别、观测目的、预测计量精度决定测量精度和等级。依据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和规范,需要具备 1mm的监测精度,2mm的收敛监测精度。为了确保监测建筑物体的实际精度,施工操作中不可随便更换观测设备和相关观测人员,并且每次观测时需具备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顺序。

3.4积极应用新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逐渐普及和应用,大大减小了误差,通过机器的目标找寻,能够科学准确地得到测量数据,测量精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例如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4.1应用于基坑监测

BIM 技术,能够使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人员的设计做出最正确理解和应对,同时也是后续协同施工的基础。BIM同时也是一种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力工具,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提高工作效率。正是由于这些原因,BIM 技术被引入到基坑监测。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让变形体的变形更直观地得以表现。而不再需要借助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不直观的图表进行表达。在 BIM 模型中导入监测点的 4D(三维坐标+时间)信息能够方便利益相关方查看和关注变形体的变形情况。将 BIM 技术引入到基坑监测具备以下优势:①形象直观地体现变形体的变形情况,可用动画的方式预测未来变形。②快速准确地确定变形危险点,同时为准确制定应急方案提供基础。③专业性程度降低,利益相关方都能看懂变形监测成果。④能够结合 BIM 模型的其他数据信息,例如根据相邻建筑、管道、道路等变形分析基坑变形的原因和对临近建筑的影响程度。

3.4.2 BIM 技术用于放样

放样一直在测量学科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就其数学原理和精度的控制其实早就发展得很成熟了,同时也有很多成熟的方法。随着 BIM 应用的不断深入,也波及到了放样领域,使得放样的作业方法和作业理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往放样时使用的多数是二维的图纸,在放样前需要对放样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在放样过程中直接使用的是一系列坐标,即一串数字。因此放样时不直观,放样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和相对位置不清楚,同时在放样时出现错误也不易发现。但是 BIM 技术的引入使得放样过程变得更加简单,配套相应测量设备和 BIM 图纸就可以在三维模型中直接选择需要放样的点位,直观、方便地将待放样点位直接放样出来。例如拓普康的放样机器人和 AutoDesk 公司的 BIM 360 Layout 软件就能实现这一功能。使放样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得到较大提升。如放样 650 米墙,60 根墩柱和 60 个地脚螺栓,传统方式需要 20人工(整个放样组超过一周的放样)。而采用基于 BIM 的放样机器人,1人工(1 天放样)完成。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工程质量和功能的期望在不断升高,这就导致对工程测量的精度有了更加精准的要求,施工单位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工程精度的测量,这是非常有利于精度的准确性的,但是目前我国在进行工程测量过程中对于精度的控制还不是很完善,这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熙和.关于工程测绘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09:21.

[2]杨光,周敏,韩利亚,李中伟,夏巨谌.自动化三维精密测量技术及其在锻压领域的应用[J].锻压技术,2016,4104:109-114.

[3]李志菁,陈博.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影响因素的若干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9:193-194.

论文作者:周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探讨论文_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