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开启近代以来“中国梦”的推进过程中,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保持先进性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选择,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深化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被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历史过程,历史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者之间的逻辑顺序不能任意颠倒。“四个选择”之间具有相通的内在逻辑关联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结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他第一次把改革开放上升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高度,在“三个选择”基础上提出了“四个选择”。而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阐述了提出“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这表明我们党把对“四个选择”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代中国,坚持“四个选择”,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条道路,表明了“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本文着重论述了以下主要内容: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选择中国共产党与选择马克思主义两者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四个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以期让人们更加坚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重要体现,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助推器。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发展了社会主义,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力,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是对“其他三个选择”在当代中国坚持的逻辑深化和理论延伸。
1.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抉择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最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时代、新特点,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史无前例的改革勇气,锐意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党建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扩大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也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未来。
习近平指出:“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这种性质和宗旨,既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也决定了党的纯洁性”。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原始动力,因为只有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才能解放生产力,进而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也才能通过进一步的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改革开放又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当代中国运用的必然结果,它释放了巨大的制度红利,推进了总体小康的实现,正逐步通过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财产权益来缩小贫富差距,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抉择,它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内在要求。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改革开放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东西,人的认识必须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处于一个运动、变化与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反而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创新。其二,改革开放是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构成要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不断运动和变化,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在当代中国,生产力不断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开启,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不断发展了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其三,共产主义必然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存在”。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意味着社会主义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的社会。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可以说,这是对“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的最好阐释。
3.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重要体现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曾作过明确回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集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下,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某些环节(即具体体制)进行调整和变革。其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通过改革使其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其三,对社会主义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逐步解决。同时,通过改革的手段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由改革自身的目的和性质决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总之,一整套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
二、厘清“选择中国共产党”与“选择马克思主义”间的逻辑顺序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一论述,其排序严谨,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特别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者之间的逻辑顺序不能任意颠倒。
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不等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这时的“选择”还没有上升到“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高度。对任何事物的接受和认同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真理的显示是一个实践过程,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也有一个历史过程。“四个选择”不是个别或部分人随心所欲的主观抉择,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大多数人的一致行为。因此,应该把“四个选择”置于历史的过程之中去考察,把它看成是一个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从少数先进人士到绝大多数人的普遍接受的历史过程,而不能简单地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而把“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置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前面。
2.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政治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二十八年间里,中国还存在三种政治力量,它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只有以中国共产党为政治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方案。这一方案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便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长时期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种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由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去做出选择。前两种政治力量和建国方案既脱离中国的实际,也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最终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唯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真正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集中体现为“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一个领导核心”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只有先解放自己,才能够解放全人类。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90多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正在逐步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
4.中国共产党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人的思维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只是作为普遍原理而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由其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构成,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特殊性就要求我们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是由一群信仰和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群体,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弄懂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伟大飞跃。
三、“四个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个选择”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它们密切相连、互相统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是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和根本保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组织载体,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科学选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表现,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围绕旋转的轴心,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四者之间密切相连,相互促进。只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有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力量;只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只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才有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只有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够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永葆生机活力,人民才能够幸福安康。概言之,“四个选择”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
[2]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3]程恩富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N].人民日报,2013,9,4(7)。
[4]习近平 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5]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
作者简介
刘志祥,汉,男,副教授,1963年5月出生,四川南充人。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刘志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8
标签:中国共产党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中国论文; 选择了论文; 历史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