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正确行为观念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途径论文,观念论文,幼儿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的行为,充分反映了他们参与社会交往,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身心发育和成长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也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尝试利用多种途径,努力引导和教育幼儿尽快形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诱导作用
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直接途径。按照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我坚持把培养幼儿正确行为观念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运用多种形式使幼儿逐步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比如:通过做游戏,使幼儿养成同伴之间互相谦让的行为习惯;通过种植和值日生活动,教育幼儿爱劳动、爱公物;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教育幼儿讲礼貌、守纪律、拾金不昧等等。此外,我还常常在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寓教于乐。如在学故事《甜甜的雪糕》时,当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后,我问:“玲玲为什么把雪糕先给爷爷吃?”幼儿纷纷举手回答:“玲玲是好孩子。”“有了东西大家吃。”“因为爷爷是老人。”我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问:“当你有了东西你怎样做?”小朋友叽叽喳喳地回答说:“给爸爸妈妈吃。”“给爷爷奶奶吃。”“给弟弟妹妹吃。”接着我就表扬了回答问题好的孩子,并向大家讲解其中的道理,使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尊老爱幼。
二、事事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表率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幼儿,教师的表率作用对他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人们常常会在家里或幼儿园里听到孩子们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说的。”或“老师教我们这样做的。”可见,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如何神圣,幼儿的观察又是何等的细致。这些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说明了教师平时的以身作则是何等的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一定要事事严于律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平时也要注意经常检查自己,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的时候,要敢于在孩子们面前承认错误,这一点,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我们班上,有一次做游戏,我请帅帅小朋友当老师组织小朋友的活动。当我在旁边正欣赏得起劲的时候,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帅帅把一本书摔在了桌子上,并对一个小朋友大声发火。我忙走过去问:“帅帅,为什么对小朋友发火?”帅帅很认真地对我说:“我看到老师就是这样把书一摔批评小朋友的呀。”我听了以后感触颇深,当即向孩子们做了自我批评。接着我又进一步教育孩子们要注意爱护图书和公物。自此以后,我发现我们班上再也没有不爱护图书和公物的现象了。
三、提醒家长用正确的言行影响幼儿
如今的幼儿在家庭中绝大多数具有“特殊”的地位,过着“小皇帝”似的生活。在“溺爱”心理地支配下,家长常常会忽略了用正确的言行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时间久了,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家长听到孩子说“某某打我”时,常会不假思索地对孩子说:“他打你你就打他。”甚至有的情绪一冲动,还会不问青红皂白地上前教训那个孩子。这样做,虽然表面看上去为自己的孩子出了气,撑了腰,但是,无形中也会给孩子造成错觉,认为只要在爸爸妈妈面前,自己永远是强者,永远是对的。假如,有时候恰恰是自己的孩子错了或者向大人说了谎,那情况就会更糟,也许幼儿就会从此把犯错误看得无所谓,甚至会养成说慌的坏毛病。为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幼儿成长具有的重要作用,我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们宣传日常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成长的意义,同时,还利用单独同家长接触的机会,互相交流信息,增强家长平时用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影响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建立了“家园联系册”,在班上开辟了“家园园地”,共同切磋和探讨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家长们的“教育意识”增强了,给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我班上的幼儿进步都很快,普遍养成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相谦让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