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乡镇的污水处理建设高速发展,但整体而言,发展中仍存在较大问题。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仍处劣势,污水的处理规模也较小,污水处理建设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都已成为制约乡镇污水处理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深入研究乡镇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断促进乡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争取难。当前污水处理厂修建是由县环保局具体负责,乡镇仅在项目落实时间、相关资料上报、施工协助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在具体的项目落实上,各乡镇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这便导致各乡镇污水处理厂修建时间不一,没有修建乡镇的污水也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二是选址动工难。在污水处理厂选址上,由于其特殊性质,对位置、高度、地表、周边水流等要求较细致;受农村耕地保护政策影响,土地使用红线较多;在具体的征地上,部分村民要求过高,影响了选址。在具体修建上,施工可能造成的周边建筑、农作物损坏,容易与村民引发矛盾纠纷;还有部分村民借机谋取不正当利益,阻扰工程进度,造成工程进度缓慢。
三是质量达标难。虽然污水处理厂是国家资金项目,但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规模较小,许多中标方与建设方并不一致,存在项目工程转包现象,甚至转包多次,而转包过程就意味着利润点被中间环节慢慢吞噬,这让薄弱了最后的承建商利润点,而商人本性就会促使其在施工环节中从材料或者其他方面取巧的节约成本,造成项目建成效果比预期差,再投机取巧的通过验收,从而造成项目质量难达标。
四设计水质和工艺选择不合理
设计水质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设计进水水质时未考虑当地的特殊情况。部分乡镇特色产业产生的一些废水也进入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影响运行。工艺选择不合理主要由于部分设计院对其熟悉、了解的工艺有一定的偏好,在进行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时,以偏好为主,不考虑实际情况,导致一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行后不久便停工改造,影响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五 运行经费保障不足
各乡镇污水处理运行维护费用主要依靠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不足部分由区县财政“兜底”,缺乏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从调查情况看,一是乡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低、成本高,无法起到补贴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目的;二是乡镇自备水源较多,并且没有纳入计量,污水处理费难以征收到位;三是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量不足导致污水处理费征收不足,加之地方财力有限,无法完全“兜底”,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运行维护经费普遍不足,污水处理厂欠缺稳定的运行资金保障。
二、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建议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高度重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明确任务及时间要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针对建成未投入运行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加快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设施移交工作,争取早日发挥效益。同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协调工作,避免出现征地困难、自筹资金难到位等问题,项目建设相关方面应加强协调合作,尽快推进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2.进一步加强运行及维护管理
鼓励市场化运作,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建议逐步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改革,由目前的地方环保部门全权管理运行模式(事业单位制管理模式)逐步向更为经济、合理的市场化运作(BOT、BT、TOT等模式)转变。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环保服务,以取得可量化的水环境治理效果为基础,大力推行综合环境服务和合同环境服务,以县(区)为单元,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打捆,委托第三方专业化运行单位进行运行维护管理。
进一步加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建议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督管理水平,同时对实施例行监测的污水处理设施,各级主管部门应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定期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及出水水质监测情况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3.推动提标改造工作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目前,绝大多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一级B排放标准设计与建设,与国家环保政策导向不符。建议根据集镇和场镇所在位置及污水处理设施尾水受纳水体水域功能要求,按照重点镇、建制镇、乡镇、场镇的顺序逐步开展现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作,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设计建设。
4.加快推进管网项目建设,提升污水收集率
建议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管网项目规划建设,落实责任,针对问题规划项目,尽快落实。进一步加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项目投入。对于主干管尚未覆盖的乡镇,首先解决主干管建设问题,其次安排乡镇二三级管网建设。针对运行效率较低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完善现有二三级管网的基础上,可考虑将周边大型农村居民点一并接入。新建乡镇处理设施宜先开展管网建设工作或同步开展管网建设工作,保障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能快速发挥效益。新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应充分考虑到集镇居民区缺少化粪池等一级处理单元问题,尤其管网与厂区工艺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5.落实运行维护的费用
积极呼吁国家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行”,“前补助”向“后奖励”转变,制定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补助管理办法,建立中央财政关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补助的体制机制。
保证地方财政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持续投入。通过依法征收污水处理费和适当的财政补贴,制定并推进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各项政策严格落实。如税务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减免所得税,电力部门要对污水处理项目用电实行优惠电价等,保证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建立水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支持水污染防治领域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运行维护,各地应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合理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形成合理预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结语:
因此,在乡镇污水处理方面,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从政策、规划方案、科学引进先进技术、资金投入、厂方建设管理以及因地制宜等因素,使乡镇污水处理能够达到长效性和持续性发展。由此看来,乡镇污水处理应该从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从乡镇环境总体因素出发,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我国乡镇的环境保护,给人们一个生态、健康、环保的乡镇环境。
参考文献:
[1]邵蕾,王一,何家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2017,45(24):56-58.
[2]周军,申毅力.乡镇污水处理工艺现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2):147-148.
[3]胡德君,胡小华.乡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4):86+88.
论文作者:马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污水处理论文; 乡镇论文; 设施论文; 管网论文; 项目论文; 设施建设论文; 因素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