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尺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衡论文,城市建设论文,尺度论文,品位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2;G05;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2)05-000 3-06
城市建设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具体项目的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中的管理等方面的 内容。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内涵,则包括城市建设中人的活动成果和活动方式,以及这些 成果和方式中所蕴涵、所显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它是客观地存在的,并且人们总以一 定的尺度来评判其品位的高低。那么,怎样的尺度才能客观地评判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呢?笔者认为主要有6把尺子,现分述如下。
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这是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高低的第一把尺子。就是要看一个城市在规划、设计、建 设、管理的过程中保护、改善、优化大气、水、土地、声、光、动物多样性等等人们生 活和生产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做得怎样?节省资源、善用资源方面做得 怎样?人口控制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方面做得怎样?概而言之就是看在城市建设中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方面做得怎样?比如工厂建了一个又一个,宾馆、大楼建了一幢又一幢,但是 ,工厂的废液、住宅大楼的生活污水统统泻入江河之中,致使江水漆黑、恶臭难闻,鱼 虾绝迹、垃圾飘满河面,如以前的广州。这样的城市建设文化品位就非常低了。后来, 广州市政府严令工厂废液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江河,严重污染者要改革工艺甚至关闭, 同时建立一个又一个日净化数万吨污水的专门工厂,将生活污水净化后才排入江河,并 清除沿岸的海鲜酒舫,组织清除江面垃圾专业队伍,使水质得到改善,河水逐渐清澈起 来,早已绝迹的鱼虾又慢慢繁衍起来,[1]这样的城市建设其文化品位当然也就较以前 高了。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之所以成为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尺度,是由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实践尤其是城市建设的实践和人自身发展的实践所决定的,是整个人类认识水平提高 的标志。当前,无论哪一个国家或政府,无论哪一个党派或团体乃至个人,都不会不赞 成保护好环境,建设好生态。它标志着人类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可持续发展理论 的产生、发展以及迅速得到全球朝野的一致认同,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环境保护和生 态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它集中反映了人们有关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最先进 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当然成为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首要尺度了 。
二、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矛盾的解决
这是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又一把尺子。就是要看该城市怎样解决历史文物保护和 城市发展的矛盾,是压抑甚至牺牲一方、片面地让另一方孤独发展,还是使双方相得益 彰协调发展,这不仅可以看到该城市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更反 映了他们的观念形态和思维方式,反映了该城市的文化底蕴。
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有时还是十分尖锐的,解决起 来十分棘手。城市的历史文物是先人千百年来用智慧和血汗努力营造出来的,是各个历 史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城市的历史文物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巨 大的现实价值。它既是历史研究的宝库,又可成为精神文明教育的大课堂;它是发展旅 游事业的宝贵资源,并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从而更有利于经济活动。因此,城 市历史文物必须保护,这是有法律保障的。
另一方面,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21世纪,城市建设将会在更扎实的基础上迈向 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城市的发展首先会刺激、促进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的发展,必然促 进现代化改造和新建大量的车站、港口、道路乃至机场以及水、电、气输送网站等一系 列工程。同时,城市的发展还要兴建大量高质量大面积的住房,不断地大规模地改建、 新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医院、疗养院、体育文艺场馆等等。城市建设规 模必将越来越大,用地越来越多,旧城改造的规模越来越大,难免牵涉、触动到历史文 物及其场馆。如果仅仅从城市建设方便、节省、快捷的角度看,当然希望拆迁、改建这 些场馆,或者不惜破坏这些场所景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以解决矛盾。如果仅仅从文物 保护的角度看,当然希望不要搞这些建设。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后者似乎很 重视文化,但是以牺牲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来保护历史文物,是没有基础的,历史文物也 难以得到真正的保护。如地处长城边的某市,经济落后,城市建设停滞不前,群众居住 条件极差,一些人偷挖长城砖用作盖房,大段长城就被破坏了。只有发展城市建设,让 现代化充实、支撑城市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才会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才会充分体现 它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只有保护好历史文物,让其点缀城市的现代化,才能使现代化 的城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城市建设要发展,历史文物也要保护,关键就是要解决 好两者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冲突表现在土地上。而矛盾解决得好坏则决定于人们的观念 和思维方式,而结果就反映了文化品位的高低。有的城市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拆毁 处于黄金地段的文物古迹以作商贸场地,虽然一幢幢时髦的大楼拔地而起,但是经过千 百年风雨和无数的人间劫难幸而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却永远被毁灭了。有的城市比较好 地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使两者协调统一和谐发展。如广州市政府为了 保住新发掘出的位于市中心旺地的南越王宫署遗址,首先赔出2亿多元给开发单位,停 建在该地已动工的高楼,然后再斥资搬迁遗址上的儿童公园至市中心另一地段(以方便 儿童游乐),拆迁一批民居,决心在这片黄金地段划出4.8万平方米地皮建大型遗址公园 ,并限制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及交通环境等措施,使之与有二千年古文化遗韵的遗址公园 相协调。又如,广州市政府将民族英雄邓世昌衣冠冢由天平架地段迁到新建的天河公园 ,既保证了原址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又不会影响衣冠冢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凭吊的人更多了,影响更大了。广州城市建设的这两笔就显示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
三、城市建设所体现的人文特色
城市的人文特色主要是指该城市的教育、文艺、体育、习俗、历史、社会经济等文化 现象所具有的特色。人们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高低时要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 它有没有充分、深刻反映上述文化现象的特色。一个城市总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在 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自己独有的人文特色,这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是一 个城市的骄傲,是市民应引以为荣的东西。人们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的时候,当然应该体现出这些东西,甚至要尽力显示这些东西。这是对该城市前人文化 遗产的一种高层次继承方式,也是城市建设包括建筑技术、建筑成果本身所固有的文化 内涵和文化功能的显示,更是该城市文化的一种新的发展和丰富。相反,如果一个城市 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完全不考虑这些东西,就是对前人文化遗产的漠视,是对城 市建设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功能的无知和无视,因而也就不懂得利用城市建设 继承、发展、丰富城市文化。显然前者文化品位就高了,后者文化品位就非常低了。此 外,还可从城市建设是否有利和促进教育、文艺、体育、良好的习俗、社会经济等等文 化活动的发展,以判断其文化品位的高低。
中外都有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比较好地显现了自己的人文特色,因而有比较高的文 化品位。巴黎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艺术中心,艺术大师辈出,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世界 级精品云集。位于市中心的卢浮宫原为城堡,后为皇宫,16世纪后屡经改建扩建,占地 约18公顷,气势峥嵘,规模宏大;18世纪末辟为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世界级的艺术精品 ,成为世界最大、藏品最丰富、影响最大的博物馆。将卢浮宫辟为博物馆充分地显现了 巴黎的艺术特色,表明二百年前巴黎的城市建设已有很高的文化品位。20世纪末,巴黎 人又以现代的观念和技术扩建了卢浮宫,入口正方形玻璃锥体造型与卢浮宫西侧的土勒 公园融为一体,与古典卢浮宫对称布局保持和谐,透明的锥体既可解决地下大厅的采光 ,又可经反射玻璃观赏到巴黎的天空和环顾四周的景物;既不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古典气 氛,又具有时代感。卢浮宫新的改建工程不仅表现建筑艺术的高超技巧,而且显示了巴 黎对艺术精品的珍视和追求,凸现了巴黎城市建设极高的文化品位。
四、城市建设与自然条件的协调统一
任何城市都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特定的自然条件就是指城 市所处的土地及周边的山、水、风、雨、寒、热、润、燥、雷电、沙尘、旱涝、地震、 林木、绿地、动物等等影响和作用着城市的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巧 妙地利用这些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化害为利,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这个过程 中就自然形成了独有的特色,这就是城市建设与自然条件的协调统一。这种协调统一的 程度,就成为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一个重要尺度。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城市的城市建 设与自然条件协调统一得好的,并较好地反映了该城的自然特色。
水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大部分城市都有一定的水资 源,有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比比皆是,但是能够将城市建设同水协调统一好的就不多了。 兴建于公元6世纪的威尼斯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建于离陆地4公里的泻湖中的100多 个小岛上,有177条水道纵横交错贯通全城,各岛之间有400座桥梁相连,以舟代车极为 方便,别具特色的游艇穿梭往来,城市古建筑保存尚好,圣马可广场及广场上的总督府 、钟楼大教堂等古建筑在信息时代的氛围中散发出古文化的幽香,极有情趣。该城还因 地制宜,广设海湾浴场,世界各地游客慕名前往。该城人口只有36万,每年却有游客数 百万之众。相反,有些城市本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条件,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由于 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东一群高楼,西一区别墅,不独零乱无序,而且破坏了 原来的自然景观;更有甚者,环境污染严重,水源黑臭甚至干涸,前人千百年来精心营 造的风景名城变得面目全非,这样的城市建设令人扼腕叹息,其品位几无文化可言。
五、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这是最具体最容易被人感知的一把尺度。它主要从两方面来衡量:首先是交通硬件的 建设和管理,如交通工具的质量、数量和样式以及道路、桥梁、隧道、车站、码头、机 场、高架路、人行天桥等设施的建设及其管理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其次是作为整个城市 交通网络线路的设计和管理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前者是直观、有型、宏观的成果,是文 化的物质形态,同时其规模、结构、气势、运作的情况、效率、设施的配套等都可以反 映出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的观念形态和思维方式,显示了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交通 网络线路的设计和管理,就是指根据居住地、商业区、工业区、学校、机关、旅游点等 位置的分布,根据人流、物流聚散和流向的变化,根据各种稳定的和变化的因素确定各 种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运行线路的安排、站点的布置、不同交通工具的衔接、市内交 通和市外交通的分流与协调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人们便可根据城市交通布局是 否合理,是否充分利用交通资源,是否安全高效、忙而不乱、省时省力、快捷便利,城 市交通系统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否体现了该城的特色和风貌,从而综合决定 城市交通系统文化品位的高低了。
在城市建设的交通文化中,交通网络线路的设计和管理比道路、桥梁、车站等交通硬 件的建设和管理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前者整个系统更复杂更巨大,整个工作更艰巨更 困难,因而更能反映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的观念形态和思维方式的水平和深度,是 后者的发展和深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交通文化品位都比较高,恰恰就高在交通 线路的设计和管理上。汽车是他们主要交通工具,普及率高,保存量多,交通流量十分 大。由于有完善的交通网络,高速路、快速路、轻轨、地铁,各种道路互相衔接补充, 又有科学的组织管理,诸如把机动性比较强的交通流从混合交通路网体系中分离出来, 实现道路功能分级,高效使用道路空间资源。又如加强静态交通管理,车辆停放十分规 范有序,室内外停车场配套,部分停在马路两旁的车辆则由政府采用电子装置统一管理 收费,没有乱停乱放和挤占道路的现象。各种路段的车速和流向都有严格的规定,虽然 车多但基本上看不到塞车现象,整个交通系统有条不紊,高效实用,显示了深厚的文化 底蕴。
六、景观审美准则
城市的景观美包括大区域的整体景观美和某些重点建筑物的个体景观美。由于人们视 角、知识结构、情趣等的差异,对美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相信人们总不会认为城市 建设单调呆滞比多姿多彩的协调统一好,乱杂无章比层次有序好,情景索然无味比情景 交融好。可见美还是有其客观标准的。不同的城市景观还是会显示其文化品位的差异的 。而互补协调准则、层次序列准则、情景交融准则就是衡量城市景观美的3大审美准则 。
1.互补协调准则。所谓互补协调就是指不同性质、特征、风格、情调的东西以一定的 形式、方法和谐组合融汇成互相补充、协调统一的东西,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毛病,从而 显示了别具一格的特色。以互补协调作为准绳衡量城市景观,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互补协 调审美准则。这一准则囊括了城市景观中许多具体的内容,如实体(建筑物)与虚空(周 边空地)、开敞与闭合、含蓄与暴露、收与放、曲与直、动与静、明与暗、浓与淡、主 与次、轻与重等等。城市景观如何将这些对立着的东西协调组织在一个统一体中无不显 示了城市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的观念和思维方法,进而显示了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虽然互补协调作为城市建设的审美准则是有充分根据的,但是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 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很难自觉全面地贯彻这一准则了。由于地价高昂,谁都 希望在已有的土地上尽可能多地建楼房,致使见缝插针,高楼林立,密密麻麻,整个景 观杂乱无章。广州西汉越王墓博物馆,就单个建筑来看,确是出类拔萃的,荣获了1999 年极具国际权威的世界建筑精品奖。但是,周围数幢多层大楼将它团团围住,不剩一点 空隙,停一辆车的地方都没有,迫于无奈,只好亡羊补牢,市政府已规划将周边大楼拆 掉,建一个广场以烘托起它。本来实体与虚空等对立的东西互补协调产生的美感是客观 存在的,无论实用和景观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城市的规划者、设计者是否认同这 一价值和意义?认同到什么程度?就由他们的文化底蕴所决定了。所以城市景观是否互补 协调自然就显示出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了。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就处理得比较 巧妙,芝加哥市尤其突出。该市中心濒临密歇根湖,高443米的西尔斯大厦、标准石油 大厦、咨询大厦等多栋高楼大厦以及芝加哥水塔布列其间,在这片高建筑群到密歇根湖 边留空的大片土地栽培了众多林木花草,构建了广阔的绿化空间,小道穿插其间,另外 还有以标准石油大厦和咨询大厦作背景的白金汉人工大喷泉。密集的高楼、青翠的绿化 空间、壮观的大喷泉和碧绿宽阔的湖面,人工的和自然的、动的和静的、黑色的西尔斯 大厦和白色的标准石油大厦、有百多年历史的芝加哥水塔与最现代化的高楼,互补协调 ,形成了既时髦又古老、既密集又空矿、既凝重又活跃、既紧张又休闲、既繁华又宁静 的现代大都市画图。人置身其中,不单景观,甚至空气和阳光仿佛都格外地美。
2.层次序列准则。所谓层次序列准则就是考察城市各部分、各方面、各层次的景观及 其文化内涵,看该城市建设是否整然有序,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层次,从审美的 角度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高低。如果从最直观的视角观察,城市就是一幢幢建筑物 的集合。当然每一幢建筑物除了它最直观的使用功能外,本身会直接、间接地与该城的 民俗传统、人文因素、自然因素有着某种联系,与所在的地点及相邻的一些建筑物有所 联系。成功的高品位的城市建设就是要把握好规划、设计、具体的建筑、管理等环节, 使城市重要的区域、街道、中心场馆、建筑物等,除了能充分地发挥其使用功能外,还 与城市的历史渊源、山水地貌、气候环境、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心和走势、城市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规模等等联系起来,并巧妙地将它们凸显透露出来。一幢重要的建筑物其造型 、位置、风格、尺寸、色彩都应该考虑到上述各种因素和联系。一片建筑群所考虑的因 素就更复杂了。除了上述因素和联系外,还要考虑楼与楼之间、楼宇与广场绿地之间的 照应顾盼等。因此,高品位的城市建设其景观是有层次序列的,不仅使人有良好的视觉 感受,而且要有明确的中心、次第分明的层次、清晰的线索,使人有无限遐想的宽阔空 间。衡量城市景观的层次序列,往往先考察它的中轴线。中轴线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如 网之纲,衣之领,纲举才能目张,撷领才能提衣。中轴线历来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 重点对象,它往往是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都会保留着积淀了传统文化的建筑物 。中轴线又是不断发展的,都会增建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物。如何使新旧建筑物层 次分明又衔接自然,布列有序又浑然一体?不少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或商贸中心就位于 中轴线上或在中轴线左右两侧展开,政治、文化、商贸等标志性建筑物或地段的建设与 中轴线建筑以怎样的层次展开,以怎样的序列安排,就以一种特有的形式显示了规划者 、设计者、建设者的文化品位,也显示了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3.情景交融准则。所谓情景交融准则就是考察城市建设的区域、街道、重要场馆、活 动中心等等景物,能否通过其形状、态势、材料、色调、日照、灯光、林木、花卉、水 榭、亭台楼阁、山石等,引起观察者的联想、顿悟、遐思,产生了与上述景物的主题思 想、意境共鸣的情感。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城市建设的景物是能给人以心灵感应的, 并能诱发兴奋、愉悦、激动、依恋、悲痛、景仰等特殊的复杂的情感。一般地说,城市 建设景物的形体线条、色调、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建筑环境小品、空间、植物等往往都 能使观察者有一定的心灵感应,也就是所谓的情感语言。如正方形有质朴、端庄的感应 ,自由曲线有奔放、随意的感应;绿色有自然、健康的感应,黑色有沉闷,白色有纯洁 的感应;别墅有富贵、高雅的感应,幼儿园有天真、活泼的感应,商场有繁荣的感应, 图书馆有智慧广博的感应;小桥流水有雅致、清幽的感应,亭、廊有亲切、安逸的感应 ;开敞空间有舒畅、轻松的感应,封闭空间有压抑、紧张的感应;松柏有气节、高尚的 感应,莲有清洁、刚直的感应,竹有进取的感应等等。城市建设中就是要将形体线条、 色调、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建筑环境小品、空间、植物等等组合在一起成为区域、街道 、重要场馆、活动中心等景物,这些景物能否使观察者感应出与景物主题相匹配的情感 ,以及这一情感的强弱,就成为衡量是否情景交融的判据。如果观察者踏足景物现场就 感应到它的情感,就可以认为达到情景交融的审美准则了。这是较高层次上的审美准则 ,符合这一准则的往往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建设的精品,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心区,有白宫、国会大厦等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机构,虽然建筑 结构、风格各有特色,但都宏伟、威严,极具权势、独尊、雄视一切的显赫气派。国会 图书馆、莎士比亚图书馆、国立美术馆及众多的博物馆都有洋溢着广博、高雅、探索进 取的气氛,有一种浩瀚、清高、超逸的气派。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罗斯福纪念 堂等供人纪念凭吊的场馆庄严、肃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每一幢(套)建筑物不仅是一 件建筑艺术精品而且互相衬托呼应,有机地联系着。它们掩映在大片大片的林木、花卉 、草坪之中,整个中心区更加显得优美、宁静,充满大自然的生气。再加上绝大多数设 施都是对观众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参观或观赏威严的机关、高雅的场馆、肃 穆的纪念堂、碑,使人顿悟到一种自由、开放的意念。
上述6把尺子大体上包括了城市建设文化内涵的基本方面,用它对城市建设进行综合的 考察就可知道其文化品位的高低了。提高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是人们热切追求的目标。 研究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尺度,无论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 探讨了这一问题,希望这一研究对提高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