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红花沟铁矿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讨论论文_刘文艳,辛荣元

兴和县红花沟铁矿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讨论论文_刘文艳,辛荣元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20

摘要:红花沟铁矿已探明铁矿体1条,长度为600m形态呈层状,倾向340-350°,倾角70-75°,平均真厚度2.83m,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型磁铁矿石。矿床成因为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矿物成分结构简单,属易分选矿石。杂质量不超标准。本文通过对红花沟铁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的分析,总结出本类型铁的一般成矿规律,为找相似类型的铁矿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

关键词:铁矿;成矿特征;条件分析

1、区域地质条件分析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地台内蒙台隆凉城断隆,北东大陆边缘前寒武纪背斜轴线上,主要出露太古界深变质岩,属内蒙古最古老的地层。

1.1、古太古界兴和岩群葛胡窑组(Ar1g)特征分析

岩性为条带状混合质紫苏斜长麻粒岩、二辉麻粒岩夹辉石斜长片麻岩、紫苏(混合)花岗岩及斜长角闪岩,上部夹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区域混合岩化强烈,并以重熔为特征。特点是缺乏陆源碎屑及碳酸盐岩沉积,赋沉积变质铁矿。

1.2中太古界集宁群黄土窑组下段(Ar2h1)特征分析

黄土窑组下段分布于本区北部,但出露不全,岩性主要为矽线(堇青)榴石钾长(斜长)片麻岩、含紫苏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片麻岩,夹浅粒岩、变粒岩、麻粒岩、斜长角闪岩、辉石岩及含石墨透辉大理岩。以赋存稳定石墨层和不含铁矿层为标志。经高温中压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相达麻粒岩相。混合岩化强烈,交代作用先钠后钾,并以花岗岩化为特征,常见有均质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后者常具不明显的分带性。。

1.3、第三系(E)特征分析

第三系(E):分布于区域中部,呈南北向展布。主要由杆栏玄武岩夹砂砾石、粘土组成。厚度约1米。不整合接触。

1.4、第四系(Q)特征分析

第四系更新统(Q4al):分布于区域北部,呈东西向展布。组成山前第一级洪积扇,以砂砾石为主,扇的边缘有土状堆积物,厚度大于100米。

第四系全新统(Q3p1+d1):分布于区域北部,呈东西向展布。现代河流堆积物,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主要为砂、砾石夹淤泥。

1.5、区域构造条件分析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台隆、凉城断隆东段,晋冀蒙EW-NEE向高级变质岩区,属华北地台古陆核的一部分。

区内古老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基底褶皱构造。古生代本区长期隆起,遭受剥蚀。燕山运动断裂活动强烈,伴随断裂构造,后期侵入了少量花岗岩枝及不同岩性的脉岩。

褶皱构造:区域上大的褶皱构造为葛胡窑—守口堡复背斜,轴部走向北东东—南西西,红花沟铁矿位于该复背斜的北西翼。

断裂构造:区域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早期断裂走向多为北东向,以压性为主;晚期的断裂由北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三组断裂组成,其中北西向、北东向为共轭断裂。后期构造变动对早期构造有明显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使该区构造复杂、多样。

1.6区域岩浆岩条件分析

燕山期侵入岩:未见大的侵入体,多呈脉状产出。根据形成先后顺序可分为两期。早期岩脉岩性单一,主要为花岗斑岩脉,脉岩呈枝状展布,规模较小,长度在数百米间。晚期的辉绿(玢)岩脉和闪长(玢)岩脉呈北西向展布,延伸规模较大,长度多在数公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7变质作用条件分析

区内含铁矿的地层为古太古界兴和岩群,该套地层经受的主要变质作用可分为三期。古太古末期为区域变质作用,该期变质作用广泛而强烈,形成了麻粒岩相的黑云紫苏斜长麻粒岩、含紫苏斜长麻粒岩夹含榴紫苏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及透辉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等是红花沟铁矿的主成矿期,其含铁岩系主要为一套角闪质变质岩石,据岩石化学成分计算,尼格里投影落入基性火成岩区,结合其沉积变质特征,该套岩石主要为一套海底基性火山—沉积岩变质而成。新太古代末期本区发生了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长英质混合岩,该期变质作用对铁矿有一定的破坏及贫化作用。古生代—中生代局部地区叠加了动力变质作用,在部分断裂带形成了几米至几十米宽的片理化、碎裂岩化及糜棱岩化带,在近矿体走向及与矿体交切处,对矿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使矿石贫化。

2、矿区地质条件分析

2.1、矿区地层特征

在研究区范围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古太古界兴和岩群葛胡窑组下段(Ar1g1)和上段(Ar1g2)地层。胡窑组下段(Ar1g1)分布于矿区的南部,该套地层下部以褐黄—灰黑、灰绿色黑云紫苏斜长麻粒岩为主,夹含榴紫苏黑云斜长片麻岩;中上部为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含紫苏斜长麻粒岩夹含榴紫苏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薄层;顶部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总体走向北东东77°,倾向北西,倾角70-75°。

黑云紫苏斜长麻粒岩:呈灰绿一灰黑色,鳞片状、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条带状构造。岩石浅色矿物与暗色矿物相间断续定向排列,形成较明显的条带状构造。岩石中斜长石晶粒被浑圆状石英交代并有穿孔现象。两种长石接触处具蠕虫结构。

混合岩化蚀变磁铁角闪斜长片麻岩:黑—灰黑色,柱粒状、鳞片状变晶结构,碎裂变晶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蚀变长石、角闪石呈柱状变晶,均已强烈土化和硅化,但仍保留其假象,偶见长石残晶,角闪石保留了解理。

条带状磁铁石英岩—铁矿体: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呈似层状,局部透镜状夹于角闪斜长片麻岩中,风化面呈灰黄一黄褐色,新鲜面呈灰黑色,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25-39%、石英50-60%、紫苏辉石0-15%、透辉石0-10%,副矿物有磷灰石和锆石,是区内主要的磁铁矿体。

2.2、矿区构造条件分析

红花沟铁矿位于阳高破碎带北部边缘,矿体及含矿地层的空间分布受控于该破碎带。现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工作情况将矿区构造介绍如下:

褶皱构造:矿区处于葛胡窑—守口堡复背斜的北西翼,因此矿区地层表现为一单斜构造。受北东向总体构造线方向的控制,地层走向北东东向,倾向北西345-355°,倾角70-75°。根据坑探工程揭露结果地层倾角向深部有变陡的趋势。

断裂构造:矿区内未见明显的断裂构造,局部地段有规模较小的破碎带,但是对矿体的破坏性不大。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2.3、矿区岩浆岩条件分析

区内侵入岩不太发育,侵入形态主要以岩脉为主,零星分布,数量少,总体受北西向构造控制。

燕山期辉绿岩(βμ),呈脉状,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及西北部,岩脉走向北西,倾角近直立,侵入于太古代片麻岩中。

3、矿体特征分析

红花沟矿区内的基岩出露良好,根据地表追索及工程揭露,圈定出一条磁铁矿体,编号为FeⅠ,矿体特征如下:

矿体呈单斜层状或似层状赋存在古太古界兴和岩群葛胡窑组下段之上部,角闪斜长片麻岩是矿体的直接围岩,矿体与围岩界线肉眼清楚可分,为快速突式变接触。矿体产状与顶底板围岩产状一致。

矿体的顶、底板围岩一般为黑云紫苏斜长麻粒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围岩与矿体的界线清楚,肉眼容易区分。矿体中无夹石分布,围岩蚀变不明显。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红花沟铁矿体呈单斜层状或似层状赋存于古太古界兴和岩群葛胡窑组下段的顶部,斜长角闪片麻岩是矿体的直接围岩,矿体与围岩界线肉眼可清楚区分,总体看矿体与围岩为快速突变接触。矿体产状与顶底板围岩产状一致,走向为北东东向,北西倾斜,倾角为70-75°。其成因为沉积变质型铁矿。

其找矿标志为,葛胡窑组下段顶部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及角闪磁铁石英岩是直接的找矿标志层。

论文作者:刘文艳,辛荣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  ;  ;  ;  ;  ;  ;  ;  

兴和县红花沟铁矿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讨论论文_刘文艳,辛荣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