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EPC项目如何做好设计管理论文_王淮民

现行EPC项目如何做好设计管理论文_王淮民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EPC项目模式为设计-施工-采购总承包模式,其模式的真正意义在于将各专业板块集成化,以有利于勘察设计施工采购等多板块的相互沟通和协调,达到流程简易化的、管理专业化、沟通便利化的目的,其模式的应用实际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且通过各板块的协同,减少专业碰撞和设计变更。从另一个角度,也释放了设计施工等专业板块的空间,总包方有更大空间和更多时间自主或引导项目的实施细节,以能达到项目工期、造价、质量等各方面的优化目的!

然而,现全国范围内EPC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以房建项目为典型,大部分属于形式上的EPC模式,建设单位选择采用EPC模式,其目的也仅仅为了使项目的招投标和实施简易化、快捷化和合法化。而在项目实际操作中,基本无异于施工总包模式,甚至,相比施工总包模式,特别是针对设计方面的管理,总包方存在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无奈!

那么,现行EPC模式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设计管理方面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关键词:

一、现阶段,参建各方对EPC模式的理解不清晰和意识较薄弱,导致EPC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效果很差。

1、建设单位作为EPC模式的主推手,多为政府机构或政府下属平台公司,其采用EPC模式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加快和简化程序,一次招投标解决所有分包流程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多边工程趋于合法化,加快工程建设推进进度。但是,基本所有建设单位对EPC模式的管理,都停留在传统施工总包甚至土建分包的层面上。一般情况下,勘察设计单位和一些大型专业分包单位的选用,都是建设单位指定,导致总包对于联合体的协调和分包的管理,仍然过分受制于建设单位,完全没有体现出EPC模式该有的优势。

建议:关于建设单位对EPC模式的管理意识,应从一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公司层面与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前期业务对接时,确定EPC模式的同时,就应该灌输和推行设计由总包自主的理念,尽量争取避免设计甲指。同时也要争取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确定、设计前期对接的许可。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应与设计积极主动对接的同时,努力给建设单位灌输EPC模式的管理理念和优势,以争取更多的设计自主空间。

2、设计单位在现有EPC模式中,一般多为甲指单位,其与业主方基本属于长期业务关系,再加上长时间传统施工总包模式的习惯下,潜意识里都会认为施工方的意见只会代表单方利益,设计基本只会听从与建设单位意见,即便与施工单位有沟通,也都是建立在建设单位主导的前提下进行。

建议:在无法自主设计单位的选择的前提下,项目部应加强与设计负责人沟通,要让设计方放下芥蒂,工程设计的共同参与应该是集成勘察、设计、施工各方的经验和专长,形成资源互补、专业互补、经验互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施工技术需求,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寻求最为优化的设计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工程更好的满足结构和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施工阶段避免因设计问题出现的频繁的变更和返工,以期达到项目顺利实施的目的。

其次,对设计单位依照合同付款,向业主争取设计资金的流向控制和总包服务费,这样也能建立总包在整个建设项目中的主导地位。

3、施工单位是EPC项目最重要的参建方之一,EPC模式的运用程度直接决定施工方具体操作的顺利程度和经济效益。而因长期扮演施工角色的总包方,其思想意识和实施行为基本已经习惯被动,“先有图后施工”、“按图施工”是长时间来建造者们根深蒂固的理念,往往对项目可研阶段、设计阶段的工作和流程一知半解,更无参与经验可谈。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也因EPC经验的严重欠缺,即便给予了与设计勘察直接对接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也未必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完成实质性的指引。

建议:公司方面应在项目对接时加强EPC模式的实质性推行的同时,也同样应具备一定的与设计前期对接的能力,以期达到在项目部人员进场前,能正确的把握对施工方有利的设计方向,为项目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项目部组建进场的第一时间,就应组织成立各专业、各部门联动小组,以专业对接设计板块。以上就要求我们不单要有良好的EPC总包意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很好的EPC掌控能力和经验,我们需要在EPC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总结,并及时形成EPC模式下的具体实施制度和操作指引,让项目管理者有条可依,有矩可循。

二、在EPC模式下,很多时候掌握了设计的方向其实就基本掌控了项目的大局,模式给了我们相应的空间,如何利用这个空间,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作为总包方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做好设计沟通工作?

1、因设计单位一般为甲指,总包进场前都是与设计零对接,造成在设计前期阶段,与设计沟通脱节、不深入,导致在设计图纸既成事实后,再想要更改设计已为时已晚。那么,在公司进行业务对接时,应想方设法开始设计单位的确定和对接,打好相应基础的同时,在项目部组建成立的第一时间移交相关资源,并由项目部第一时间成立对接小组与设计开始深入沟通。设计对接一般在蓝图出具前,最具有实际意义。

2、设计规划和确定设计条件阶段,此阶段对设计大方向的把握有重大意义,很多主要设计方向都在这个时候确定,如果不符合施工方利益(施工方便、成本较低、工期较短等),想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更改基本不可能。例如:结构选型、立面效果、装修品质等。

3、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施工单位对接设计最耗时间和精力的阶段,因为设计都是分专业板块进行,很多细节做法的细微差别可能直接影响施工方的经济效益的大小,我们应该尽量在设计成稿前,对各部位细节与设计进行沟通,引导设计按我方意图实施,因为这些细部做法大部分都不影响工程造价,也不会违背设计规范,只要提前做好沟通,基本都能达到目的。

但是,这项工作只有做到更好,没有做到最好的。因为这项工作对项目管理团队的要求非常高。首先,组建初期各专业板块的技术人员都要及时到位并积极参与,同时施工、技术、商务、材料等各部门人员也要全员参与。其次,光相关人员参与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要有相对经验和能力的人员,能抓住我们应该抓住的点,少而精,而不是全面开花,处处争取,这样不但浪费大家的精力,设计方也会疲于应付,重要的是达不到好的效果。再次,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合同结算方式,我们要充分熟悉当地定额、信息价、市场行情等,才能找出我们的经济增长点,有的放矢。

4、在图纸审查、图纸会审阶段,这时候设计基本已经完成全部设计,大的方向更是已经固定,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图纸查漏补缺、寻找错误。一整套图纸出来后,总会出现建筑、结构、安装等各专业的碰撞,以及专业内部设计错误、设计不合理或设计不具备操作性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图纸的阅读过程中,发现并及时提出这些问题,以便在图纸会审阶段尽量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要等到进入施工阶段后,发现问题只能采用设计变更的形式,这是我们EPC模式中各方最不愿出现的。

那么,如此大体量、全系统的图纸的审阅,就要求我们不单要组织够的人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更专业、更有经验的人员,同时如果能采用BIM技术来校核检查图纸,特别对专业碰撞和图纸错误方面的检查,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加快BIM团队的建设和人才的储备,并能实际应用到EPC设计板块中来,将是推进EPC模式的一个重要武器。

三、因多边工程和建设单位原因,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图纸跟进不及时、设计频繁变更、增加返工成本,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是现行EPC模式中部分项目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大大的增加了施工方的施工难度,影响了施工工期,更重要的是,其造成的返工成本要全部得到签证认可,存在很大的难度。

总结:

建议:首先,造成设计跟不上施工进度、变更频繁、返工频繁的原因,都是由于建设单位前期工作不到位,为赶进度盲目提前施工造成。故作为总包方,在承接相关项目时,一定要对项目的进度要求和项目实际推进程度进行了解和评估,一旦在时机未成熟的时间进场施工,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方,带来的都是无穷尽的麻烦。

其次,在这种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应争得设计方的支持,协同我们完善设计变更流程,同时也要做好资料签收、现场记录和签证草签资料等,以及时完善签证资料并向建设单位发起签证申请,否则,在进度紧急的同时,很容易遗漏或缺失,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王淮民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现行EPC项目如何做好设计管理论文_王淮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