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管理心理学:出路与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心理学论文,世纪之交论文,中国论文,路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各种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提高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科学。在中国,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风雨,但迄今为止,却一直处在过于西方化、理论化、抽象化、滞后化的危机之中。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危机,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中大胆采用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针对中国的管理实际,切实研究中国政府、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切实研究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背后存在着的大量的社会心理因素,提出在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具有实用价值、能说明实际管理问题的、全新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有见解、有说服力的探索,使管理心理学中国化、实效化、具体化、超前化。这是中国管理心理学走出低谷与危机、找到方向与出路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中国化
1、研究的课题必须中国化。 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必须与这种管理行为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考察才有其真正实际意义。因此,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必须格外注重中国的国情、地情、人情,格外注重研究和探讨中国自己的特殊问题,应抓住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契机,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搞活的特定政治经济形势,密切注意政府职能转变、企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所发生或将会发生的管理心理问题。
(1)必须研究中国的政治,懂得中国的经济,理解中国的文化,认识中国(人)的独特。深入展开分析文化维度对于管理方式的决定性影响,从中国血缘关系的家族宗法制度的渊源,一直到中国人对权利、对关系、对不确定性、对个人和群体等问题的态度与行为取向,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在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前提条件下对中国管理现实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的、微观的分析。
(2)必须加强中西管理心理学的对比研究。 研究西方管理科学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目的,不应该是为研究西方管理心理学而研究西方管理心理学,而是要结合中国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乃至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中西对比研究。
(3 )必须深入剖析中国实际管理问题背后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与障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找到突破口,找出这些问题背后潜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规律性,诱导有利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化进程以及社会稳定的那些心理与行为因素。
(4)力争为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高度科学化、 效率化提供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佐证与实验支持;为各级政府在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以至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提供管理心理学的“软件支持系统”。
(5)不断以针对中国管理现实、 切合中国管理实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充实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建立中国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总体框架,并以此为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内容,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的新领域,谱写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中国管理心理学新篇章。
2、研究的线索必须中国化。 中国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的主要线索应当放在对中国人利益行为的管理心理学分析上,这应当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紧扣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的各个实际运作环节,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分析中国的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心理与利益行为问题。
因为,从目前的需要层次来看,中国的管理问题归结到最后,其实质大都是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整个改革中,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是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化,涉及的最敏感、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整个制度结构的利益调整。这些利益包括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意识到的没意识到的。涉及到各个利益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企业管理者、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等。各种主体对待改革都各有不同的心态。如不同的需要与动机、期望与效价、挫折与压力、目标与冲突、合作与竞争。虽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进行了几年,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推进与成绩,但至今尚未取得全局性和实质性的突破。在这种渐近式改革中,中国是在国有经济增量中发展非国有经济、生成若干新的经济成份,力图改变所有制的单一结构,形成市场竞争的基本格局。迄今为止,由于尚未对国有经济存量进行根本改造,在宏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市场化框架的同时,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滞后的矛盾就突出地表现出来了。交易、转让、重组、破产,是其中深层次的难点,但却又是改革中不可避免的程序,这些问题表现在表面上时可能是硬件问题,如制度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等,但实际上问题的症结主要是人的社会心理问题。如在这些程序过程中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地方财政的利弊得失、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重组,人事任免、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的关系问题等,无不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分配与权利之争,存在改革与倒退、真改与假改、全局与局部、得到与失去等许多的接近——回避心理冲突,这才是改革的真正难点所在。改革难,难在操作上,操作难,难在人的心理上。管理理念中的各种心理定势使人们不愿意过多真正尝试那些有可能危及个人、部门、地方等局部利益的行为。中国管理心理学应该着重研究这些利益行为的社会心理实质、特征与规律性,使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在管理者、被管理者与管理情境的动态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灵活地制定对策与方法,准确地把握利益调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及时调整与平衡各方利益,克服不利于各项具体改革措施推行的不平衡心理,引导积极的平衡心理,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实效化与操作化
1、过去我们习惯于讲现成的经典理论并到此为止, 习惯于讲成绩不讲问题,这不行。要把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实效化、操作化地运用于我国的管理实践,只介绍经典理论、只讲管理中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实事求是地找出这些理论在中国之所以不能实效化、操作化地运用的原因。这可能是理论本身的原因,但更有可能是我们中国的实际问题不同于西方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两步走:首先针对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思考适合于中国管理实际的理论。当然这就对教师、特别是对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既要有深厚的政治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功底,又要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接触管理实际,了解管理现状,有敏锐的观察力、思考力与分析力,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思考理论,在吸收西方研究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问题,提高管理心理学日后真正被学生在其管理工作中学以至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管理心理学的实效化和操作化。
2、在管理心理学的科研中,应加强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加强中西对比研究,进一步操作化地拓宽从理论到实践、从西方到中国的管理心理学的应用面,加强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实效化与操作化。
管理心理学的科研课题中应大量增加中国管理的实证研究和中西对比研究方面的课题。从有关科研课题立项角度而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科研课题的立项和支持力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也应相应增加这方面研究的科研立项,并加强支持的力度。从以往管理科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科研立项来看,心理学科的科研立项课题大多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语言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题,没有管理心理学的课题;而在管理科学部的课题中,似乎也只以经济学角度、政治学角度、企业管理角度研究管理问题的课题为主,都是从“硬件”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的,很少有如管理心理学这样的从人的心理与行为这一“软件”角度研究管理问题的课题得到立项。而管理问题的研究要想真正取得实际管理的成效,必须既有硬件方面的研究,同时更加强软件方面的研究,才能真正充分研究中国管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全方位、多层次地综合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从而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角度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事实上,在以往有关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问题上,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决策部门、政策规划与政策调研部门的重视。但是,这只是就管理科学中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而言的,至于同样是管理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管理心理学角度的问题,则很少引起注意。这一方面是由于管理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十分溃乏,无从谈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对管理决策用人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不够重视,或者只是因为无法从政策制度等硬件上操作化地体现心理因素的问题就认为没有必要重视,甚至因为在实际管理中根本就很少考虑心理因素而从不需要管理心理学研究提供的软件方面的支持。反正表现出来的都是一样的:管理科学的研究中没有管理心理学的一席之地。实际管理阶层没有这个需要,政府没有这方面的重视,国家级科研课题没有这方面的立项,有关课题的研究即便是有极少数,也终因其实际管理需求性差、政府决策重视不够、科研经费不足而难成体系、难成规模、难以实用、更难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心理学研究即便是有其实效化与操作化的倾向,也不能真正实现。
尽管如此,管理心理学研究人员还是应该坚定信念、肯下苦功、克服困难、深入实际,真正到政府与企业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中进行实证研究,充分运用调查访谈法、问卷抽象法、实验室研究法、个案跟踪法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有关管理运作中实际存在的管理心理问题的大量一手资料,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和心理态势的跟踪评估,发现和解释管理中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
三、超前化
以管理心理学家、企业管理学家为主,以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实际管理者为辅,成立企业加研究中心一体化的机构,专门从事管理心理学的实证研究。由企业管理者所在企业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并且直接享有研究咨询与研究成果,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有无偿义务为企业提供管理心理、政治、经济、市场等多方面的智力协作与专家咨询。企业管理者认为有必要与可能的话,可以指定某些专家以某一层次的真正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参与企业的某些实际管理过程,从而在管理一线获得充分机会超前识别并解决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心理问题。这样,企业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在企业兼职,使管理科学的研究直接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企业实际管理者在研究中心定期参加管理理论学习,使其实际管理经验及时得到管理理论的指导,再经由管理科学家总结、验证上升为相应的管理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加以不断的完善。由此,可以从理论到实践都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市场、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形成既有管理理论指导、又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既有实际管理工作者又有管理理论专家参与的企业管理新局面。要在中国做到这一点,是必须要有超前意识的,超前化地意识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效益不只是技术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更是技术与质量背后的管理的竞争,管理的竞争其实又是管理人才的竞争,这些人才的最佳组合就是企业实干家与企业管理科学家的组合,就是要把这些人集结在企业——研究中心一体化的、既有管理理论又有管理实践的管理与决策机构内,发挥其最佳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水平。
四、具体化
1、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企分开已是势在必行。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将出现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即集合生产要素并以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为生产动机,承担风险,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对企业管理而言,利润和效率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效率必须由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各种具体的管理方式去创造,这些管理方式当然必不可少地包括更具严密性、计划性、比例性与节奏性的硬管理(经济管理),但同时却更加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组织、方法和手段等才得以实施的软管理(心理管理),这两者不可或缺。而其中的软管理就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中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必须使硬管理与软管理同时齐头并举,才能解决好企业的管理问题。而其中人的问题是根本,软管理是硬管理长久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软件驱动系统”。没有这一软件驱动系统的支持,现代企业这台“大型电脑”是无法正常良好运作的。而这个软件程序的“编程员”中就必须加入管理心理学家,因为这个软件的核心其实就是人的管理问题。但由于在企业推向市场以后,政府的职能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原有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功能定位、运转环节等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的管理将更加不同于企业管理。从干部提拔、人员录用到优化劳动组织等都不尽相同。那么,政府管理与企业和管理所用的“软件程序”就不应当只是一种通用程序,而应当是专用软件。尽管政府管理中人的问题与企业管理中人的问题有许多共通之处,但由于管理运作环节的不同,要真正写好分别用于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专用程序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不能运用一种通用软件去对待实际上并不完全相同的两种管理过程。
在企业管理心理问题中,着重研究企业在公司化改制运作过程中,企业管理决策层、经理层、中级管理层、一线工人层等各个层面人员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社会心理因素的识别、控制与导向,及其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政府管理心理研究中,则侧重于政企分开、政府宏观调控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府干部与工作人员的动机、需要、行为及社会心理障碍的识别、控制和引导。就政府部门对企业积极性调动过程中的社会心理态势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估体系并进行跟踪评估。
2、 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必须适应政企分开这一改革的大政方针,与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同步,把对政府管理与对企业管理的管理心理学研究从教学中、从科研中分成两大块分别进行具体的研究。或者仍然统一在管理心理学这一整体框架下,但教学或研究时具体分成两大并行系列,分别从政府行政运作与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的实际环节入手,以行政管理与经营管理两个不同的管理线路分别研究政府管理实践与企业管理实践的不同运转环节中所存在的管理心理与行为机制,通过从机构设置、组织结构、人事任用、决策过程等许多层面上以对比方式,发现、找出、确认、解释其实际运作中的社会心理问题与障碍,再上升到管理心理学的理论高度,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并以此来解释、说明、预测中国的管理实际问题。
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管理心理学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中国企业管理与中国政府管理实际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体系,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全方位地、综合地、系统地研究中国管理者特有的社会心理过程。多些实证研究,少些理论假设,多些现场研究,少些纯实验研究,从学院的高楼深院中走出来,到问题成堆的管理实际中去,到政府一线中去,到企业一线去,才是世纪之交的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唯一出路与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