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虽然人们对后现代主义本身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对这种哲学观念的评价还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为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观念,更有意义的是促使人们对以往传统的重新反思,由此形成了对现代和当代哲学形态的重新定位。如果我们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看西方哲学在20世纪走过的历程,我们或许会发现一些以前未能看到的东西。在这里,我们就试图按照后现代的思路,把20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分作现代、当代和后现代这样三个阶段(这当然不是物理时间上的划分),把它们的主要特征分别描述为张扬理性、关注现实和重塑启蒙。
关键词:西方哲学;后现代;形态
一、张扬理性的现代哲学
把西方现代哲学的主要特征描述为张扬理性,这或许会引起不同哲学家的异议。的确,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现代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甚至是反理性)的对立:康德哲学为后代留下的思想遗产显然带来的是理性的传统,这就是实证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但同时,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思想也在以不同的形态甚至是更为强烈的冲击力直接影响着现代哲学的形成,这就是生命哲学、意志哲学的出现。如今,人们通常把后一种哲学传统看作是非理性主义的代表,由此说明人类思想文化中始终存在着理性与感性、逻辑与激情之间的二元对立。然而,如果我们从直接构成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来看,它们更主要地是按照理性逻辑的方式展现了各自的思想进程。
英美的分析哲学被看作科学理性的最大代表。这里的“科学理性”主要是指以自然科学的方式对思想的表达展开的逻辑分析,因此,语言和逻辑就在这种理性活动中成为一个重要标志。在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语言和逻辑是等同的,因为只有在语言中的逻辑才能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而逻辑本身的存在从性质上说本来就无法脱离语言。但剑桥和牛津的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并没有把语言与逻辑等同起来。在他们看来,如果把逻辑理解为狭义的现代形式逻辑,那么,语言中就应当还存在不同于逻辑的东西,而且比逻辑更为重要,这就是我们用语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从赖尔和奥斯汀那里看到的他们对形式逻辑的疏忽,表面上被看作他们缺乏现代逻辑的训练,但实际反映出的是他们对逻辑的不同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对语言的细微分析并不是必须借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我们对语言的日常用法本身就显示出了语言自身的逻辑和意义。。
现代欧洲大陆哲学通常被看作是以人本主义为特征,有研究者甚至直接称之为非理性主义。这就使我们对欧洲大陆哲学可以被看作一种理性主义产生了疑虑。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在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学,我们在其中很难发现类似叔本华、尼采式的生命哲学或意志主义哲学的痕迹,甚至被看作非理性主义代表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在其中也没有真正的位置。无论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乃至后来形成的哲学解释学(如果还包括受到精神分析学一些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即社会批评理论),它们都毫无例外地是以严格的理性精神阐发问题的。这里的“理性精神”就是指哲学家们都按照问题的逻辑或思想的逻辑展开论述,在思想的阐发上恪守达到共同理解的要求。我们把张扬理性描述为现代哲学的特征,一个重要的依据就在于,现代哲学家们都把语言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语言本身具有的可交流性、可理解性等特征,对语言的关注和研究其实就是对人类理性活动的研究。无论是英美的分析哲学家还是欧洲大陆的现象学家,他们都认为语言问题对于哲学研究至关重要。在维也纳学派看来,正是由于弄清了逻辑的本质即看清了语言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哲学研究才真正转向了对语言的分析;维特根斯坦在前后期对语言的不同态度,使得“语言哲学”才得以真正确立,日常语言学派对语言的分析也逐渐成为后来分析哲学家们的重要标准;蒯因则直接把这种理解称作“语义上行”,即只有从语言分析入手我们才能进入和理解一切的经验事实问题。
二、关注现实的当代哲学
在英美哲学方面,当代哲学家关注现实的突出情况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政治哲学的复兴,这带动了当代哲学家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的共同合作,使得哲学研究具有了更为积极的社会意义;其二是美国实用主义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复兴,这使得以往纯粹的理论研究必须在经过了实践的考验之后才具有更为有效的作用。这些都是英美哲学家们的自觉行动。一方面,哲学家们也看到了逻辑经验主义所面临的困难,包括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在内的分析哲学都必须首先解决如何使语言分析具有经验的性质这个问题。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等具体问题也对哲学家们提出了挑战,按照以往的哲学理论已经很难解释一些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这就需要哲学家们对紧迫的社会问题给出某种更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实用主义的复兴使得英美哲学家们把研究的目光开始更多地投向现实生活,更多地关注这个时代给我们人类提出的现实问题,如资源的匮乏、公平的缺失、战争的阴影、政治的动荡以及技术的滥用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直接介入现实不同,当代欧洲大陆哲学家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总是以理论研究的形态出现的。法国的德里达和德国的哈贝马斯就明显代表了这样的倾向。我们知道,德里达是以他的解构哲学而著称的,但他的思想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思考,而是负载了很多现实的关怀。无论是他早期的《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还是晚年的《马克思的幽灵们》等著作,这些都竭力从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中探求适合现代社会表达习惯的说话方式,而这样的习惯就来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要求。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当代英美哲学家还是欧洲大陆哲学家,他们的研究目光都投射在了现实。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一种研究视角的转换,但实际上包含着西方哲学的深厚传统。因为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哲学从来不是哲学家在书斋中把玩的物件,不是象牙之塔中的冥想,而是与人类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哲学则是为了探求人类自身的秘密。如果我们把纯粹的理论理性看作是人类思维的至高能力,那么我们所具有的实践理性则更为明显地充满了人类智慧,是人类一切思维活动的直接表现。当代西方哲学中表现出的实践理性智慧,应当说正是使哲学回到了她原本的涵义,找到了哲学的安身立命之本。
三、重塑启蒙的后现代哲学
如今我们都承认,“后现代”并不是一个物理时间的概念,因为我们很难从年代的划分上区分出“现代”与“后现代”。“后现代”这个概念主要是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即一种对待传统以及处理现实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别是从对待传统的不同态度上看,我们在这里把“后现代”的特征描述为“重塑启蒙”。
近代以来的启蒙运动都是以张扬理性为主要特征的,充分地运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也构成了现代哲学的主要特征。但在后现代主义者的眼里,启蒙不以任何先在的标准或目标为前提,当然不会以是否符合理性为标准。相反,后现代哲学家们所谓的启蒙恰恰是以反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精神为出发点的。这样,启蒙就成为反对现代性所带来的一切思想禁令的最好标志。虽然不同的哲学家对后现代哲学中的启蒙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对待理性的态度作为判断启蒙的重要内容。
如果我们可以把启蒙的精神看作是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自由价值的话,那么,海德格尔的哲学却是告诉我们,人类的命运并非像两千年来哲学家们所解释的那样可以或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反,人类的存在是以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为前提的,这样的东西包括了语言、科学以及所有被物化的东西。可以用黑格尔的话说,人类的存在是“被异化了的”存在。只有意识到了人类的存在并不是像萨特所主张的那样完全自由,那么我们才可以在追问关于思的真理的道路上取得进展。所以,“将来的思不再是哲学了,因为将来的思思得比形而上学更原始些,形而上学这个名称说的是同样的东西。将来的思也不会再像黑格尔所要求的那样放弃‘爱智’这个名称而自身变成绝对的知这样形态的智慧。这个思正下降到它的前行的本质的赤贫状态中去。这个思正凝聚语言以成简单的说。语言是存在的语言,正如云是天上的云一样。这个思正以它的说把不显眼的沟犁到语言中去。这些沟比农夫用缓慢的步子犁在地里的那些沟还更不显眼。”[3](PP405-406) 海德格尔的这些思想对现代人来说应当具有发聋振聩的作用。与近代以来的启蒙思想相比,海德格尔的思想是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启蒙,是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自主能力盲目乐观的一种反动。
尽管任何一种新的思维产生都会由于不同的原因而遭遇到各种敌意和攻击,但对“后现代”的极端反应却主要是由于对这种思想运动本身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这种情况还由于人们自以为对“现代性”有所了解而变得更为严重。其实,我们不必在意什么人被看作是“后现代”的哲学家或思想家。我们应当关心的是,“后现代” 的思想为现代社会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启蒙。这种启蒙的意义就在于,否定关于真实世界的一切可能的客观知识,否定语词或文本具有唯一的意义,否定人类自我的统一,否定在理性探索与政治行为、字面意义与隐晦意义、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区别,甚至否定真理的可能性,总之,抛弃了近代西方文明大部分的根本思想原则。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后现代主义”看作是对近现代西方启蒙运动的一种最新批判,是对18世纪以来的近代社会赖以确立的某些基本原则的批判,也是对以往一切批判的延续。归根结底,这种启蒙就是要打破一切对人类生活起着支配作用、占有垄断地位的东西,无论它是宗教信念还是理性本身。
参考文献
[1]杨文佳.当代西方哲学中“后现代主义”的界定问题研究述评[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1):7-9.
[2]刘放桐.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看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2(05):4-9.
[3]郝立新,张伟.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02):83-90.
作者简介:陈泱榕,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文作者:陈泱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哲学论文; 语言论文; 理性论文; 后现代论文; 逻辑论文; 思想论文; 的是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