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雨[1]2001年在《点轴开发理论与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文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确立的全局性战略抉择。我国西部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初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经济仍然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制约着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缓慢,经济结构性封闭严重;工业布局不合理,产业提升乏力等等。这其中有长期累积的历史原因,有区位因素和政策效应等客观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落后、低效、计划色彩浓厚的生产力布局模式。西部生产力布局模式的低效率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困。前两次“西进” 实践已证明,仅靠外部的投入并不能改变西部落后状况。西部新一轮大开发要取得新的突破,除需要强化投入外,其关键在于选择一种适合西部的开发理论,构建新的生产力布局模式,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这种模式效能得以发挥。 同其他区域经济开发理论相比较,点轴开发理论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从宏现上把握总体经济布局;另一方面,又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区域布局模式作出具体说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集聚成点,发挥集聚效应的客观要求。从应用领域上讲,该理论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层面的发展战略研究和国土规划中,我国建国以后进行的几次大规模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工作,在生产力配置和社会空间组织方面,基本符合“点一轴” 空间结构系统的要求,点轴开发理论对西部地区同样适用。 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的理论渊源分析。这一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几次区域政策调整的理论原因。其中重点介绍了点轴开发理论的中心内容,以及在我国历史上应用的经验和教训,为点轴开发理论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证分析作好理论铺垫。 第二部分为西部的战略地位及其生产力布局特点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论述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的必要性主要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我国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两个方面来论述的,而可行性则是从西部发展现状和加快西部发展的条件两个方面展开。在全文中,这一部分为西部进行合理布局,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分析。 第叁部分为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回答怎样运用点轴开发理论对西部进行合理宏观布局的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宏现经济布局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发展轴线的布局;二是经济核心区布局;叁是重点产业区的布局;四是重大项目的布局。在文章的第叁部分,笔者联系西部的具体情况和已有的一些相关学术成果,对这四个方面的布局都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第四部分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分析。这一部分是文章核心,回答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怎样才能实现的问题。它以第一部分介绍的点轴开发理论的应用条件分析为基础,联系西部目前这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一部分为全文的落脚点。 对西部进行大规模的国上开发和区域发展工作,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空间组织问题至关重要。本论文的独到之处在于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从西部自身生产力布局方面回答了西部为什么落后的问题,并针对西部现阶段生产力布局的特点,以点轴开发理论为指导,联系目前政府发展西部的方针、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加快西部发展的措施,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安尼瓦尔·阿木提[2]2004年在《基于区域理论创新的新疆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提出的重大宏观战略。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自然资源丰富、边境线最长的多民族边疆省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期,新疆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尽快赶上中东部省区经济发展,成为新疆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研究探讨新疆经济发展问题,对新疆充分把握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规划制定发展战略,从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加快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解决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找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成为其中的关键和首要问题。 本研究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最新理论成就的指导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中,对新疆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探索。研究中采用比较研究、数理统计、系统分析及历史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新疆经济的统计资料、研究报告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对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优劣势进行了系统地阐述。通过对过去四十多年新疆经济发展采取的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回顾与评价,本文提出了新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新的发展战略构架,即在充分利用新疆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叁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体系: ——以地缘优势利用为基础的东西联动协同发展论。在空间结构上提出了以亚欧大陆桥为轴线的新疆与东部地区联动协同和中亚地区的联动协同;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轴线的区内联动协同;地方经济和兵团经济的融合。并提出了四种联动协同发展模式:产业调整型联动协同、资源开发型联动协同、科技合作型联动协同和投资融资型联动协同。 ——以优势资源利用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论。以优势资源为核心发展新疆产业集群化是繁荣地方经济的可行选择。以新疆五大支柱产业为依托,重点培育五大支柱产业群,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以优势技术开发为主的区域创新体系论。在构建西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区域创新的战略思维: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后发优势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差别发展战略。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当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推进管理、教育、文化的全面创新。
胡兵[3]2003年在《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江经济带包括7省2市,是我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而且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东出西进、辐射南北、带动周边的“脊梁”位置。实施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加大开发力度,是我国第二、第叁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加快中西部内陆地区开发,进而推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而重庆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位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内河口岸,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枢纽作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使重庆在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的崛起,对于带动长江上游地区、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十分重要。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研究重庆市如何利用长江经济带开发谋求自身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证、对策研究为主的一项应用性研究。论文主要以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纵向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等方法,将长江经济带和重庆放在国际国内宏观背景下,主要研究:①长江经济带开发基本态势及意义,②重庆经济现状及其在长江经济带开发中的地位,③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经济发展互动机理分析,以及④重庆利用长江经济带开发促进自身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研究结论如下: (1)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是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内陆经济和海洋经济相互交融的重要通道。由于横跨东、中、西叁大地带,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改善全国经济总体布局,缩小地区差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和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①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渐重要;②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辐射带动内地发展的功能逐步增强;③产业经济实力雄厚,对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作用日益显现;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连接国际市场与广大内陆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⑤在沿海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具有东出西进、辐射南北的重要战略意义。 (11)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重庆市在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的崛起,对于带动长江上游地区、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十分重要。重庆的经济实力,在西部10省市中排名靠前,几大主要经济指标排位均在2-5位之间,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己基本具备优先发展的条件。尽管与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相比,目前重庆在长江经济带的地位落后,但这种状况是暂时的,重庆的经济实力将随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中国开发重心沿长江流域向西部地区转移,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或将要成为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枢纽地带,而重庆在西部地区有较好基础,加之重庆又是长江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重庆的开发更具宏观价值,重庆的发展前景看好。 (if)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经济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过程。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主轴,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而在今后若干年即将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轨道,长江经济带对于带动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支撑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这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重庆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而同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同样离不开重庆经济的发展,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的发展本身就是长江经济带升发的巫要内容,没有重庆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也不会成功。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体运动过程。 长江经济带开发对重庆经济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论文从辐射效应。区位分工效应、贸易扩大效应叁个方面分析了长汪经济带厂发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从总体上说,长江经济带尚处于刀’发初期,将之建成我国发达、成熟的经济带,充分发挥其在我口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还要较长的过程。目前,影111~长江经济带功能发挥的主要障码在于:①沿江综合运输体系还不够完善;迎迈和辐射功意还刁够强;②资源)发程度低,与二 巨大白尸发潜肖不一 称;③产 II且业分工不明确,优势产业不突出;④市场发育滞后,优势互补格局尚未形成;⑤经济联合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优势还未发挥;③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门)在对长江经济带开发的基本态势以及重庆的经济实力、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作出充分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上,本论文认为重庆可以通过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的合作与联动,促进长江经济带开发向纵深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实现?
成涛林[4]2005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长江叁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它对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对经济社会最发达的长江叁角洲地区而言,已经并必将进一步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本文在梳理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价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展情况及其效果,并讨论了长江叁角洲地区未来发展的新态势。本文首次对长叁角在过去四年参与西部大开发进行了总结,包括参与开发的情况介绍、效果及其评价,同时也展望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长叁角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根据“点—轴”理论,结合长叁角与西部地区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爪”字型空间开发战略,以期望实现长叁角与西部地区联动发展,起到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达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的。
李建琴[5]2003年在《构建西部开发中的东西部经济互动区》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区域开发的一般理论和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经济由东部向西部拓展的过程中,不仅不可能跨越中部,而且必须依托中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构建一系列东西部经济互动区。这些东西部经济互动区的构建,不仅能够在东西部经济互动中起到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促进东部的进一步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而且有利于实现中部经济的崛起。
徐晓黎[6]2000年在《论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非均衡问题》文中提出本文根据西部与重庆的实际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从非均衡开发的理论及其基本模式出发 ,论述了重庆为什么说是西部非均衡开发中最重要的主导性增长极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重庆非均衡开发理论模式—“K”型战略 ,并就构建该战略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对当前重庆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喻中权[7]2007年在《西部大开发环境下恩施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恩施州地处湖北省境内,位于长江之滨,叁峡腹地,西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省宜昌市接壤,自古以来是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恩施州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关系到国家交通大通道的东西贯通,省内交通的对外连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从恩施州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恩施州经济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恩施州社会各方面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同时也指出了制约恩施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从宏观和区域的角度对恩施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论述之后,文章又着重剖析了恩施州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肯定了多年来恩施州交通建设的成果,总结了交通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之后,作者按照国家、湖北省、地方的各级政策以及交通发展的有关理论,结合恩施州未来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并且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恩施州地方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当起到的作用。最后,文章根据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有关中部崛起的政策,对恩施州下一步如何把握机遇,结合中部和西部的双重有利政策,加速恩施州的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近年来恩施交通发展的历程作出回顾和总结,指导地区新的五年交通建设的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同类地区的交通发展给出借鉴。
白芳[8]2012年在《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维度》文中指出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从属于我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广大西部地区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问题。现代化是指人类历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性社会转变的整体性变革过程,这一过程涉及人、自然、社会及其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和发展;西部大开发就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性社会的整体性变革问题。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对人类历史的现代性变革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剖析,为我们审视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维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视野。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视野,对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维度作了较为系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西部大开发如何走新型现代化道路作了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1)主要阐明本文要通过分析既有西部大开发实践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以及展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视野和基本思路;(2)主要对研究西部大开发的现有理论视野进行反思,指出其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的偏离,并阐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现代化观念及其构成现代化的理论;(3)主要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对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维度进行系统性分析,揭示了西部大开发的工业化维度、市场化维度、科技化维度、民主化维度、全球化维度及其内在整体性关系;(4)基于对西部大开发的五个现代化维度的审视,阐明西部大开发走新型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途径。
苗泽华, 高志华, 何琪[9]2002年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西部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位》文中提出我国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加速发展”与“均衡发展”的战略 ,改革开放后的 2 0多年则是“梯度推进”与“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必须重视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区域发展既要坚持梯度推进 ,又要重视协调发展 ;既要重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又要重视“点轴”开发 ;既要考虑区域分工 ,又要重视特色产业的培育。西部大开发要高度重视区域发展战略的科学定位
陈德敏[10]2002年在《论西部大开发中战略重点的抉择》文中提出本文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遵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客观规律,运用点轴开发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部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地理条件,提出了进行西部开发的战略框架,并确立了开发的战略重点。
参考文献:
[1]. 点轴开发理论与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D]. 赵红雨. 陕西师范大学. 2001
[2]. 基于区域理论创新的新疆发展战略研究[D]. 安尼瓦尔·阿木提.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3]. 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D]. 胡兵. 西南农业大学. 2003
[4].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长江叁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成涛林. 苏州大学. 2005
[5]. 构建西部开发中的东西部经济互动区[J]. 李建琴.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
[6]. 论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非均衡问题[J]. 徐晓黎. 重庆师专学报. 2000
[7]. 西部大开发环境下恩施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研究[D]. 喻中权.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8]. 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维度[D]. 白芳. 西南大学. 2012
[9].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西部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位[J]. 苗泽华, 高志华, 何琪.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2
[10]. 论西部大开发中战略重点的抉择[J]. 陈德敏. 中国软科学. 2002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长江经济带论文; 西部大开发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重庆发展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新疆历史论文; 经济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经济学论文; 长江论文; 恩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