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课
正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课是把微观世界宏观化,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所以实验教学工作一直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实验本身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上好生物实验课呢?
一、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一般都很喜欢生物这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多种形式的生物实验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力求实验的多样化
初中生物实验形式多种多样,有探究实验、观察实验、演示实验、模拟实验等。实验的地点也是多变的,教室、实验室甚至校园都可以加以利用,这样也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力求实验的完整性
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完成实验,如果材料短缺,可以师生一起想办法。
一是寻找其他材料进行代替或者改变实验方案,也可以使实验顺利完成。例如:“植物开花和结果”一节中,教材要求用桃花做观察材料。然而,教授本节内容时已是冬季,观察不到真正的桃花,但可用百合花或月季花代替。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对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既解决了实验的材料问题,又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某些知识目标,如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适宜的生存环境等。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了实验过程,学习的兴趣瞬间被激发,在做中学,也在学中做,寓教于乐。学生因喜欢实验而喜欢上生物课,在快乐中亲身体验整个实验过程,从而获取更多的生物知识,更对生物课产生浓
(三)优化实验过程
传统的实验操作过程相对较为死板, 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地跟着教师开展, 学生实验过程缺乏创新。为此教师应努力从优化实验开始入手,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
比如在讲授“洋葱切片”的相关实验项目时,如果教师只让学生单纯地练习“洋葱切片”的实验会显得有些单调。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通过“显微镜”观看“植物细胞”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实验进行优化处理。首先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确定实验的方向和途径;随后教师让学生自我复习之前学过的显微镜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对这一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最后教师给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几种植物, 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开展实验,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完成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要想上好实验课,就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材料与用具的准备
精心选择好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成功的前提。每次实验所需的材料、仪器设备等都要提前准备好,以免实验时措手不及,影响实验课的正常进行。例如:对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要提前一昼夜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时,要提前半个月用旧稻草培养草履虫。
(二)学生的课前准备
每次做实验前教师应该事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是什么,准备达到什么效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某些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验设计。总之,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才能保证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提高自主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对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首先, 学生对实验有着极强的探索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实验更好地了解生物中的各种现象,通过自主实验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其次,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实验的方式推敲实验步骤,并逐步领悟到学习知识点。最后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设计途径,提升对生物知识点的总结与把握,对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努力通过优化实验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实验本身的价值。
(一)创新实验途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加直观地感受抽象知识点,另一个则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反复实验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完全都由教师说了算,这种做法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为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创新实验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
比如在讲授“人体的呼吸”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实验的目标:“请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方法”。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人的呼吸道都贯穿着哪些器官;2.空气从哪里进入到人的体内, 会受到哪些器官的影响;3.当污染源进入到人体后, 呼吸道是如何过滤的。教师布置完思考问题后, 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有学生想到了“排毒面具”, 他认为排毒面具与人的鼻子有着紧密的联系。于是他开始研究防毒面具中的内部构造和基本的过滤原理, 并将其与人体器官展开对比, 总结出双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后, 很好地完成了教师实验前布置的几个教学任务, 自身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甚至可用多种方法来设计同一个实验题目。各组按照教材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组内成员自行分工,如观察、记录、总结等,让学生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解答这些问题。
(三)做好实验总结,巩固实验效果
在实验结束前几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交流本组的实验结果,提出本组实验的不足之处,并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在实验结束时上交实验报告。
总之,要想上好实验课,教师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组织及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中,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论文作者:黄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生物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更好地论文; 材料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