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监管探究论文_黄健辉

市政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监管探究论文_黄健辉

江门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市政工程质量监管需要深入到细节做好精细化管理,要落实到各环节各岗位,将工作合理的分工与责任划分,提升各方面工作的专业性,由此发挥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市政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监管角度出发,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精细化监管

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的必备部分,为城市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市政工程开展中,需要做好质量精细监管来确保质量保障。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工程进度与工程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工程后续使用中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要做好质量监管,提升整体工程水平。

一、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1、施工材料不达标

在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往往会存在部分材料选用不当,或者材料保管不当引发的材料问题。一般工程多运用混泥土浇筑,但是在有关材料中也会存在质量偏差,包括建筑材料与建筑附件,进而影响整体工程质量水准。在施工材料上的采购相对随意,作为工程甲方往往也缺乏深入的监管,有关监管代理人员也容易因为工作疏忽导致监管不力。对材料有关供应商缺乏对应的资质审核,由此导致后续质量产生问题。其次,施工材料采购之后由于缺乏严谨的保存保管,导致材料变质或者损坏,由此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相关情况也较为常见。这种问题可能不是材料采购出现问题,主要是后续缺乏严格专业管理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有关工程参与方由于对材料等细节工作缺乏足够关注,材料用量与配置处理缺乏严格管控,由此导致材料管理上缺乏有效管理。

2、缺乏高水准施工团队

在市政工程项目开展中,由于施工团队本身涉及到大量的施工人员与有关队伍管理人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水平都参差不齐,由此导致在各细节工作的执行上缺乏有效的落实。例如,对于施工图纸,由于涉及不合理也会对后期施工构成影响。部分设计图纸在制作过程中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细致观察与了解,导致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部分涉及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与现场工作经验,或者因为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由此导致在设计图纸中缺乏对施工细节情况的关注,引发后期施工质量问题。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在施工中也因为没有如实的执行设计图纸施工,对于各自岗位负责的施工任务缺乏足够的严谨与重视状况,由此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在有关施工责任方而言,由于对施工队伍缺乏严格的把控,缺乏施工队伍资质的审核,施工队伍工作态度与技术水平不达标,由此引发后续施工质量问题。

3、工程施工监督不力

施工质量监管也会影响工程质量,在当下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往往容易出现监管不严格的情况,由此导致施工工作开展较为松散,引发工程项目工期延误,提升工程成本等问题。随着市政工程不断的开展,有关城市化建设工作得到拓展,对工程质量监管也形成更大的压力,专业的监管人才日益缺乏。在质量监管方面,部分人员仅仅追求工程进度,从而导致实际施工品质与效益,甚至出现质量问题而没有及时发现与解决。作为工程甲方而言,日常要参与监督管理,但是更多监管工作依赖于有关机构与施工承办方做对应的细节执行,如果无法保证有关工作人员在此方面的专业性,监管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到实质的监管成效。尤其是工程甲方,在监管上更多属于间接性的信息接收方式,导致在实际问题上缺乏及时、全面的掌握,对质量监管工作构成威胁。

二、市政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监管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

在市政工程质量监管上,需要注重制度化管理,在质量有关的环节需要做好严格的审核,明确岗位责任制,清晰的划分各岗位的责任义务,避免责任相互推诿,或者管理上的漏洞疏忽。对于施工材料、施工队伍、施工监管工作人员的选择,需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确保有关环节规范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确保有关合作企业有专业的资质,工程开展需要开展公开招投标处理,保证工作开展的公平,同时保证合同的严谨,做好工程造价与工程设计规划的质量审核,将质量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避免因为工程成本过度的压缩导致施工方使用劣质材料,同时也保证工程足够的资金支持来促使施工方选用优质的施工团队。要做好激励制度的管理,如果施工质量达标,可以对工程实现一定激励措施,提升施工方的责任心,保证工程开展规范进行。一旦有质量问题,则进行对应的惩罚制度,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谨慎度。

在有关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上,需要考虑行业与国家有关标准,但是国家等有关标准属于相对基础水平,对于具体工程项目而言,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湿度的提升标准。制度管理内容需要参考优秀企业经验,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做因地制宜的调整,保证管理的有效性。管理工作要认真执行制度内容,提升制度在工作人员心中的权威感,避免制度形式化。发挥制度所具有的引领导向作用,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工作自觉性。

2、强化监理的权威性

在市政工程质量监管中,需要更多的依赖监理来做好质量监督工作。要不断的强化监理的权威性,寻找专业的监理单位与人员,保障可以得到全面系统的管控。要落实到监理方的责任与权力,提升监理在施工现场的管控权限,其中包括设计与工程其他的建议权、监督控制权与重大事件处置权限等,降低不必要因素对监理工作构成的干扰,同时对监理工作做考核评价,实行对应的激励制度,发挥监理的实质作用。

3、做好工程质量的动态监管

作为工程甲方,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好动态监督了解,有效的提升施工方有关人员对工程开展的重视度,避免因为长期不监管导致的各方面工作疏忽。检查需要随机与定期检查,提升有关方面日常保持规范操作的意识与习惯。检查工作要做好事前预防管控,事情发展过程中要随时检查,事后要做好验收管理,完善全天候施工现场旁监,同时做好现场巡视,将所有工作汇总为专业的信息数据,做好量化考评,由此来让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反馈实际有效信息,避免笼统模糊的汇报,认真处理问题。要积极发现问题,针对关键环节与重点部分做好强化动态检查。

4、注重人才培养

注重人才的培养,可以展开多样化的培训方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线上培训、线下培训;沟通能力培训、法律常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具体的培训需要依据不同工作人员岗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需求而定,实际情况中需要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最重要是调动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工作较为繁重,培训可以多运用线上培训,一方面做单位内部线上的信息交流沟通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购买线上专业对口课程,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收听收看内容,保持培训的灵活性。线下培训则可以做好针对性的面对面沟通指导,尤其是很多指导不便于线上公开发表,线下私密环境可以做好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针对说明,保证培训的有效性。要充分的运用不同培训形式、内容的价值,甚至可以挖掘企业内部的培训讲师,更熟悉企业内部情况做好讲解指导。

三、结束语

市政工程质量监管往往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作为工程项目的甲方,更多时候对实际施工状况不能达到事无巨细的了解,甚至更多的需要其他人员与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监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不良行为,运用优秀的人才执行工作内容,由此来保证监管的实际效果。要充分的运用激励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来调动工作的谨慎性与积极性,提升工作效果,避免工作流于形式而导致更多的疏忽与错漏,保证在制度的引导下提升工作的自觉性。要充分的发挥制度的权威性,通过严格的执行制度来树立其权威,避免制度形同虚设。

参考文献:

[1] 石赞.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 刘新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3] 温明龙.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1554-1554.

论文作者:黄健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监管探究论文_黄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