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娶少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娶少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本不是个平民问题,能娶少妻的人,不是有钱就是有权的。娶少妻是一种能力,一种资格,所以能娶的都想娶,不能娶的怎么说也是酸葡萄。
但是,无论你多有钱有势,在夫妻关系上,也总难逃脱平凡普通的一面。任何夫妻都不向往统治与被统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任何人都渴望被爱和爱人。因此,无论你多有条件,也不要娶少妻,除非你不打算过正常家庭生活而只是为了消费和取乐。
所谓少妻,是指那些父女辈甚至爷孙辈的夫妇。这本是一种畸型病态的婚姻关系。但近年来,人们普遍能够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老夫少妻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已不再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专利了。很多心灵自由的恋人们都跨越了年龄的鸿沟,为了各自的目标,走到一家来了。另外,社会的务实时尚,促使许多女性把婚嫁作为改变命运的最后手段,果断地嫁给父亲、爷爷们。
公允地讲,对相当的男性来说他们娶少妻动机并不肤浅,不仅仅是为了显示身份,为了爱美,为了老牛吃嫩草,老太太吃柿子这类省力原则。娶少妻的真正魅力深植于人类长期进化形成的潜意识中。
尽管人类社会已进化到了当今如此文明的程度,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仍对人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无不被认为是天下最亲密、最和谐、最牢不可破的人际关系。虎毒不食子,舐犊情深,家畜猛兽尚且如此,何况文明的人类呢!可是人们都忽视了两代人之间竟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冲突。没有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但是儿子的成功给父母带来的不完全是欣慰。
女儿出落得如花似玉人见人爱,同是男人,父亲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儿女渐渐摆脱父母羽翼后,就日益以成熟和成功反衬父母的衰老和没落。这就是为什么儿女小时,父母不会感到自尊心会有什么不适,儿女成人后,父母常常感到自卑有时甚至无事生非。
这种两代人的深层心理冲突,正是老娶少的原动力。老夫娶了儿孙辈的妻子,心理上的满足往往会超过生理上的愉悦。他们会陶醉于自己跨时代的魅力,自以为此举既吸引了小女孩又战胜了小男孩。谁不愿自己是棵人生的常青树呢!
年轻人相恋,明显是两性间的吸引;老年人的隔代恋,往往着眼于生命力。缺什么就追求什么,郭沫若有句名言:少女都是美丽的。这恐怕不是大师年轻时的真知灼见。
因此,尽管老娶少大多没什么好结果,可后来者仍乐此不疲。若要劝戒他们不为,首先要理解其魅力,要理解人性的弱点,然后才是指出其危害。这就如同戒烟禁毒一样,首先要清楚抽烟吸毒的诱惑,然后才能有措施,同时,也不至于对结果抱太大的希望,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有害然而需要,这是一切不合理现象难以根绝的原因。
老娶少的弊端不仅仅是过河拆桥,谋财害命这类外在伤害上,而是一种对人内心情感的侵蚀和损耗,是一种对人的生存信心的打击和毁灭。
老娶少是一种青春的证明,然而一个人到了需要证明自己什么的时候,就说明他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老夫可以聊发少年狂,但老夫很清楚自己不是少年了。娶少妻固然可以证明自己不逊于少年,但老夫又无法不把少年看成劲敌而时时加以防范。少妻给老夫带来了自信的喜悦,同时又带来了自卑的烦恼,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从少妻一方考虑,凡嫁老夫的少妻,都有某些特殊的考虑。婚姻是同满足利益同步进行的。少妻一旦眼前利益得到满足,断不会心甘情愿红颜伴白发终生。少夫少妻尚有个“进城”“出城”的问题,何况老夫少妻呢。一位嫁给老夫的女作家,结婚进京后不久,给我寄了张自制的架年卡。那上面画了一个眼泪汪汪的小姑娘,坐在屋子里向窗外眺望。后来又听说她与许多男人过从甚密,其夫痛不欲生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同龄夫妻过不下去分手便是,大家照样各自重新开始;老夫一旦发现少妻不忠,所受伤害和绝望可想而知。即使老夫少妻情深谊长,老夫的危机感也难以真正消除。有些老夫自信有铁腕强权能防患于未然,但是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滋味可想而知。
任何正常的婚姻都是建立在当事人充分自由自信的基础之上,对自己魅力的自信,对配偶的爱的自信,舍此,无幸福可言。老夫少妻注定了这种自信不能持久。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能在盛开的鲜花面前保持生命的信心,真是天方夜谭。如果老夫娶少妻仅仅是聊发少年狂,仅仅是再及时行一次乐,倒也是一种潇洒。但如果不能超越凡人世俗所累,为老夫计,莫若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