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250102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房屋建筑工程具体施工过程当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质量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最终建设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可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确保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本文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不断提升,而混凝土技术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程质量,只有充分解决混凝土技术问题,才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每个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加强建筑结构的坚固性。建筑物坚韧性是和和混凝土施工技术密不可分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需求来选择混凝土施工技术,并用相应的技术来配置所需的混凝土材料。这种材料用在建筑工程中,能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再者,混凝土这种普通而又常见的材料,有着防水的效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入这种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防水效果,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的完善,促进可以解决居民担心房屋漏水的问题,还提高了房屋的居住年限。最后,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个简单而易操作的技术,这种技术使用不仅能大大缩短工期,而且还能降低成本。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混凝土施工中原材料配比技术要点
混凝在施工之前要对原材料进行配比,这也是混凝土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能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牢固性和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选择,必须保证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建筑工程所需要的规格,不合格的材料禁止进入建筑工程场地中。另外,混凝土的配比的比例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环境和工程的施工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在配比中要严格按照比例对混凝土进行配比,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能够达到建筑工程施工的需求。混凝配比完成之后要确保搅拌的充分和均匀。在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验时是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检验的,因此,要对混凝土从配比到搅拌的全过程的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具体的施工过程也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并对混凝土施工结束后的养护工作给与一定的重视,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和规范,保证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注意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运输要点
混凝土运输过程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搅拌运输机,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施工工艺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进一步还会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所以应该提前由专业人员对运输路线和时间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势必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混凝土质量不达标,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面对炎热环境时,应当进行降温防晒处理,除此之外,还能向供货商传达需求,使其通过遮盖、洒水等措施控制原料温度,如此一来,各种物料将更加适应作业需求,大部分情况中,物料温度不可超过30℃。浇筑作业结束时,必须进行保温处理,当情况允许时,应当根据不同时间段环境温度灵活施工,避免环境温度带来恶劣影响。混凝土浇筑时,大部分会从低处开始作用,接着沿长边防线完成一端至一段作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时,应当选择斜面分层模式来处理,确保每一层温度均是0.5m,同时利用大量混凝土泵从低端朝另一端平行施工。上层混凝土浇筑时,下层应当进入初凝状态。假如拖泵形成不同状态后,必须立即通过汽车泵完成施工,防止冷缝形成,全面提高浇筑质量。通过振动棒搅拌混凝土时,应当做到上、下均匀操作,也就是迅速插入、匀速拔出,经过合理设计,明确插入区间,一般有两种插点方式,即并列式或交错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确保所有插点间距处于0.3m~0.4m间,下层混凝土呈初凝状态时,插入区间大约是0.05m~0.1m,按照相应顺序进行振捣,防止产生遗漏问题。所有振点振捣时间是30s(不间歇),待混凝土表面水分下沉变慢,且未产生气泡等迹象后,作业结束。进入大体积混凝土表层施工阶段,必须及时进行二次抹压作业。采用机械式作业或木抹子作业,从而实现表面抹平;表明尚未初凝时需要进行1次操作,一般选择塑料薄膜临时覆盖。对于特殊工程而言,当混凝土终凝尚未结束时,应当提前1h~2h进行高频率抹平作业,接着采用塑料薄膜来处理。结合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必须完成物料运输合理调度。按照浇筑、振捣整体需求量,合理配比使用泵设备,借此实现均衡施工,同一时间完成三项作业。为提高混凝土振捣密实度,所有混凝土出料口需要设置四个振捣棒(一个属于备用)。第一阶段需要把它放于出料位置,从而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状态;第二阶段处理成坡脚状态,由混凝土下部进行相关作业;第三阶段放于斜面中间部位,可以使所有点达到技术指标要求。混凝土利用总斜面实现分层下料以及分批振捣,明确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并采用薄层浇筑渐进方式来施工,只需一次便可实现整体作业,如此一来,将有效避免冷缝情况,维护最终工作质量,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投资与损失。
3提高混凝土技术具体措施
3.1控制混凝土浇筑裂缝
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容易出现一定程度裂缝。裂缝控制主要可以采取两种方法:①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时,可以添加一定程度的添加剂与强化剂,使混凝土强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裂缝产生;②对原材料比例进行适当调整,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裂缝,但这个比例并不是随意更改的,而是需要经过技术人员相应计算,得出最佳比例,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3.2混凝土的养护
(1)通过专设措施完成保温养护,不仅如此,还要做好有效记录,方便后期直接利用;(2)保温养护作业期间,对于混凝土浇筑体内外温差、降温速率,必须进行相应分析,全面提高质量;(3)保温养护作业期间,为保证养护效果,整个过程应当超过14天。拆除保温覆盖面时,必须进行相关分析与探讨,如果混凝土表面、环境温度之差未超过20℃,那么能够开展这项作业,否则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条件与之符合后才能拆除;(4)保温养护作业期间,应当选择常用养护剂进行处理,条件允许时,可以提前做好检验分析,进而提高混凝土表层湿润度;(5)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时,应当选择自动采集设备来处理,同时必须在线监测混凝土内外温差以及降温速率,当无法满足技术规范时,应当立即制定更合理保温措施,尽可能提升效果。为混凝土表层涂抹YH-9薄膜养生液,既能维持所需水分,又能进行养护作业。与此同时,把养生液喷于表层,使其凝结为防水隔离层,一方面能够维持必要水分,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水化操作效能。
结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视为重点,发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每一项标准,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我们只有完善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更好的促进混凝土施工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淑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06).
[2]李猛,房超.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8).
论文作者:刘国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