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做好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管 ,对策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关乎生命安全,责任重大。建筑业安全监管部门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正确处理建筑业发展、社会协调和安全健康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保证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
1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
1.1掌握安全风险的相对性影响
相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主体来说,风险主体承受风险的能力各不相同,譬如某项目的工程变更,承保人根据合同条件进行合理性索赔,能够获得赔偿,对于承保人来说,是有利的;而业主赔偿承包单位,则是无利的。针对该问题,安全监督站的工作人员,要掌握好安全风险的相对性,协调好各方主体的利益,确保利益的均衡性。
1.2掌握安全风险的阶段性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无处不在,从工程立项开始,直到工程竣工验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风险,只是不同施工阶段所发生的风险类型、大小不同而已。譬如设计阶段风险,表现为设计方案与施工条件相悖,即施工单位不具备完成设计方案内容的条件;再如施工阶段材料采购风险,市场材料价格的上升,工程成本可能会超出预期。从另外一个角度,安全监督站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协助施工单位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执行施工计划,就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各种风险的特征,使得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1.3掌握安全风险的全局性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的很多安全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譬如建筑项目所采用的水泥通常都是大规模采购,如果投入使用劣质水泥,工程将会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并面临被责令返工重修的风险,再如工程施工的时候出现恶劣天气,势必影响工程项目的后期施工计划,为了追赶进度,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或者牺牲局部的工程质量,从而导致成本风险和质量风险的产生。对于这种问题,安全监督站需要掌握好安全风险的全局性风险,在出现特殊情况时,预防衍生性安全风险萌芽。
2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内很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都受到了参建企业领导安全意识不充分的影响,无法与所处理的项目施工实际特点有机结合,未能根据要求构建起系统及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对于这样的现象,施工现场安全各监督、管理任务无法真正落实至各级管理层面以及各个生产岗位当中。一些安全监管的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多数都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到位,直接降低安全监管工作的作用、效率,造成部分病害部位、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无法及时被发现和整治,最后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安全投入不足
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有限,未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更没有专业的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无法制定出适应出本施工队的有关制度。而且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在采购建筑材料等方面缺少正统的管理,未能进行可行性的采购供应,更未能根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合理、经济的批量采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赚外快” 而超额采购、乱采购,且这一现象非常突出。很多企业未能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经营利润,常常会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有意压低报价,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为了可以确保项目的开展,这类企业只能选择不断降低成本,而降低的成本方法多数是裁减管理人员、减少安全投入等,由此就会导致施工现场未有相应的安全保障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监理市场也还未完全进步到正规的步骤中,监理人员的各种管理职责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履行。再加上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增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在多种原因影响下,开放性竞争方式已成为了目前监理行业的一种必要形势,但是,一些地方的有关部门却运用监理企业要在当地进行注册、备案等规定,有意保护地区和下属的监理企业,导致了监理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3 做好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3.1 增加安全编制
政府要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措施解决监督部门的经费、人员、工资等问题。一是新增监督人员编制,充实了监督队伍,提高了监管水平。二是改变以往分片包干、条块管理为现在的统一负责、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监督、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水平。三是解决了安全监督人员的工资,变以往安全监督员的工资均由质量监督站发放为财政拨款,稳定了监督队伍,增强监管力量,并在逐步探讨完善监管手段。
3.2 认真审查报备方案
对报备的每一幢工程,均对其安全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特别是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外脚手架、模板支撑、施工用电、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安拆、卸料平台搭设等)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认真的审查,从源头上把好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尤其是工程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安全关。在工程的实体监管过程中,严格按照备案资料实施动态监督管理。
3.3 完善意外伤害保险
在办理安全报备的同时,把施工企业是否为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审查的内容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意外伤害保险的强制执行,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在发生工伤事故处理中,督促保险公司依法依规做好理赔工作,确保赔偿金及时到位。
3.4 实施动态管理,加大检(巡)查力度
为及时掌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把检(巡)查关口前移,在增加检查频率的同时,开展同施工阶段和不同季节的专项检查,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做到每个月对每个工地的检查不少于两次,及时督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苗头。对于一些隐患整改不力的施工单位,及时取证并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有效地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3.5 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做好建筑机械检验检测开展建筑机械设备特别是塔吊、施工电梯、井架物料提升机及整体提升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做到安装自检后即要进行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有效地减少了机械伤害事故的群死群伤,同时分担了施工单位的责任和风险。
3.6 强化安全监督服务职能
换位思考:要求监督站工作人员不仅应该站在监督站的立场上,也应该站在被监督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的解决。例如,站在施工企业的角度帮施工企业解决安全管理中的困难,比粗放的只要求施工企业整改更有利于搞好安全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态度:要求监督站工作人员在安全监督工作中,时刻有服务意识,不要因为自己有监督职责,就忘记自己的服务职责。奖罚并重:只有处罚没有奖励是不利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提高的。建议监督站为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安全责任单位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激励他们把安全工作做得更好。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会随着建筑技术!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的出现新的问题,安全方针,政策在基层监督站的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具体的问题,因此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作人员有义务、有责任按照工作实际不断优化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其持续向前发展,从而使建筑行业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宗堂.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学家,2015 (10 ):101+105.
[2]彭文季.对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3(53):33.
论文作者:邓秀旺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风险论文; 建筑论文; 监督站论文; 安全监督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安全监督管理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