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仁林 贵州省凤冈县第三中学 564200
【摘要】批判性思维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这个概念最开始由西方学者提出,讲述的是以人的理性作为开端,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拥有理性的生活。批判性思维是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对思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它不单单是一种思维上的技能,也可以通过体现思维水平的方式展现出我们生活中的人文精神,可以用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随着我们教育改革的脚步一步步迈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到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批判性思维 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44-02
引言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契机,在教学思维上进行改变。只有通过这种思维转变的方式,教师才能够适应课改,保证课改的有效实施。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拥有自己的想法。
一、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学生在上初中学时,在学习能力上和思想上还不是很成熟,这也导致教师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授课,也因为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以及学习方法上的不规范,导致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目标
在目前教育改革环境的影响下,初中生所接触到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为今后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面对书本上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都选择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啃书式的学习的方法导致了目前很多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无法在生活中对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分运用。这种情况的发生也间接导致了目前初中生对书本掌握度很高但在实际应用中的语文水平偏低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语文教学结构单一
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时,都会选择按照教材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语文授课,由于初中生上初中时有需要升学的压力,教师按照书本进行授课降低了小学语文的存在程度,教师着重于重复讲述书本上的知识时,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这种方式会令学生感到枯燥,对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不再感兴趣。
这个时代我们的教育在不断进行改革,改革不仅仅改变教育方式,还在改变书本上的知识。由于书本上的知识更新换代地过于迅速,在编写过后进行再次检查也因为文字过多的问题很难检查出纰漏,教师一味地按照书本进行教学,学生就无法拥有客观、独立分析信息的技能,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了解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一)批判性思维的体现
1.西方批判思维举例
在西方的批判性思维提现方式在电影上得到最大化体现的便是《盗梦空间》,在这部电影中,造梦高手通过进入别人的梦境来窃取别人脑袋中的有价值的机密。在一次行动中,造梦高手接到了在一个能源公司的继承人头脑中植入放弃家族企业,自立门户想法的任务。这部电影值得观看的点不仅仅是剧情,还有电影内部蕴含的理念。
2.对西方批判性思维思考
电影的理念(conception)是植入另一个思想,这个理念完美地诠释了电影的主题,继承人脑中被灌输的自主创业的念头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的头脑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媒体以及社会植入更多的观念以及想法,哪怕我们的思想已经相对而言比较成熟。
(二)批判性思维在生活方面的体现
在这种思想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尚且可以受到他人的影响,更何况学生。学生因为思想上的不成熟,更会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观念上的,也可以是选择上的,观念的传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间接影响我们的选择。所以在教学上,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和当下中国教学现状结合
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之中,批判性思维正在不断受到大家的重视。科学思维作为目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要素之一,其中包括批判性思维以及勇于质疑以及探究等。
(一)批判性思维在中国教育的传播以及发展
近年来,我国正在推进批判性思维在教育行业的传播以及发展。谈到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才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培养人才方面的专家谷振谊教授认为: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改变的问题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想要改变缺乏核心素养的问题,就需要把批判性思维的习性以及技能作为目前学生培养的战略目标,把批判性思维方法以及技术贯彻到目前学校的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因为学生没有批判性的理性思维,就不会产生出真正的科学思维,这种行为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批判性思维与中国教学现状结合
1.教学上的问题
初中生在进入初中校园进行学习时,教师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从狭义上讲是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以及学习方法上的不规范的问题。广义上讲是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框架之中,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就需要教师利用批判性思维独特的自我改变的思考方式,与中国教学相结合。
2.批判性思维与教学现状结合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对思维方式的指导,可以在学习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我们国家在教育上在不断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这与教育得到发展的初衷上是一致的,如果将批判性思维与中国教学现状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培养,那么二者的结合成果将会对人才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改革的深化之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探求信息世界的最基本途径与方法便是通过阅读的方式。
(一)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以及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上,是由教师进行授课,在课外阅读上就需要靠学生的自觉以及家长的监督。众所周知,初中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心理方面。这需要教师在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在家庭之中渲染出学习风气。在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利用阅读,帮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获取到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出学生额学习兴趣
初中生缺乏自我约束力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初中生年龄因素影响的。想要改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偏低的情况,就要教师提高课堂质量,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同学在课堂上一起进行文章朗诵,也可以通过课堂点名的方式让学生站起来在课堂上朗诵,这种阅读方式的丰富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再只是单一地接受知识,而是真正额融入到课堂之中。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初中学生在课内阅读感觉疲惫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外阅读。一般来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选择的书籍是没有局限性的,阅读的课外书籍全都取决于学生自身。学生通过这些课外书籍,不断充实着自己的视野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书籍的选择上,老师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向学生推荐名著。通过这些名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语文阅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由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的引导,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其在思维上的缺陷以及不足。虽然批判性思维主要攻克的是弱点和缺陷,但是批判性思维并不以查找缺陷为目的,它是让学生寻求自我改变、自我校正和完善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自己所欠缺了解知识方面的书籍,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欠缺的知识层面的同时拥有客观、独立分析的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初中学生。
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是以人的理性作为开端,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让人拥有理性的生活。本文首先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引发出下文让读者对批判性思维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次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当下中国教学现状结合引发出中国教育的传播发展,以及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问题。最后对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应用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让教师充分了解到培养初中学生的批判思维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好处。最后,笔者希望批判性思维可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汤晓芹. 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7):90.
[2]杨俊晔,李晓琳,梁旭,卜另达.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5(15):53+52.
[3]冯秋霞.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批判性思维[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08):96.
[4]张鑫,赵玉霞. 论初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以语文教学为例[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4):75-77.
[5]臧会双,孙彤,史伟麟,臧志民,李晶. 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2016(19):289.
论文作者:田仁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批判性论文; 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生论文; 初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