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研究——背景、意义和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债券论文,市场研究论文,意义论文,人民币论文,背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离岸债券是债券融资形式的一种,其一般定义为一国的机构(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在离岸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主要面向非居民并以自由兑换货币为面额的长期借款凭证。
建设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是要在中国内地金融市场体系外,在自由化、开放式的制度安排下,建设主要以非居民为发行和投资主体,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的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为交易工具的资金融通市场。这一定义包括三重含义:第一,离岸债券市场建设是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战略目标,故而采用“人民币”而非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作为交易工具的计价货币;第二,要通过更为自由化、更优惠、更开放的政策,建设独立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之外的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第三,要顺应离岸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扩大化的发展趋势,以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建设带动整体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的展开,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建立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背景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启动并不断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GDP和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排名均上升到第2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并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一国经济实力提高后其国际经济活动增加,需要本国货币进行国际化以满足全球经济活动对其货币的需求,而这也将进一步促进该国经济的发展。
在经过多次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人们纷纷进行反思,认为全球货币体系失衡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为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在2009年4月2日G20第二次金融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应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与合理化;法国总统萨科齐也提出了类似的倡议。在6月14日至19日的金砖四国首次首脑峰会后,四国首脑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倡导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09年贸易和发展报告》中提出,应重新审议现有以美元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体系,重新设计全球货币体系;在2009年7月4日的“全球智库峰会”全球消费与储蓄分论坛上,与会的罗伯特·蒙代尔等专家普遍认为,单一国际储备货币不利于金融体系稳定,多元化才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整体趋势下,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份额进一步增大,对人民币国际化将有更高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已启动并进入实践阶段。2009年7月6日,我国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2009年9月初,我国政府同意以人民币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债券;截至2010年7月底,人民银行与韩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特别行政区、俄罗斯和泰国等八个经济体的货币管理当局签署了总规模达80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通过以上实践,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具有了计价职能、结算职能和初步的投资职能,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未来随着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和国际储备手段不断为境外主体所接受和使用,当境外人民币的存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较强的投资需求,这需要我国能够建立一定规模的储备资产池,提供足够的人民币投资产品,以促进人民币合理回流,稳定币值预期。从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境外储备资产池的建立往往通过离岸债券市场来实现,离岸债券市场的建设也是巩固本国货币国际化份额和深化国际化程度,从而保证本国铸币税收入及本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重要国家战略。
(二)国内债券市场开放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国国内金融市场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步伐显著加快,特别是国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1.我国严格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承诺,不断开放国内债券市场相关领域,推动境外机构参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
2000年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允许经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交易业务。截至2009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外资银行已达36家,其所持有的债券托管量达1576.3亿元人民币。2010年8月,为了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我国又开展了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试点工作,这是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最新举措。
外资中介服务机构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也日渐加深。近年来,众多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进入我国债券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会计和信用评级等各类服务。这些外资中介机构成为连接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桥梁,既为我国市场主体顺利进行境外投资上市融资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又为国内市场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与完善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约束与激励机制提供了条件。
2.我国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际债券市场融资,加快境外债券市场投资步伐,利用外国债券市场实现保值增值
我国政府在外汇储备资金的管理与运用中,一直注重发挥对外债券投资的保值功能。截至2008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外债余额为2746.61亿美元,其中,贸易信贷余额为1141亿美元,国际商业贷款为2010.34亿美元。在机构开放方面,允许国内机构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是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进展。2007年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进一步扩大了香港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同意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后,可以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汇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国内机构投资者所支配的外汇逐渐增多,为拓宽国内市场主体投资渠道,我国也逐渐放松有关管制,已经允许企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包括QDll产品)使用外汇资金进行境外债券投资。
3.我国境内债券市场产品、制度、基础设施和监管也不断和国际接轨
债券远期等适合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的金融衍生产品得到初步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利率互换等跨市场金融产品开始出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且适合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要求的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发行和准入备案制度、做市商制度和结算交易等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完善和规范;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会计准则,适应新的全球监管标准与框架的监管思路和理念也在不断树立,债券市场透明度不断加强,市场监管的国际协作不断加深。
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发展到现今阶段,无论从市场自身的发展还是从体制、制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来,适时建立本币离岸债券市场是推动国内债券市场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对外开放的必然过程,是探索进一步开放国内债券市场路径的“试验田”。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保持我国国内债券市场积极成长和逐步开放的势头,既能满足境内外金融机构对于开展境外人民币业务和提供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不断增强的意愿,为国内逐渐形成的丰富和完善的债券市场体系提供参照和示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国内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制度建设要求延伸至境外,形成境内外市场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是现阶段在国内债券市场开放大背景下必须加以研究和考虑的问题。
建立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必要性
(一)美元和日元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债券市场的作用
1.美元国际化进程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自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全球单一储备货币地位。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浮动汇率制合法化、汇率制度多样化、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货币多元化的牙买加体系。正是在这一阶段,美元在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作用下大量外流,前苏联集团在冷战时期也将美元存款搬离美国、存入欧洲银行体系,尽管这导致了美国国内因资本不足而面临经济衰退、国际收支赤字及美元超预期贬值等问题,但却充分满足了国际上对美元清算和结算的需求,达到美元国际化的数量供给。同时,由于欧洲离岸美元市场能比在岸市场提供更优惠的存贷款利率(美国国内实施了限制存款利率的“Q条例”),以及伦敦离岸债券市场的发行具有投资便利(美国国内有限制外国机构到美国发行美元债券的“利息平衡税”),境外留存的美元得到了更有效率和效益的使用,从而提升了持有美元的投资回报,并强化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金融业开始了以产品创新、中介组织创新、经营手段创新和放松管制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过程,国际性零售银行业务与国际金融市场业务迅速发展,引导美元通过金融投资方式回流美国,特别是美联储于1980年11月宣布同意在纽约开辟银行自由区,允许美国和外国银行在纽约建立国际银行设施,经营离岸金融业务。这些做法的本质是设立美国本土的“离岸市场”,这是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重大发展,对美元的国际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银行设施的建立,增强了美国银行管理的灵活性,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资金回到美国境内。这一回流一是给美国带来了巨额的铸币税收入;二是改善了美国的国际收支,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三是扩大了利率的调整空间,为美联储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提供了支撑。而美国通过金融投资回流美国带来的优势保障了美元的币值稳定、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其以国债为代表的固定收益产品市场的发展为美元回流提供了稳定的渠道,促进了美元回流,并为美国提供了低成本的建设资金。
2.日元国际化进程
日元国际化历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国际通货体制由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因日元升值,对外贸易按美元结算使日本企业产生了汇率风险。把出口贸易由美元结算改为日元结算,就成为日元国际化的最初动因。日元国际化正式成为日本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乃至日本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则是在80年代中期前后。到了9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开始停滞和倒退,日元国际化进程明显落后。但总体上,凭借日本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府的积极推进,日元如今已成为和美元、欧元一样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重要国际货币。
日元离岸市场在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元通过金融机构在离岸市场上的运作使自身资产和负债管理多样化,增加了国际化的程度。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更为广泛的使用、欧洲日元债券的发行及欧洲日元贷款的扩大,自然地导致欧洲日元市场的扩大,随之带来日元资产在海外的积聚,使日元成为一种主要货币。1986年,为促进日元国际化和使东京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日本设立了东京离岸市场,这一市场与欧洲日元市场共同开展日元离岸业务,促进了欧、亚市场一体化,提高了日元资金的流动效益,大大增强了日元的国际储备地位。
3.美元、日元国际化进程中建设离岸市场的经验教训
从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来看,两者在推动离岸市场建设和借助离岸市场作用方面存在着类似的地方,但最终结果却不尽相同。IMF对官方外汇储备所做的统计显示,从1972年到1998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尽管有所下降,一度从1972年的80%下降到1990年的一半左右,但整体仍保持在各国外汇储备币种的50%以上。而日元从1972年开始在国际储备货币中逐步占有一席之地,最高占比是1990年的8.2%,但一直未能撼动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
我们认为,对离岸市场建设规律和趋势的把握以及离岸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促成了美元国际化的成功,并使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得以保持。实际上,离岸金融市场初期以欧洲美元为主要形式,而欧洲美元市场一开始并非美国政府所推动建立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背景下,美国出于限制资本外流的需要于1963年开征利息均衡税(IET,Interest equilibrium Tax),限制美国居民购买外国证券,结果却导致资金大量外逃,外国资金因受限制又不能流向美国,造成欧洲等地美元泛滥并形成离岸市场。但美国政府随后意识到美元国际地位的维护主要在于美元币值的稳定和国际接受度的保持,建立了创新型的境内离岸金融市场——国际银行设施。通过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建设,美国将颇具规模的欧洲美元市场和完善的境内债券市场有效联结起来,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协同作用,形成了顺畅的境内外美元投资回流机制,顺应了资本国际流动的要求,提高了美元持有回报,扩大了美元的流通、交易、投资范围,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化使用,从而最终取得了美元国际化的成功。
日元尽管同样出现了国际化需求,并且日本政府借鉴了美元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对东京离岸市场的建设,但由于其本国在岸债券市场发展不足,导致日元投资回流机制不健全,未能对日元国际化形成有效支撑,削弱了日元国际化的基础。日元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发行日元债券和发放日元贷款。由此,大量日元流出日本,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但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以股票市场为主,固定收益债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投资渠道不能满足国际储备货币保障安全性与流动性需要,不足以吸纳境外日元回流。这一方面降低了非居民持有日元的意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元大量流向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助推日本金融市场泡沫的产生与破灭,影响了日本实体经济的发展,削弱了日元国际化的基础。在海外的日元离岸债券市场也受到了影响,从1995年以来,总体离岸日元债券发行规模呈下降趋势,日元国际储备份额也快速下降。
(二)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建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总结上述的国际经验,货币国际化进程和主要国家离岸债券市场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离岸债券市场建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市场价格的发现
如果利率不能反映真实的货币借贷市场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引导其他金融商品的价格,如果汇率不能真实反映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参与国际经贸往来,那么该国货币就难以成为国际货币,并承担起相应职能。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进程受到诸如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央行宏观调控能力、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防范能力等因素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由于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境外一直没有形成可靠和具有公信力的人民币资金价格。从发达国家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我们率先推动建立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并形成规模,如同伦敦LIBOR利率一样,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离岸人民币利率指标和收益率曲线体系,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后的定价水平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投资回流渠道的重要一环
从2009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虽然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但由于缺乏合法的投融资渠道,外国贸易商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仍有一定障碍。能否解决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和回流渠道问题,能否使人民币在境外具有投资和保值的功能,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乃至人民币国际化能够顺利实现的决定因素之一。建立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将有效配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工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方面,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解决了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问题,实现了人民币在境外的循环,增强了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促进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的扩大;另一方面,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所募资金通过投资和贸易等形式回流到国内,有利于监管部门从同一归口将境外人民币纳入监管体系,降低过渡期的监管难度。
3.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是境外人民币资金集散地和产品交易中心
建设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不仅包括提供人民币离岸债券业务,广义上还包括推出满足各类机构和个人投资需求的人民币离岸债券创新产品,从而提升人民币的投资功能。同时,人民币产品中心“投资池”聚集效应也能够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离岸人民币资金吸引到一个和国内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又适度分离的“蓄水池”中来,为国内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的接轨创造条件,并配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形成合理的回流机制。
4.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建立和平稳运行,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人民币资产的境外交易,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国际结算、汇兑的基本工具,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形象。人民币国际形象的提高可极大促进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节省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增强交易主动性,同时可增强对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减少因币值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5.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准备了必需的金融基础设施
建立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要求建立和完善处理人民币资金的基本设施及机制,包括先进的结算系统、官方的资金回流与拆借管道,这将比现有的其他境外金融市场更有效率和效益地处理及运用人民币资金,成为服务全球的离岸人民币业务运营基地。人民币离岸债券业务的开展还可以促进业务开展地和境内相关银行制度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刺激本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由于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开展会通过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触而不断带来新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和创新金融工具,市场参与者可以从中获取制度创新的新鲜知识,为人民币国际化准备合适的制度安排并随时调整。
6.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建设能够积累人民币国际化监管经验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建设有助于管理机构在我国完全取消外汇管制前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监管方面的实践,积累经验,为国家判断人民币国际化所涉及的金融风险和制定相关发展战略提供实践依据,为将来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后实施有序高效的监管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依托于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无论是英镑、美元还是日元几乎每一种国际货币的形成或货币国际地位的巩固都少不了离岸债券市场的支持。可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是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同时又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已具雏形
(一)我国具备发展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基本条件
回顾离岸市场发展产生的原因、背景和条件,可以清晰地看到:资本国际化构成了离岸债券市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规避金融管制是离岸债券市场产生的直接动力,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是离岸债券市场迅速扩张的重要条件。此外,安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健全并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金融法律法规,市场所在地区开放的经济金融环境和优越的金融基础设施,对于建立离岸债券市场同样必不可少。而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条件。
1.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局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宏观环境。与此相应,国内金融市场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截至2010年7月底,债券托管数量超过2000只,托管余额达到19.5万亿元,近年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境内金融市场的快速成熟,可以与离岸债券市场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有力地促进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
2.经济国际化程度加深
我国一直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扩张,融入国际化的程度加深,对离岸市场有现实需求。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由1978年的0.79%上升至2008年的7.88%,我国在全球贸易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投资方面,2008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4亿美元,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6.38%。我国直接对外投资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08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到147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275%。
3.人民币区域化程度加深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巨大,不仅具有选择结算币种和定价能力的境内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强烈需求,境外出口商(向中国出口)和在内地有相当规模投资和人民币收入的外资企业为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收益,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也具有较大需求。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以及其他配套政策的实施,人民币结算金额不断扩大,回流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币区域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010年8月17日,央行宣布有限度开放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三类境外金融机构经核准后在内地银行同业债券市场进行交易。新安排为香港的人民币资金和金融机构开通了一条在内地投资的出路,可以促进香港地区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进一步发展,并增加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吸引力。由于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选择,香港的银行可能更愿意吸取人民币存款,从而进一步吸引人民币资金在香港累积起来,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二)香港地区发展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条件已成熟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各项条件已基本具备,是发展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理想场所。
1.香港人民币规模大幅增加、产品日益丰富
自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以来,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从2010年7月的1037亿元增至10月的2171亿元,累计增长85%。此外,至2010年10月底,香港与跨境贸易结算有关的人民币汇款金额累计已逾686亿元,较试点推出以来大幅增加近7倍。同时,目前香港加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银行已增至91家,比2009年的约50家有较大幅度提升。
随着在港人民币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人民币金融产品相继出现。以人民币计价的大额存单(CDs)、NDF、结构性存款、保险理财产品和投资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2.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较为发达
香港现有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由金管局负责管理的多货币债务证券结算系统(CMU)不仅能为市场交易债券提供有效、安全及方便的托管服务,还能提供即时及日终券款对付服务(DVP)、抵押管理系统服务、市场制度及债券借贷计划等多项服务,并且与其他地区中央证券托管机构合作实现了跨境结算。2004年4月,金管局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协议,将双方的证券结算系统联网,内地经批准机构可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在CMU中央结算系统开设的账户结算交收及持有香港及海外债券。自此,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为配合人民币业务的运作,香港人民币交收系统在2007年6月亦提升为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的服务,香港的债券市场已经能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及符合成本效益的结算系统,其基础系统网络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本地及跨境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是长期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保证。
3.香港已具备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香港人民币市场的政策。2004年,香港银行获准试办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信用卡业务;2005年准许包括零售、饮食及运输在内的7个行业开设人民币存款户口;2006年,准许香港居民开设人民币支票户口;2007年,内地金融机构获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009年,香港与内地指定城市的跨境贸易获准人民币结算;2010年7月,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与中国无直接贸易活动的企业开设人民币账户,人民币存款可于银行间往来转账,取消企业兑换人民币和人民币贷款的上限。
同时,香港政府自身也在努力推动人民币业务的发展。2010年2月香港金管局出台了《香港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原则及操作安排的诠释》,明确在不涉及人民币资金流回内地的情况下,香港银行及其他机构可根据香港的法规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并在香港自由流通;同时,特别针对人民币债券做出了“在发行人范围、发行规模及方式、投资者主体等方面均可按照香港的法规和市场因素来决定”的规定。
图2 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香港金管局
(三)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在人民币国际化和政府机构大力支持的背景下,近两年来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发行人日趋多样化,投资者群体不断壮大。
1.香港人民币债券一级市场
自2007年以来,已有20笔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据香港金管局统计,2010年在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额为421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在债券发行人方面,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行人种类逐渐增多。人民币债券发债主体已由最初的内地金融机构扩大至2009年的国家财政部及香港银行在内地的子公司,并在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非金融机构企业及国际开发机构。
在债券发行方式方面,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其中,私募债券只针对机构投资者销售,发行无需向金融监管部门提出申请,极为方便快捷。公募发行的债券允许个人客户,购买受到比较严格的发行监管。初期发行的人民币金融债券多采用私募和公募相结合的发行方式,而近期发行的非金融公司全部采用了效率更高的私募发行方式。
在债券发行种类方面,香港人民币债券主要有中期票据(简称MTN)和独立发行债券(Stand-alone)两个品种。中期票据的发行人通常是跨国公司,每年都会制定一定额度的全球中期票据发行计划,并在该年度内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分期发行。发行中期票据需要支付较高的评级费用,但是由于在单次发行前只需对原有发行材料做细微调整,发行效率极高(私募发行一般只需3个星期左右)。独立发行债券的发行人范围更广,包括香港本地公司和中资公司,由于私募发行时可以不经过评级,且只需支付一次性律师费用,因此发行成本相对中期票据较低。但是由于独立发行债券在发行前需要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并制作发行材料,其发行期限比中期票据要长,私募发行大约需要6个星期左右。
在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方面,在海外低利率环境和人民币投资品稀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利率普遍较低。
从人民币债券的发行期限来看,中短期债券的发行只数远远多于长期债券。在迄今已发行的香港人民币债券中,2年期品种有17只,3年期品种有13只,而5年期和10年期的中长期品种仅各有2只。
2.香港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
过去,香港人民币债券投资者的数量受到严格限制,只有香港的个人投资者和企业(通常与中国内地有商业利益关系)能拥有人民币账户。随着政策的开放,目前全球投资者也能通过买卖兑换取得的人民币来投资人民币债券。
3.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利率定价
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定价实际应该以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为定价基准。影响在港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的因素除了基准利率以外,还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人民币升值预期越高,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利率就越低。
目前,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和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基本完全隔离,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基本不会相互影响,境内基准利率的变动也不会影响到香港人民债券市场的收益率。
在香港,投资者可投资的人民币资产除了人民币债券以外,还有人民币存款。理论上,香港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将受到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影响,因为二者具有很强的替代性。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增长非常快,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基准,既不受港币存款利率的影响,也与境内人民币存款利率相对独立。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将受到境内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影响,利率体系将逐渐接轨,境内外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将实现互动。
形成以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为定价基准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有诸多好处。首先,人民币存款利率为市场化利率,能够充分反映境外人民币的供需情况。其次,境外人民币存款利率和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收益率挂钩,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充分弹性和深度的境外人民币利率体系。再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将受到境内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影响,这更易于管理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方便引导境外人民币资金流向。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申银万国证券固定收益部和研究所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研究》一文附表
标签:债券论文; 债券市场论文; 人民币离岸论文; 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离岸金融市场论文; 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论文; 货币国际化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人民币论文; 国际债券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债券借贷论文; 离岸汇率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金融论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论文; 美元离岸论文; 美元日元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