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总院分院老年科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接诊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40例,给与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设定为心理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设定为常规护理组,进行护理效果观察。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指标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心理护理组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指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心理护理组干预后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意义,方案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51-02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目前尚未有有效根治的手段,仍然属于终生性疾病,因此患者需要长期的服药来控制体内血糖。因此在长期的服药治疗及病痛影响下,导致患者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生态都收到极大的压力,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1]。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约有18%~4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着心理健康障碍,随着糖尿病治疗时间的延长,该比例还有这上升趋势[2],因此,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消除患者心理健康障碍,辅助患者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具体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接诊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间接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共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5.09±5.45),平均病程(7.0±1.0)年,实际病程时间4~14年,常规护理组:共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04±5.65),平均病程(6.5±1.0)年,实际病程时间3~13年,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标准:糖尿病情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患者年龄>60周岁,且患者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家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行动不便,有相关并发症。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1)传递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宣讲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例如:病理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并发症的特点,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糖尿病的认识;(2)控制饮食: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禁止患者吸烟喝酒、尽量减少病人甜食、高蛋白质及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饮食尽量以高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为主;(3)科学用药:叮嘱患者严格按医嘱要求服药,并按次记录服药进程;(4)加强运动:维持适当的运动如慢走、做操等以维持身心健康;(5)出院指导:教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测量仪器,让患者对自身的血糖状况进行测量并记录,定期向医院反馈并复查。
心理护理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心理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认知重建:患者对治疗的负面与消极情绪对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降低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与稳定,因此心理护理干预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患者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体系构建,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发症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管理与疏导,每周一次,每隔2小时一次,连续干预5周;(2)情绪管理:让患者明白情绪控制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情绪管理的重视程度,让患者树立起抵抗病情的信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3)心理辅导:定期组织患者接受心理辅导,与患者交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遇到的困难,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分忧解难,让患者明白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康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治疗观念。
1.3 观察指标
血糖指标: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C)以及餐后2h血糖(PBC)。
抑郁评分: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对照组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大于53分说明患者存在一定的抑郁情绪,小于等于53分说明患者心态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指标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心理护理组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指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3.讨论
基于糖尿病具有发病率较高,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消极和抵触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针对这类现象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心理问题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治疗效果达到最佳[3]。本组实验对心理护理组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指标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心理护理组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指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心理护理组干预后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综上,临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意义,方案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成莉,李培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保健文汇,2018,(6):151.
[2]高小燃.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保健文汇,2018,(7):285.
[3]柳式周,徐丽华,张伶俐, 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J].医药前沿,2017,(26):277-278.
[4]徐如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7,(27):261-262.
[5]胡葵花.基于家庭护理的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19):25-26.
论文作者:刘琴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心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指标论文; 常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