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天津 300480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黏膜萎缩程度及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30例,采用胃镜病理检测判断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采用14C呼气试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4.1%,不同萎缩程度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1),但在有无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胃黏膜萎缩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胃炎;萎缩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以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常合并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因其与胃癌关系密切,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将CAG列为胃癌前状态。CAG病因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年龄、饮食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H.pylori感染是CAG的主要致病因素。 H.pylori感染长期存在,可造成胃黏膜腺体破坏,进一步可引起IM 和IN。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H.pylori感染率不同[1]。在我国CAG患者中H.pylori感染率很高,且与CAG的发病与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分析CAG中胃黏膜萎缩程度、IM、IN与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探讨H.pylori感染在CAG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CAG患者330例,男201例,女129例,年龄20~74岁,平均55.2岁。萎缩情况:轻度73例(22.1%);中度153例(46.4%);重度104例(31.5%)。IM情况:有287例(87.0%);无43例(13.0%),IN情况:有23例(7.0%);无307例(93.0%)。入选标准:年龄<75岁;具有消化道症状;胃镜病理诊断为CAG;1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或铋剂、2周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排除标准:年龄≥75岁;合并胃疡;合并胃部肿瘤;合并心、肺、脑等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1.2 H.pylori感染诊断标准
采用14C呼气试验判断是否存在H.pylori感染,呼气试验采用深圳中核海德威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HUBT-20型测试仪及配套诊断试剂。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结果判定。
1.3 CAG、IM、IN病理诊断标准
采用“直观模拟评分法”(活检后由我院病理科同一病理医师评估),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萎缩诊断标准: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数的1/3;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数的1/3~2/3之间;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IM 诊断标准: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IN诊断标准: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不足诊断为恶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胃黏膜萎缩程度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 330例CAG患者中H.pylori阳性207例(62.7%)。不同胃黏膜萎缩程度各组间H.pylori感染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胃黏膜萎缩程度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例(%)]
2.2 IM有无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 330例CAG患者中IM 阳性287例(87.0%)。IM有无组间H.pylori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IN有无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 330例CAG患者中IN阳性23例(7.0%)。IN有无组间H.pylori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肠上皮化生有无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例(%)]
3 讨论
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多伴有H.pylori感染,因与肠型胃癌关系密切,越来越受到重视。Correa等提出肠型胃癌病变多阶段模式[3],即“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此学说已得到普遍认可。CAG是胃癌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特别是伴有IM 和IN 的危险性更大。H.pylori是人类常见的慢性感染病菌,在世界上流行广泛。在从正常胃黏膜到胃癌演变的过程中,H.pylori感染被认为是重要因素。我国为H.pylori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自然人群H.pylori感染率为54.76%[4]。本组研究中CAG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62.7%,明显高于自然人群,提示H.pylori感染在CAG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胃黏膜上皮受到损害后进行自身修复,当自身修复弱于损害作用时,就会发生萎缩。CAG病理学改变为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H.pylori 感染被认为是引起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原因[5]。H.pylori感染人体后,通过产生的尿素酶、空泡毒素及分解产物等,导致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因子释放,产生自由基类物质,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导致腺体萎缩。CAG胃镜特征性改变为黏膜呈颗粒状、皱襞变平、血管透见、可有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6]。本组研究中CAG不同萎缩程度组间H.pylori感染率不同,其中轻度组为49.3%;中度组为60.8%;重度组为75.0%,各组间H.pylori感染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这说明随着慢性胃炎萎缩程度加重,H.pylori感染率增高,提示H.pylori感染参与了胃黏膜萎缩过程,与CAG胃黏膜萎缩程度关系密切。
IM是胃黏膜长期处于不良环境时,机体做出的适应性改变,常与萎缩伴存,是CAG特征性上皮变化。IM是胃黏膜良性病变向胃癌演变的中间过程,IM人群胃癌的患病风险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其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根据功能将IM分为小肠型和结肠型。小肠型通常认为是一种适应性改变,无癌前病变意义,而结肠型有潜在癌变风险,与胃癌密切相关[7]。研究显示,IM的发生与年龄、不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H.pylori感染史、胃癌家族史有关[8]。H.pylori 感染是IM的重要病因,发病机制可能与宿主炎症反应、H.pylori产生的细胞毒素、酸分泌状态等因素有关。研究显示,在我国CAG患者中IM发生率达32%[2]。本组研究中CAG伴IM高达87.0%,其H.pylori感染率为63.1%,但H.pylori感染有无I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在本组研究CAG患者IM的形成中H.pylori感染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但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IN是胃黏膜上皮肿瘤增殖未侵袭黏膜固有层的病变,目前多认为由CAG演变而来,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IN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多考虑为分子遗传方面改变,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等[9]。研究表明IN与H.pylori感染关系密切,持续 H.pylori感染可使胃黏膜在反复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向IN 发展[10]。本组研究中CAG伴IN发生率为7.0%,其H.pylori感染率为43.5%,但H.pylori感染在IN有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IN的发生与H.pylori感染关系不明确,考虑其与患者年龄、H.pylori感染时间长短等有关,但基于本研究患者样本例数偏少,其真正意义有待大样本资料研究以进一步明确。
本研究显示,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地区CAG患者中H.pylori感染率为62.7%,CAG伴IM、IN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3.1%、43.5%,为H.pylori感染高发地区,其在CAG的发病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pylori感染与CAG、IM、IN关系密切,参与了正常胃黏膜到胃癌的演变过程。在临床工作中,对于CAG伴有IM、IN者,应加强监测随访,定时复查胃镜和病理活检,对于胃癌的预防和早期胃癌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李异玲,吕晓辉.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显著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6):640-643.
[2]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等.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
[3]Kentaro Sugano,Jan Tack,Ernst J Kuipers,etal. Kyoto global consensus report on?Helicobacter pylori?gastritis[J].Gut.?2015;64(9):1353–1367.
[4]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5]Yo Han Park,Nayoung Kim.Review of Atrophic Gastr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 a Premalignant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 [R]. Journal of cancer prevetion,2015,20(1):25-40.
[6]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78.
[7]刘梦静,姜葵,王邦茂.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研究进展[R].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37(2):73-76.
[8]赖跃兴,徐萍,黄珏,等. 上海市松江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5):537-540.
[9]Todisco A. Regulation of Gastric Metaplasia,Dysplasia,and Neoplasia by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Signaling [R]. Cell Mol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7,3(3):339-347.
[10]陈旭峰,李科军,向正国,等.胃上皮内瘤变发生及内镜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探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4):411-413.
论文作者:郑连鹏1,马骏2,王天雄3,杨俊英4,姚振国5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化生论文; 胃癌论文; 胃黏膜论文; 幽门论文; 腺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