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论文_杨颖

浅谈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论文_杨颖

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电子与信息技术是指在电子设备、电力生产、电气制造等复合领域,通过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配置优化的一种新型电工技术。因此电子与信息技术是在传统电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电子设备、电力生产、电气制造等领域进行优化、智能化、轻量化,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安全系数。为了使得学生能在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中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通过对学校教学情况的了解,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1信息技术对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意义

1.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通过“互联网+教育”理念,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授课、微课教学等,也可以将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图片、视频为辅助教学手段,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自我提升、自我进步为目的的新型电子课堂。这样的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给学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万人之上”的局面,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给学生新鲜、高效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愿意去学、想要去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

1.2丰富了教学内容

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电类基础性课程,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很细,且理论性较强。在经济发展迅速、政策较好的态势下,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要想适应电子与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教师需要丰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互联网+教育”理念,可以使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在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上,使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查找自己需要的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典型课例,作为自己教案的补充材料,完善教案。与此同时,现代化的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教师将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调整、组合,编成所需要的实训教学内容,丰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有效提高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

2提高信息技术与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效果

2.1加强学生实践

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引导认知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化指的是器件损耗的降低与运行效率的提高等基础原理。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是电力电子器件的正向降压与正向电流的对数关系,通过电阻降压从而降低了导通损耗;而在全控化与集成化的基础上,器件开关过程速度得到进一步加快,也降低了开关损耗;当器件处于低损耗状态时,运行速度则会提出高活跃的状态。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认知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全控化指的是由传统半控型普通晶闸管发展到各类自关断器件,亦是实现电力系统设备在功能自主性方面上的重大突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迎合发展趋势

通过实践,学生将了解各类自关断器件是实现了电子与信息技术全控化的基础设备之一,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子器件的复杂换相电路,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使得电力系统的电子器件内电路大大简化。因此电子与信息技术通过全控化实现电力系统的简化后,电子器件结合电子信息技术也随之在应用方面有了重大突破,而电子器件的全控化与电力系统的简化进一步使得系统的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需要了解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运用本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表现模式,因此在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学生通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还能进一步加快电路机电一体化模式的运作速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许多行业已经将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机械的交叉系统技术,从而投入到生产活动之中,因此学生认识、了解机电一体化已成为新时代下的先进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3因材施教,改变课程考核标准

我们中职学校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获得该专业领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但是学生学习能力也会有差异。两个平行班,一个贯通班,一个普通班,学生的水平相差较大,在讲同一个知识点,贯通班的同学讲完一遍就立刻就会了而且工艺做得相当好,对于一个普通班学生听完后还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性改变教学方法,对于普通班学生应多从感官上多去让学生动手操作,多做演示实验,对于贯通班在理论知识方面可以多深入剖析,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改变课程评级标准。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应该是老师一锤定音,应该是多方面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过程就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也要体现个人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各显其才。项目完成时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现场或者远程评价,让学生能在自我总结的过程中有所认知,有所得,有所获。

2.4化抽象为具体,多做演示实验

针对电子技术课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结合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形象思维能力低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多做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知识。在电子技术课程指针式万用表和双踪示波器的使用贯穿始终,如果只是在一开始在课堂上用PPT把仪器的全部功能讲完然后再操作使用,学生对此是感觉很混乱的,甚至很快就忘记了。在讲仪器的使用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测试需求讲授仪器的该功能。在每一个项目后都附上电路的测试表,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操作,慢慢熟练掌握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同时对于元器件的使用只是讲原理较为抽象,可以多做实验演示。例如:在讲解发光二可以利用指针式万用表的内部电池的电压(即选用欧姆档)给发光二极管加入电压(相当于把二极管接入在一个电路中),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发光;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不发光。于是总结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通过实验演示,学生看到直观形象的实验现象,加上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2.5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式教学法,即以“实训项目”为核心,重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先做,在真实的情景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来感知,体验和领悟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趣味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每个实训项目分成多个小任务分析,每一个步骤都是结论的验证,帮助学生“先会后懂,分布实施”,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在检测三极管的管型和管脚的排序时,不要直接讲出三极管的测量方法,先让利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出每个管脚的电阻值,记录数据,再根据数据对比总结出结论。教师职责是在旁引导,提醒及观察,以学生为主体,最后学生积极讨论,总结出一条简单的三极管的判断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结论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对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对于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的教育目的,即实用性的教学目的,有很好的践行作用,对于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也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它改变了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给我国的新一代电子电工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我国的电力工程领域的人才供应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勇.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策略[J].电子世界,2017(5):21.

[2]钱忠明.中职虚拟实训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以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15(9):6-8,15.

[3]翟琴静.浅谈微课在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107.

论文作者:杨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浅谈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论文_杨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