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建树和若干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树论文,党风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是我党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的创造性实践,也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丰富内容和显著特点,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研究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对于加强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党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建树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制定了端正党风的一整套方针、方法和政策,同时,他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党风建设的理论作出了重要建树。
(一)党的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
毛泽东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生动和精辟的概括,他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3—1094页。)毛泽东讲的“新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新的世界观的外在体现,这个世界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表现在党的行动上,就是知行统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表现在党的行动上,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有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党在自己的行动中就必然无所畏惧,向人民高度负责,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三大作风,集中反映了党的世界观,生动地体现了党对待马列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
党的作风又是党性的表现。党性决定党风,党风反映党性。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和集中的表现。它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性原则,表现在党风上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在一切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内现实生活表明,凡是党性强的党员,必定有好的作风;相反,作风必然不端正。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从根本上说,就是党性不纯的表现。
世界观和党性属于思想、观念范畴,而党风则属于实践活动范畴。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党性,总是通过党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党员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一方面,就一个政党的作风而言,只有当他的世界观反复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的时候,才能形成自己的作风。作为一个政党整体来说,必须坚持自己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并在实际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加以实行,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先进性,人民群众才会自觉自愿地跟党走。另一方面,群众看一个党员的觉悟高不高,也是从他的言行举止即他的作风如何来判断的。作为一个党员个体讲,就要求每个党员不能把党风问题等闲视之,而应作为衡量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是否坚持了党的宗旨和路线,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的问题来认识。因此,我们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就必须加强党性修养,着眼于从世界观上解决问题。
这些基本观点,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和时局》等著作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论述。
(二)党风制约着党的路线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
党的路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以革命的理论为依据,还需要对各种客观情况进行正确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中得出规律性、倾向性的正确结论。正确的路线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集中群众智慧而制定出来的,而党风则是制定正确路线的基础和前提。有了优良的作风,党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应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虚心地向群众学习,总结群众的经验;才能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也只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毛泽东非常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作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对制定革命的路线、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他说:“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毛泽东尖锐批评了主观主义的态度和作风。他说:“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0页。)实践证明,党的作风,尤其是党的决策机关和党的领导人的作风对制定党的路线密切相关。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所以能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遵义会议后,党和革命所以能转危为安,节节胜利,就在于毛泽东能够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的结果。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路线的提出、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发展。1945年党的七大,在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统治地位,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也形成了三大作风为核心的党的优良作风,这样,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就有了保证。反之,党内错误路线也总是与党内某些不良作风相伴而行的。陈独秀、王明的家长制、宗派主义的恶劣作风,则是他们右倾投降主义和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外部表现。
毛泽东还十分强调好的党风是贯彻党的路线的条件和保证。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只要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是整齐的,步调是一致的,兵是精兵,武器是好武器,那么,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倒的。”(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2页。)党的作风是为党的路线服务的,正确路线还需要有好的作风来保证其贯彻落实。好的作风,能保证党的路线、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对革命和建设事业起推动作用;坏的作风则正相反。因为党的路线、政策的贯彻执行,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而人民群众正是根据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行动来判断党,来理解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并由此把党的路线和政策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如果党风不正,就会破坏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使群众对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事业产生怀疑,甚至丧失信心。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事实反复证明了毛泽东上述论断的正确性。
好的党风不仅能保证党的线路的贯彻执行,有时还能对错误的路线起缓减和抑制作用。1959年到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尽管党的领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但由于党的作风好,在天灾人祸面前,能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从而减少了错误的危害程度。在苏联撤走专家、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困难面前,人民还是能够与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共度难关。
(三)党风影响着党群关系。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人心向背至关重要。党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凝聚力。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团结奋斗的历史。一方面,人民群众必须有党的领导,如果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就要失败;另一方面,党又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党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将一事无成。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还未取得政权,党与群众是鱼水般的关系。那时如果脱离群众,不用说工作无法开展,党的生存、党员个人的存在,都成问题。因此,形势迫使我们要有一个好的作风。夺取全国政权后,我们党的地位和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党员经受不住经验,不那么谦虚谨慎,开始居功自傲;不那么深入群众,开始搞官僚主义,追求物质享受,追求个人名利。少数人逐渐由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走到自己的对立面。正如列宁指出的,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来说,最大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589页。)
毛泽东在其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一直非常重视党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形象,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1095页。)毛泽东当年充满信心地回答黄炎培,共产党能打破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存政兴”,“人亡政息”的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其根本依据就是,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党的建设还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毛泽东曾经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2938页。)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尤其如此。党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好的党风本身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就能把群众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因此,有好的党风才能有好的社会风气。当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会给党风带来某些消极影响。但是,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党风。
二、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若干特点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严密的体系,而且在如何培育和端正党风上,还有自己的独特贡献。
(一)强调党风建设要以教育为主,教育包括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两种方式。
毛泽东非常重视集中教育,并创造了端正党风的基本方式——整风运动,认为这是学习马列主义,提高干部思想觉悟,克服不良作风的好形式。毛泽东说:“我们过去说过,整风运动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整风就是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整风中间,我们一定可以更多地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4-275页。)集中教育,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集中,确实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构建一种教育氛围,使参加学习的人摆脱具体事务,多读一点马列的书,反思自己工作的得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克服自身存在的错误和缺点。我们党从1942年开始,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总是要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整党整风运动,总的来说,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党的建设的经验还证明,搞好党风建设,更重要的是经常地坚持党风教育。毛泽东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他又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
在经常性党风教育中,毛泽东特别强调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将其看成是端正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至关系到革命成败的一个首要环节。他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党的基本知识和共产党员标准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正确理解党的纲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对立执政党条件下甘当人民公仆的思想,反对做官当老爷,反对利用职权谋求私利的错误作风。毛泽东强调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2页。)
(二)强调党风建设既坚持基本的要求,又注意不同时期不同的具体内容。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概括党的三大作风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这都是我们党建设经验的重要精髓,是毛泽东的党建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注重党风建设,这五个方面是他一以贯之的主要内容。这五个方面作风完整提出之前,毛泽东的党风建设思想已经孕育着这样的内容;五个方面的作风完整提出之后,则经常用这些内容教育全党。
但是,毛泽东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始终注意根据不同时期党内实际存在的问题、倾向和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不同的“纠风”重点。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针对党内流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作风,主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时期毛泽东提出的纠正党风的任务,是以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主要特征的。延安整风时期,为了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纠正“三风”是当时党内作风整顿的主要任务。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更加注意结合党的任务和党内思想状况,针对某一时期党内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开展端正党风的教育。建国初期,毛泽东开展了反对以功臣自居的自满情绪、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纠风运动,并结合“三反”、“五反”运动进行整党,针对党内存在的贪污、盗窃和官僚主义现象,开展了实际上是勤政廉政、反对腐败、整顿党风的斗争。1957年,毛泽东又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建国后的第二次整风运动。毛泽东在同年发表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这一次整风,主要是要批评几种错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个是主观主义,一个是官僚主义,还有一个是宗派主义。”(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4页。)尽管解放后的整党整风,有时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但是,不难看出,建国以后,毛泽东已把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反对腐败作为整党整风密切关注的重点内容。
(三)强调坚持团结教育的方针,正确处理党内的一般矛盾和问题。
在对待党内的思想斗争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政策。
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的原则。纠正党风,必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每个党员做起。在纠风中,对批评者来说,要从党的事业出发,根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讲真理,不讲面子,提倡有意见就提,有缺点错误就进行批评。对被批评者来说,要根据“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毛泽东指出:“思想斗争同其他斗争不同,它不能采取粗暴的强制的方法,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31页。)还说:“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32页。)
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提出的这个方针,是我们进行党内思想斗争的正确方针,是团结全党,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
执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政策。毛泽东指出,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38页。)这里,毛泽东一方面强调在分析党员和干部的缺点和错误时,除了主观上找原因外,还要从客观上找。只有从主客观相结合,现实和历史相统一上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找出症结所在。这是治病救人,团结同志的前提。另一方面,又指出“惩前”是为了“毖后”,“治病”是为了“救人”。弄清思想是手段,目的是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从动机的正确达到结果的正确。
(四)强调对严重的腐败现象,坚决惩治,决不姑息。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又一个特征是,对危害极大,影响极坏的人和事,则坚决处理,决不迁就。毛泽东认为,端正党风,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事,决不能无原则地迁就,该动真格的坚决动真格,“杀一儆百”,处理少数人,教育挽救一大批。
坚决处理天津地委刘青山、张子善的问题,就是毛泽东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对犯错误的党员干部依照党纪国法进行必要的处理,实质上是个从严治风的问题。只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决处理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才能挽回党的影响,赢得群众的信赖,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党内不正之风才能得到有效制止。
(五)强调领导干部在端正党风中要以身作则,带头垂范。
对于端正党风,毛泽东十分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垂范,他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应该首先做到。
在党风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从示范和激励这两个作用来讲,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身教言传尤为重要。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者和贯彻者。党员和广大群众对领导好坏的判别,不是看你讲些什么,而是看你做些什么。如果领导干部口头上处处讲要端正党风,而实际上却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甚至还做出有损于党纪党风的事情来,那所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没有号召力和权威性。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和模范行为是无声的命令。人民对党的信任,革命和建设的信心和干劲,往往由此而来。因此,只要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就一定能影响和带动全国人民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三、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反对“和平演变”的三大考验。从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党的建设的新特点两个方面来看,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中所包含的一整套党风建设的基本内容、方针和方法,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思想教育和从严治风相结合,是搞好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有力保证。
首先,应该严肃认真地抓好日常的思想教育。要使全党充分认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只有每个党员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其次,应在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思想指引下,开展必要的集中教育——整党整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体制尚不完善以及对外开放中的负面影响等原因,党内诸如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任人唯亲、严重官僚主义以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集中一定的时间,开展有一定声势的集中教育尤显必要。当前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就是这种集中教育的有力措施。
再次,一定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风。对于严重违反党风党纪者,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养奸。有些地方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党内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治风不严、执法不严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坚持党风检查和健全制度相结合,是搞好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要措施。
加强党风检查和制度建设,是毛泽东抓党风建设时经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这一思想并没有能坚持和发展下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结合党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搞好党风检查,认真加强制度建设。
党风检查是搞好党风建设的组织保证,是巩固和发展党风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没有党风检查,好的作风就得不到发扬,不正之风就难以纠正。党风检查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章和党规,反对和纠不正之风,同党内各种违纪的行为和坏人坏事作斗争。它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制定和监督执行有关党风的规则;检查有关党风的执行情况,总结和推广党风建设的经验;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揭露和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对违犯党风党纪的党员予以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党纪处分。只有坚持经常的党风检查,才能及时发现党风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建立健全党风监督制度,是党风建设的重要措施。有了良好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可以使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规范化,以便加强党内监督。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结合党风建设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和健全各项必要的制度。必须认识到,新时期的党风建设,一方面固然要继续强调党员个体,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榜样激励,但是,更重要的是强化制度建设,以法治取代人治,从根本制度上解决问题。
(三)坚持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相结合,是搞好新时期党风建设的关键一环。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中,虽然还未明确提出廉政建设的概念,但是,纵观他党风建设思想的发展脉络,特别是解放后党风建设的实践过程,实质上已包含有丰富的廉政建设内容。在解放后所开展的历次整党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也是非常注意坚持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一起抓。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把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这里,江泽民清楚地指出了,坚持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一起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建设的一个新的特点和要求。
执政的地位,改革开放的环境,使得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我们党处于执政的地位,担任政府部门领导职务的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所以,重视抓廉政建设同执政党党风建设是一致的。廉政建设搞好了,就会促进党风建设大大加强。其次,商品经济具有两重性。伴随着市场经济而产生的平等、竞争、开拓、民主、效率和效益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同时,片面追求个人利益、金钱拜物教等也会滋生,一些党员干部容易产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良风气。由此可见,现阶段抓好廉政建设对于端正党风是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坚持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一起抓,党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廉政建设非常重要,但它不能代替党风建设。党风建设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建设,一方面要搞好廉政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改善党和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党的组织搞好,使党的组织坚强有力,尤其是具有充分的自我净化能力。在这个前提下抓廉政建设,才能真正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