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能力表现:内涵、要素与指标——以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要素论文,内涵论文,高中语文论文,指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学科能力,是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能力。高中生理解能力的发展是其语文学科学习质量和学习结果的重要体现,在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可以通过行为化的、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出来。
一、理解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理解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目的,有其自身独特的内涵,理解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科能力和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
(一)理解的内涵
“理解”是哲学诠释学中的关键概念,舒莱伊马赫认为,理解只能在语言的联系中进行,理解被视为“解释者在心理上重新体验他人心理或精神的复制和重构过程,这种重构是从文本的文字到它的意义、从作者的文化心理背景复原到作品的原意的过程中进行的”。[1]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理解是属于被理解东西的存在,使诠释学完成了向本体论的转向,理解被认为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
心理学认为理解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大词典》对“理解”的界定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其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2]比如,弄清一个科学概念,了解课文的语句、段落大意及全文中心思想,明确公式、定理、发展的内在关系等,这都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都称为理解。具体到阅读中的理解,理解被认为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3]总而言之,心理学对理解的认识是从个体的心理活动、思维加工角度出发来进行界定的。
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都离不开理解活动,可以说,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增进理解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理解活动发生在不同的学科中。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学生的理解涉及对概念、公式、定理的明晰与运用,理解的过程则包括记忆、识别、测量、证明、排序等;在化学学科中,学生的理解不仅表现为对化学物质的结构、变化的认识,还表现为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在语文学科中的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既包括对文本内容的获取与解释,也包括对文本作者思想态度的把握以及对文本所表达价值观的澄清与反思等。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既是对文本事实和观点进行把握的过程,同时也内含了哲学层面上对意义的探求,是事实和意义的统一。
(二)理解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理解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目的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修订学,理解是六大认知类别之一,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七种认知过程。在高中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阅读作为一种理解的心智活动,贯穿阅读活动的始终,通过理解这种认知活动,获得文本的意义。同时,理解又是语文阅读追求的目的,“当学生能够从授课、书本或计算机等渠道获得言语、文字和图形等呈现的教学信息并从中建构意义时,我们就说学生理解了”。[4]因此,理解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理解的价值通过理解的过程和结果共同表现出来,理解是过程和目的的统一。
2.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能力是学生学科学习中学业成就或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显的、可观察的学习过程质量。在语文学科中,理解能力是其核心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是学生语文学习“转识成智”的重要要求。语文知识的内在结构包括了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在每一级结构中,学生的学习都需要理解参与,符号知识的阐释、知识逻辑形式的显现、意义的获得都离不开理解活动。同时,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和结果,也通过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得以体现、得以验证。因此,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和结果的重要体现。
二、理解能力的要素及其表现的结构
高中生在语文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及其表现与语文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独特的能力要素及结构。
(一)高中生理解能力的基本要素
1.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的能力
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直接获取阅读文本中所描述的事实和信息,并通过分析、概括,对文本内容形成概括性的认识,进而推理出某些结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说明和描述。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是理解能力最基础、最浅层的表现,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获取信息,包括获取文本中直接的信息和潜藏的较为隐晦的信息。信息的获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对文本内容的阐释,没有获取到充足的信息源,就难以对文本进行全面、详细的阐释和描述。但“无论如何,重点不能止于吸收资讯”。阐释信息,既包括对文本中直接呈现的基本事实的描述,还包括对文本作者基本态度、情感的揣摩和推测,并从获得的信息源中给出得出结论的依据。获取和阐释文本内容,回答的是“文本到底在谈些什么”[5]这个问题。与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的能力相关的动词有识别、回忆、复述、确认、指出、解释、说明、解说、区别。
2.比较与评价的能力
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获取和阐释文本内容层面,“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能以道理计”。[6]获取了信息,以及对其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对文本的理解还需要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即对文本的比较和评价。
比较包括读者对同一文本中不同部分呈现出来的事实、观点或相关要点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能够让散布于同一文本不同部分的观点、想法集中起来,形成对文本整体的深入理解;还包括对与原文本相似的文本或者同一作者撰写的相似文本之间的对比分析,或同一作者在其撰写的不同文本之间存在着观点、态度的变化,了解作者观点变化的原因。评价是对文本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情感进行判断和审美分析,具体包括读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文本呈现的方式和特点进行判断和点评,对文本中的思想、观点的赞同与否定,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的分析与审视,以及对文本中美的发现和对文本整体的审美分析。“当读者不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7]对文本的比较和评价,回答的是“文本是如何陈述的”、“文本说得有道理吗”以及“你是怎么认为的”等问题。与比较与评价的能力相关的动词有对比、对照、匹配、对应、评论、判断。
3.反思与应用的能力
对于阅读文本,其中呈现的除了事实信息、态度倾向、情感反应外,还包括一定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学生在理解中的反思即包括对文本呈现的文化现象的理解与认同,对不同价值观、信仰的审视与思考,从而检视自身,检视自己过去对不同文化现象的态度是否包容,检视自身所持价值观是否正确,检视自身是否有明确、科学的信仰。应用能力是与学生实践密切联系的一种能力,是指把一个概念、原理、结论、规律、主题思想等运用到新的事物、场合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只有当学生面对新的应用情境时,才能更好地展示其理解能力”,[8]“只有我们最终理解了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深层含义并将其内化,才可能最有效、最明智地运用我们的知识。”[9]
反思和应用能力超越了文本本身,是通过文本进一步寻求文本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如果说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比较与评价还处于“知”的层面,那么反思和应用则上升到“行”的层面。对文本的反思和应用,回答的是“文本跟我有什么关系”、“文本对我有什么意义”以及“我该如何利用文本”等问题。与反思与应用的能力相关的动词有反观、审视、批判、假设、推测、生成。
理解能力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层级关系,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要素,其次为比较与评价的能力,最高的能力维度为反思与应用的能力。
(二)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的结构
能力表现,用英文表示即“ability performance”,在这个概念中,“performance”是一个核心的词语,它体现了能力的外显化过程。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既要回答“学生应该发展何种能力”的问题,又要回答“学生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的问题,还要回答“如何判断学生能力发展处于何种层次”的问题。因此,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包括理解能力要素、表现水平和能力表现层级描述三个部分。
1.理解能力要素
在本文中,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要素是一个复杂的能力体系,它包括了以下三方面能力构成:(1)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的能力;(2)比较与评价的能力;(3)反思与应用的能力。只有对理解能力进行要素分析,以及对不同的能力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才能够真正起到能力表现指导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作用。
2.表现水平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各异,学生自身拥有的先验知识和背景经验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中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会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为了使得理解能力表现能够起到客观评价学生以及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发展的作用,该表现标准将学生的能力表现从低到高三个层级进行了描述,即低级、中级和高级三层。
3.能力表现层级描述
理解能力表现标准说明的是学生经过学习,其理解能力的发展应该达到何种程度,即需要掌握什么和能做什么。但由于不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学习方法的差异,他们之间理解能力的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处于不同的水平。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处于何种层级,还要明确学生在某种层级上的具体表现,以便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最真实的信息。因此,在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中,有必要对不同层级的理解水平进行行为化的描述与说明,详细描述学生理解能力的三个维度在不同的能力层次上的具体表现。
三、理解能力表现层级指标描述
理解能力表现是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它是可观察的和外显的。
(一)高中生理解能力低级表现描述
(二)高中生理解能力高级表现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0]同时,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理解能力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的描述,应该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其直接依据。具体而言,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既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又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质量,是一份便于操作的评价指南;第二,高中生理解能力不同维度之间的分级描述不是线性上升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第三,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以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为导向,应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不断发展。
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理解能力发展的可观察的行为指标,基于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描述,教师能够开发多元的评价工具与方法,进而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理解能力表现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同时,教师还能据此开展基于能力表现描述的深度理解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能力导向”的教学,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