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省 363300
摘要:本文对核电科技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等进行了总结,对雨水收集系统的可行性、实施以及基于雨水收集循环系统设立的外架环网喷雾降尘系统,喷洒灌溉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核电科技馆工程绿色施工的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了绿色施工的实施够避免对资源的浪费和对能源的过度使用,为核电工程推广绿色施工总结经验。
关键词:绿色施工、雨水收集、喷雾降尘、喷洒灌溉
前言:目前,国内虽然绿色施工相关的基本概念在业内开始得到广泛普及,绿色施工导则等相关规范要求也相继颁布。但是绿色施工的推行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本文通过对核电科技馆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绿色施工理念,对绿色施工常规措施应用以及基于现场条件开发的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综合系统的研究、分析与总结,希望为在核电工程中推广绿色施工理念,建立绿色施工机制起到借鉴作用。
1核电科技馆绿色施工措施实施与应用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核电科技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依据绿色施工导则,采取了一系列常规措施,并基于现场条件开发了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综合系统,以实现绿色施工目的。
1.1环境的保护
1.1.1扬尘控制措施
核电科技馆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扬尘控制比较困难,为了满足核电科技馆施工降尘的目标,施工现场周围绿化带设置了绿化带喷灌设施,既能用于绿化带养护,也能用于道路洒水降尘。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土壤、建筑垃圾堆场等易产生扬尘的部位覆盖防尘网进行降尘处理,在主体施工阶段建立外架环网降尘喷雾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对木工作业间、砌块切割间、干粉砂浆罐等均采用封闭防护设施,除特殊天气外,定期对道路,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在清理模板灰尘和垃圾时使用吸尘器,严格控制场地内扬尘。
1.1.2噪音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施工噪音,施工现场均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并定期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施工设备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运行时的噪音。工程基础及主体施工阶段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因预拌混凝土造成噪音及扬尘污染。施工现场采用封闭式车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体结构外架四周全部张挂密目式防护安全网,起到隔声降噪作用。同时在现场围墙四周设置了噪声监控点,利用噪声监测仪定期对噪声进行监测。
1.1.3光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的主要光污染是由电焊作业、切割作业以及为满足夜间施工的大光源。为了降低光污染,在施工现场进行电焊、切割等产生强光的作业时,均设置了防光罩,减少对其他施工人员的影响。同时在夜间施工时,将较大光源透光方向均集中在施工范围内,减小对周边办公区及居民区的影响。
1.1.4水土污染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水土污染主要是现场临时厕所用水及施工用水随意排放,现场存放的油料及化学溶剂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的。为了避免厕所用水造成水土污染,施工单位在建立临时厕所的同时在施工现场东北侧设置了化粪池;为了避免施工用水造成水土污染在施工大门东侧设置了三级沉淀池;为了避免油料和化学溶剂对水土造成的污染,在施工现场设立专门库房存放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并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漏处理,同时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也进行了集中处理。
1.1.5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现场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混凝土碎渣、废旧砖块等,以及办公区产生的各种垃圾。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类建筑废料进行了集中分类堆放,便于回收及二次利用,同时利用混凝土碎渣,废旧砖块等对临时道路路基进行铺垫;针对办公区产生的垃圾,在办公临建区域设立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对废弃物进行了分类,并且由海盐县定点环卫工人每天进行清理。
1.2节材及材料回收利用
核电科技馆工程采用框架结构形式,钢筋、模板、混凝土的使用量比较大,为了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针对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材料的节省及回收利用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同时对于定型化、工具式安全防护设施采用标准化制作或二次利用已完工工程倒运过来的材料。
1.2.1钢材的节省与回收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钢材,首先在认真审核图纸,熟悉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下料尺寸偏差基础上,采用了用模拟仿真技术(BIM技术),通过建立BIM模型,提前发现图纸问题,防止因图纸问题产生的钢筋下料失误所带来的钢筋浪费。其次在本工程上,φ20以上钢筋均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大幅减少钢筋因搭接产生的材料浪费。最后施工过程中还综合利用钢筋废料,利用短小钢筋制作钢筋马镫、灭火器挂钩、及穿墙螺杆等。
1.2.2模板节省与回收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利用率,首先采用优质模板,其次在模板制作过程中要求施工班组采取集中制作,分类堆码的方式,严禁随意切割整板,最后在模板安装前或混凝土浇筑前,涂抹脱模剂,便于模板拆卸,在模板拆除过程中,严禁班组作业人员随意乱撬、乱丢模板,避免对模板边角造成损坏。
1.2.3混凝土节省与回收利用
为了达到节省混凝土的目的,本工程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每次浇筑混凝土前,技术部门利用广联达软件对混凝土方量进行计算,在报料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用量,同时在监理公司的监督下严格执行浇筑前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避免造成混凝土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定型化、工具式安全防护设施及二次利用设施的使用
本工程施工现场班前讲评台、楼梯临边防护栏杆、电梯井口防护门、配电箱防护棚、消防展示台、旗台、危险源告示牌、职业危害告示牌、三大铁律宣贯牌、茶水亭、临时吸烟点、氧气乙炔库房、推车等均采用定型化、工具式标准制作,制作材料安全性能良好、重复利用率高。其次施工现场大门、货梯防护棚、临时消防管道、环网及部分临时消火栓箱等均属于施工单位已完工项目倒运过来的物资,二次利用到本工程中,节省了成本,达到了节材及材料回收利用的目的。
1.3节水及水资源利用
为了满足绿色施工中节水及水资源利用的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办公区域、施工区域安装计量水表,每月定期记录用水使用情况,同时在办公区域(含厕所)统一安装节水型水龙头,张贴节水标识,积极宣传节水知识,使每一个员工提高节水意识。
1.4节能及能源利用
同时施工单位在建筑主体楼梯间、安全通道及办公区域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办公区域使用的节能灯具采用高效电子镇流器,增加同功率下照明亮度,此外,施工单位还在围墙及安全通道设置了太阳能照明设施,白天充电,晚上可提供8-12小时照明。
1.5节地及土地资源保护
为了满足绿色施工中节约土地资源及土地资源保护的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平面布置均按照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的临时用地范围进行,不占用额外土地资源,并且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进度要求,合理规划设计场内道路,确保建筑物周边临时道路畅通,场内双车道宽度为5.5m,单车道宽度为3.5m,弯道半径为15m,场内道路设计时,考虑永久道路的布设,将临时道路路基做强化处理,使路基满足项目建成后永久道路的使用要求。
2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综合系统研究与应用
2.1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开发与实施
2.1.1现场用水量及雨水收集量分析
通过本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计算,有效收集雨水面积约为11326m2,其中绿化占地面积约1230m2,径流系数为0.15,混凝土硬化地面面积约9500m2,径流系数为0.9,临建屋面面积596m2,径流系数为0.9,结构施工面积6000 m2,径流系数为0.9,根据年可收集水量=汇水面积*径流系数*该地年平均降水量(1168.6mm)由此可知,年汇水总量为17144.4 m3,大于每年的用水量,因此雨水收集再利用是可行。
2.1.2雨水收集循环利用方案比选
根据现场情况施工单位提出了两种雨水收集方案,施工单位咨询设计院管道专业的专家后确定可行方案,即通过采用结构自有消防水池作为蓄水池,采取雨水收集后输出管与工程临时消防水管兼用,通过水泵系统实现绿化、消防、洗车、厕所用水、结构砼养生及路面清洗降尘用水输送。
2.1.3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设立
在确定方案以后,施工单位按照方案沿围墙一圈设置了环管,并且每隔6.5m设置一道支架支撑,支架底部用膨胀螺栓固定,确保管道的稳定性。
施工人员按照BIM模型在厕所、绿化、大门洗车台、楼层养生等设置分流管和出水点阀门,安装完成后进行打压试验。
2.1.4使用效果
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安装完成后,施工单位在蓄水池积蓄一定水量后进行首次系统运行试验,同时开启车辆冲洗、外架喷雾降尘、路面及绿化喷洒以及楼层养护,试验效果良好,出水压力能保证施工生产。
2.2基于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建立的外架环网喷雾降尘系统
科技馆工程为了达到施工现场降尘的目的,基于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并且借鉴了塔吊喷淋系统的施工经验,在建筑施工外架上建立喷雾降尘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喷头、管道、阀门及变频泵等,DN15雾化喷头设置间距7-8米,通过变频泵将收集的雨水经过管道及雾化喷头沿建筑物喷洒,在建筑物四周形成约6米宽雾化带,并与空气中尘埃迅速接触,形成一种潮湿雾状体,加速尘埃降沉,抑制楼层内尘埃扩散到室外,并对四周场地进行湿润,起到降尘作用,减少环境污染,有效控制灰尘的产生与扩散。
2.3基于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建立的喷洒灌溉系统
基于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建立的喷洒灌溉系统是利用变频泵及管道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施工现场地面进行降尘及对场内绿化进行灌溉养护的系统。喷洒灌溉系统采用摇臂喷头,该摇臂喷头具有换向机构,不仅为现场绿化提供必要水分还能防止临时道路尘土飞扬。
2.4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综合系统效果评价
除上述基于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建立的外架环网喷雾降尘系统及喷洒灌溉系统外施工现场室内外临时消防系统、楼层混凝土养生、施工现场厕所冲洗、门口洗车台等均直接与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相连,使现场基于雨水收集系统形成了一个利用雨水的综合体系即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综合体系。得到了地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审部门的一致认可及好评。
3.结论
通过对核电科技馆工程绿色施工常规措施实施的总结以及基于现场实际开发的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综合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绿色施工的推广和普及能够避免对资源的浪费和对能源的过度使用,能够使建筑工程获得更大的收益,核电科技馆绿色施工取得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核电科技馆工程绿色施工仍有能够提高的空间,如绿色施工常规措施应用较多,但创新技术应用不足,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综合系统受天气影响较大,且在基础施工阶段没有设立的条件等。
参考文献
[1]GB/T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2]GB/T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3]关于印发《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建质[2007]223号
论文作者:亢新芳,李振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雨水论文; 系统论文; 核电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循环利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