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实施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10%)、术后感染(7.5%)、造口并发症(42.5%)、腹胀腹泻(12.5%)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7.5%、32.5%、70%、40%),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形粪便时间、拆线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肠外营养供给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采用营养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营养护理干预;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结直肠粘膜慢性炎症及溃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溃疡性结肠炎达到11.6/10万的发病率[1]。如今,临床还没有完全明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多以外科治疗为主,部分患者会选择外科手术。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围手术期,会出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营养状况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80例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实施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均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有心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严重智力障碍、精神异常等及妊娠、哺乳期女性排除在外。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24-67)岁,平均(44.8±10.2)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4.6±1.2)年。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6±10.4)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4.8±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策,包含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实施抗炎、调整肠道菌群等治疗。轻度和中度患者服用美沙拉嗪、重度患者适当运用激素等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营养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1)术前清晨在患者空腹的情况下,对其身高、体重等参数进行测量,并求解体质量指数,判定患者的营养状况。(2)运用ELISA方法对食物特异性抗体展开检测,以此评判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200U/ml代表高度不耐受、100-200U/ml表示中度不耐受,50-99U/ml表明轻度不耐受,<50U/ml则为阴性。(3)根据营养评估结果、食物不耐受情况,为患者制定高蛋白、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术前,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法,以此满足肠道休息需求;术后先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方法,随着肠道功能逐渐恢复,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展开统计学处理,( )表示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t检验,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若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较为显著。
2.结果
2.1 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特征为呈双峰状,即:发病高峰年龄段为20-30岁和>60岁[3]。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遗传、感染等多种因素均对其发病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临床通常采用类固醇激素、柳氮磺胺类等药物,但长期应用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比如,柳氮磺胺吡啶。如果患者病情反复甚至存在并发症或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必须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有学者研究指出,营养缺失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4]。因此,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干预,是改善预后治疗效果有效地方法。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胃肠道粘膜修复、创建正常的肠道菌群等[5]。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拆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形粪便时间、肠外营养供给时间存在显著(P<0.05)。表明观察组接受营养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证实围术期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术后恶性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利用营养护理干预,患者对于饮食的耐受性有所增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结论
总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围术期给予营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临床康复效果,降低恶性呕吐、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莉.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5,(4):808-810.
[2]彭丽娟,黄雪霞,童桂华等.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7):63-65.
[3]李西英,张宪忠.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14.
[4]高志英,赵海燕,张艳玲等.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401-5401,5403.
[5]周燕.饮食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8):65-65,67.
论文作者:牛盼盼 杨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溃疡性论文; 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结肠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