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代表剑,锈迹斑斑_亮剑论文

“亮剑”代表剑,锈迹斑斑_亮剑论文

《亮剑》亮出了剑,锈迹斑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锈迹论文,亮出了论文,亮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值抗战胜利60周年,近一段时间,抗战主题的主旋律电视剧作品占据了各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从红色经典的《吕染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到新近创作的《杨靖宇》、《冼星海》、《亮剑》等,让观众跟着作品重新走过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在这批电视剧作品中,值得关注的是前不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亮剑》,说它值得关注,不仅是因为该剧在表现战争上有自己的特色,更重要的是该剧向观众展示了又一个性格“鲜明”的军人形象——李云龙。

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最新收视率调查结果,《亮剑》播出第一周收视率为平均11.42%,最高达到13.7%,已经轻松打破《大宋提刑官》今年创造的收视纪录。

该剧在众多近似题材中能突出重围在于它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战争气氛的还原和战场惨烈的厮杀,战术智谋的较量及强弱对比下的战斗悬念构成了全剧的主要篇章,其表现战斗的密度之高,将观众自然带入炮火硝烟的战场。尤其是抗日战争部分堪称全剧之特色。改变了很多同类题材作品纸上谈兵,只说不练的尴尬表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战争戏的期待。在电视剧开播前曾经有媒体宣传说这是中国版的《兄弟连》,而就战争的表现点还是对军人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说二者都缺乏足够的可比性,尽管我们在《亮剑》的解放战争阶段也能看到《拯救大兵瑞恩》里墙倒屋塌后双方举枪对峙这样的熟悉场面,但是我们也只是善意地把它视为对《拯救大兵瑞恩》一片的致敬。

该剧开篇伊始就摆开战斗的架势,从苍云岭击败坂田联队、伏击日本观摩团精英、平定钱伯钧叛乱到反扫荡保护八路军总部、挫败日本山本特工队、攻击平安县城再到淮海战役。一个篾匠出身的李云龙愣是从晋西北打到三大战役,在战争的洗礼中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应该说该剧用一个个具体的战斗以及战争的视角书写了一段历史。从两三个人的战斗直到上百万人的战役,攻坚战、防御战,几乎每场战斗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此外,戏中还将赵刚、楚云飞、张大彪、魏和尚等抗日将士们做了群像式的展示,将这些人身上战火中的激情——引燃。在不断升级的战斗中,在不断改变的敌人面前,唯一不可以改变的是将士们不畏强敌的军魂,即所谓的“亮剑精神”。作品感人的力量得以在这些方面尽情展现,这恐怕也是该剧最能打动观众的地方了。

而当和平的曙光开始降临的时候,当战争不像过去那么频繁出现的时候,我们的战争英雄好像突然换了个人,无所适从,平静地去生活反而成了最困难的任务了。创作者在和平时期没有为李云龙找到一个合适的依托,以至于使作品的力度在后三分之一处开始明显减弱,人物开始停滞,直至最后几乎是草草收场,情节的虎头蛇尾可以说是个不小的遗憾。应该说这个突围其成果是有限的。

该剧的另外一个突围就是试图在人物形象上和同类作品中的人物区分开来。

说到近几年里电视剧作品中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相信观众一定不会忘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和《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这些个看似不完美却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一改往日人们惯见的高大全的英雄套路,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加强历史的真实感,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同。以至于已经有人把石光荣、姜大牙和《亮剑》中的李云龙并称为人民军队的影视人物“三杰”。

这三个人物初看近似,细想起来,“三杰”的说法实有凑数的嫌疑,三个人的近似更多是出身底层缺乏文化这样的表象,可是在创作者对各自人物的塑造和最终定位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别。

《亮剑》中作者对塑造李云龙这个人物下了很大的力度,不但从造型、生活细节,语言及和手下官兵的关系上着力表现,也反复通过对手日本军人和国民党晋绥军名将楚云飞的评价侧面表现李云龙的过人之处。有血性,有胆识,刚勇不失柔情的李云龙的确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硬汉,可幽默到不顾粗俗,机智中带着狡黠,仗义的背后是黑心商人的精明,桀骜不驯到对大局不管不顾将这种不同过度放大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人格魅力却征服了包括独立团将士在内的无数人,甚至是性格与成长经历有着天壤之别的政委赵刚,也在李云龙的影响下多了几分草莽味道。李云龙的身上固然有战斗中体现出来的勇敢机智,可是为了所谓的还原历史给他身上加上些不加控制的缺点毛病,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是否英雄不该完美的论调使创作者们开始盲目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诚然,石光荣、姜大牙们和李云龙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比如脏话不那么多,不是每次立功就一定犯错误。可是这些“英雄们”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是不是当今社会中人们的某些想法和感觉的体现。尽管片尾将李云龙等人拉上讲台,面对着未来的国防侃侃而谈,想再给他们铺一些亮色,可是这样的做法难免有些亡羊补牢之嫌。李云龙就是那把亮剑的代言人,可是当宝剑拔出,我们看到的却是剑身上已经留下了斑斑锈迹。

艺术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丑陋,可是究其根本,书写丑是为了更好地展现美,而不是盲目标新立异。剧中李云龙的脏话连篇恐怕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没有文化的军人其淳朴与粗豪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永远在讲粗话,以至于突然有一天,穿着军装的李云龙在田雨父亲面前大讲孝道让人们接受起来有些困难。

脏话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至少远大于赵刚对他的劝诫。而似乎在李云龙的影响下,他身边的人,上至老师长下到警卫员、普通一兵都粗豪到脏话连篇,真的如同李云龙标榜的战场上的野狼一般狂躁。军队的作风究竟该是什么?表面的热闹粗豪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切?是否在保持军队优秀传统的同时也把这些特质留下?李云龙的粗话如果算是人物塑造上的突破的话,就人物性格展现的深度而言,李云龙的形象不是突破而是落后于同类的题材,人人都会犯错误,可是如果只是抓着这一点不断放大的话,那这个英雄的性格岂不等同于无法无天,没有管理,没有纪律,没有文明。这样的军队即使胜利也只能是在局部战斗中,而不是在战争中。说脏话,不该作为一种荣誉或特权去标榜,也有不少的史料书籍小说甚至报告文学中,提到过我军某些人有类似的恶习,历史的原因造成的这样的结果,客观的展现本无可厚非,可是展示这些的目的是否为了突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打胜仗?其实现实中到处都是反例,比如我军高层中最内向和寡言的两位将才林彪和粟裕恰是最所向披靡的战神。

剧中不断强调亮剑精神,深恐观众不明白什么是亮剑,道理不是靠嘴上说的,其实不叫这个剧名,观众一样能从主人公面对强敌的表现上总结出来究竟我们该看剧中的哪些部分。观众层次复杂,审美需要引导,电视剧虽然是娱乐,可是主旋律的电视剧承载的功能,偏偏除了娱乐本身外还有对观众的精神引导。否则随便写一个土匪的传奇一生,观众自然的情感倾向上不会把他和李云龙这样的英雄放在同一个平面上去说。李云龙也说反扫荡时候他的战士很多都是为了掩护百姓而死的,可是在剧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少之又少。如果没有因为自己的新婚妻子秀芹被山本一木的特工队抓走,赵家峪三百个乡亲死在鬼子的枪下,李云龙还会不会调动全团人马去攻击县城,如果没有幸运女神的眷顾,这所谓的“冲冠一怒”带来的悬念,其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

是借助李云龙的形象还原历史吗?那么试问,这样一个兵匪不分人物展示出来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吗?把个人主义夸张为胜利的保证,一个个歪打正着的胜利,既不符合战争的规律,也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美国影片《冰雪勇士》中,逃跑的士兵因为一次偶然的失误,误伤了平民,导致路上不断地忏悔,直至死前一刻的心理创伤的解脱。可见战争的残酷绝不仅限于双方的战士交战中的血肉横飞,《拯救大兵瑞恩》中大家都还记得惨烈的诺曼底登陆的场景,在被这样的场景震撼的同时,给我们带来更大震动的是对于为拯救瑞恩而付出生命的那几位美军士兵的死,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战争中人的生存价值的思考。

《亮剑》中曾引用狄士累利的明言: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对于李云龙等人为了利益的很多出格做法似乎印证了这句话,作者尽管之后又在反复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可是多少有些牵强。因为剧中为了战斗动辄要谈条件也绝不是在开玩笑。

也许难的不是在战争中表现所谓英雄,而没有了战争,英雄是不是就只剩下一层皮了。战争结束后,我们在李云龙身上几乎看不到他存在的意义。几位大名鼎鼎的军长在军校里也成了爱说怪话的顽童。有人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谓之英雄,可英雄要的不光是勇敢,还要有情怀,有精神追求,否则,不要轻易给人物扣上英雄的帽子,因为它要承载的东西太重了,这或许就是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道理吧。可是作者对于笔下的英雄的未来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向,电视剧之于今天观众的意义,尤其是主旋律电视剧的意义,除了提出问题外,如何去面对,应该有创作者自己的思考。

这应该算是一次失败的突围。

标签:;  ;  ;  ;  ;  ;  ;  ;  ;  ;  ;  

“亮剑”代表剑,锈迹斑斑_亮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