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朝阳更灿烂——吉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侧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市论文,侧记论文,朝阳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灿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吉林省吉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贴近未成年人思想实际,按照注重策划、有序推进、突出重点、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新途径,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手段,打造新亮点,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初步形成了以道德早餐、成长驿站、家校通网络平台为特色的“吉林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品牌效应,实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突破。
“道德早餐”彰显德育魅力
“中国古代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节佩戴五彩线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
“我认为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在作怪,21世纪的中学生应自觉抵制。”
“无论如何,母亲为女儿佩戴五彩线表达了深厚的母爱。”
端午节期间,在吉林市第五中学某班“道德早餐”课上,同学们正在以“五彩绳上的爱”为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2005年初,受一些学校开展“文化早餐”、“晨会话题”等活动的启发,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文明办在全市中小学校策划实施了“道德早餐”教育活动。利用每天第一节课前十分钟时间,由学生自己组织,采取讲述道德故事、畅谈个人感受、互相论辩观点、老师最后点评等形式进行。这种让孩子由被动接受变为自编自演、自我教育的德育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
2007年,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文明办从活动策划、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三个方面,对深化和创新“道德早餐”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活动策划上,强调区别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通过开展讲述道德小故事、评议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和情境表演等形式,提高道德素质,增强道德识别能力。在活动内容上,强调贴近学生认知能力、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现实生活的原则,不断充实和完善活动内容,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使“道德早餐”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在活动形式上,强调针对不同题材,采取不同形式。对小故事、大道理,要边讲边学;对经典著作、名言警句,要读演并用;对生活事例、道德观点,要论辩结合。
目前,“道德早餐”活动已在吉林市中小学校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确保“餐餐有营养”、“餐餐有成效”。一些学校突出传统美德教育,以《论语》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和“励志名言”学习活动;一些学校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组织学生每天早上临摹书法,教育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一些学校还编印了《好习惯,好人生》、《与学生一起成长》等德育教材和《道德早餐报》,设立“道德早餐角”,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阵地和舞台。
“今天参加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道德早餐’活动,对我触动很大,我身上就有很多浪费行为,今后要像小毛同学那样,把本子两面使”,昌邑区中兴小学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某小学一名学生的父母调到上海工作,但因舍不得“道德早餐”这种形式对孩子的作用,特意将孩子留在吉林市的亲属家继续上学。
作为一种新的德育载体,“道德早餐”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更多的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高了德育效果,起到了触动心灵,提升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
“成长驿站”捧回全国“一等奖”
2007年3月,吉林市“社区青少年成长驿站”在全国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创新案例一等奖,并在长沙举办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对吉林市“社区青少年成长驿站”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7年,为进一步巩固和推广这一创新成果,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文明办专门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指导各驿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教育和实践活动,重点打造和推广了兴趣培养型、心理辅导型、亲情体验型、法制帮教型等特色驿站典型,使这项活动在创新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果。
“人文见长、才艺双修、智勇兼备”,临江社区成长驿站确定了“兴趣培养型”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该驿站现已成立了11个特色俱乐部,包括求知学习俱乐部、环球英语俱乐部、桑巴军团足球俱乐部等。孩子们放学后在驿站老师的指导下写完作业再参加俱乐部的活动,有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和活动空间,孩子们的闲散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
高乐天是一名初二学生,小学时曾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初二时却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经常离家出走。父母把他领到了南京街道五中社区成长驿站,经过指导老师几个月的心理调适,使他终于重返校园。作为以解决问题学生心理障碍为主要任务的成长驿站,市、区两级文明办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使之与市内多家心理咨询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截至目前,该驿站已帮助二百余名未成年人走出了心理困境。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郑宇博的妈妈说:“孩子送到驿站后,不再要吃要玩了,回家后也懂事多了,经常帮着大人干家务,更让我感动的是,母亲节还送我一束花!”针对部分家长教育理念不新、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光明社区诚信成长驿站组织开展了家长培训和亲情体验活动。通过在驿站开设亲子讲坛、组织家庭教育宣讲团、聘请专家作“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怎样做一名合格家长”等专题讲座,使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学习、互动,进行良好的沟通。
“成长驿站”的建立,解决了社区投入不足的问题,也使学校教育在社区得到延伸,家庭教育在社区有了落脚点,形成了社区教育新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在驿站参加活动的未成年人已达17,000多人。
“家校通”架起共育新平台
为推动学校德育向家庭辐射,改变学校与家长联系不多、沟通不畅的现象,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文明办在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家校通”教育平台试点工作。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依托拓思教育网站设立“家校心桥”、“学校社区”、“家长聊吧”、“德育平台”、“资源共享”等板块。通过“家校互动”、“教师寄语”等栏目,把一些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在网上公布,供家长学习;通过“家长聊吧”、“家长心语”等栏目,打破家长只与老师联系的现状,让家长之间通过发帖子,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引导家长科学教子;通过“学生天地”、“童言无忌”等栏目,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老师和家长通过浏览孩子留言,了解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做到教育孩子有的放矢。
2007年,为进一步强化“家校通”网络平台的教育效果,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文明办本着“开放式、示范性、精品型”的原则,从心理咨询、兴趣引导和互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家校通”教育平台试点经验推广工作。
“今年,我们在丰富和拓展‘家校通’教育平台时,专门开辟了一个心理咨询室的栏目,学生可以给栏目发帖子,然后我再给他们做解答。学生们有时产生了心理问题,不好意思和老师、家长们说,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效果就好得多。”这是某校心理辅导教师王磊应用“家校通”教育平台成功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真实感受。
在“家校通”教育平台的设计上,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文明办指导各学校针对孩子的天性,开发了很多有趣的功能,比如借鉴了网络游戏和博客的一些形式,在平台上开发了一些益智类游戏,定期组织游戏大赛,对游戏的优胜者给予奖励。同时,为孩子们建立博客空间,鼓励他们写网络成长日志,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家校通”教育平台的功能拓展上,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文明办协同教育、文化、网通公司等部门,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强化了网络与手机短信之间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管理带来方便。如建立了网络考勤系统,每个孩子都有一张卡,上学和放学都要刷卡,通过网络信息传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告诉孩子在什么时间进了学校,又在什么时间离开学校,让家长心里有数。通过这一系统,还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考试成绩、在校表现及综合评定等信息,并及时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家校通”教育平台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完善,进一步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家校结合、共同育人的效果。目前,吉林市已有20余所中、小学校开通了“家校通”教育平台。
随着“道德早餐”、“成长驿站”、“家校通”网络教育平台等工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吉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出重点突出、亮点纷呈、成效显著、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