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_英语论文

关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质量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岛市教科所自1995年起实施了山东省“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实行英、汉两种语言同步教学,并通过课程、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基础阶段一门外语基本过关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8岁以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在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内,儿童有学习语言的强烈欲望和兴趣,其学习语言的速度较快而不感觉疲劳。这些研究成果启示我们:应该把儿童学习英语的时间提前,同时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发挥儿童感知和记忆的优势,在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适当加大外语信息的输入量,加强儿童的外语实践活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益。因此,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语音语调,一定量的外语基础知识,并使其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个性特长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习俗,促进其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小学毕业时,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要达到现行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毕业生水平,词汇量达到1200个单词,并学习二百至三百个习惯用语。

2.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侧重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如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反而会使学生难以应付,学习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前提下,研究和遵循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实施阶段侧重,有利于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和语言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侧重的研究。例如:一年级(启蒙入门阶段),利用学生在语音和口头模仿能力方面的优势,通过创设接近真实的语境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用英语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听说能力和纯正的语音语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内在欲望;同时注意发挥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在学生较扎实地掌握汉语拼音后(从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开始),利用学生汉语拼音的直呼能力,结合英语单词教学,对学生进行拼读和认读能力的训练。在以游戏和竞赛为主的拼读训练中,使学生汉语拼音的直呼能力向英语单词的拼读能力迁移,培养学生英语单词的认读能力,并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从二年级起,在继续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加强对学生拼读、认读、朗读和书写能力的初步训练;同时,结合学生所学内容,选用或自编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和阅读材料,对其进行听力理解、朗读和阅读能力的训练,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能力。四年级,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和基本的英语知识,获得了最基本的听说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认读、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基础上,使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在教学中做到巩固听说、加强读写、四会并举。五、六年级,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和初步书面表达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接受信息(听、读)和表情达意(说、写)的能力。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技巧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参与者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示范,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要研究学生会什么、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哪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以主题为线索”即要求教师转变“今天我们要学……”的传统做法,用“让我们来谈/做……”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以主题统领学习和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而发、学以致用。“以活动为中心”就是要围绕一定的主题和有关的语言基础知识,设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在“用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

2)贯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①示范性原则:重视教师自身语音语调、说话方式、书写、与学生的课堂交流等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②思考性原则:语言学习应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③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听说实践中学会听说,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④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师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增加课堂上的外语信息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课堂气氛沉闷、节奏缓慢的局面;⑤听说读写四会并举和阶段侧重的原则:教师要对学生各学习阶段的能力发展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割裂开来,要把学习内容有机地渗透于能力培养之中,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针对大班教学的实际,重视外语学习中相互协作的小组活动,开展“合作学习”。

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下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合作学习”努力使每个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利用各种课程和教材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综合活动课、课外英语角、与英语国家小学建立笔友联系、聘请英籍教师上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以英籍教师授课内容为例:1)结合学生平时英语课所学的语言材料,以主题(topic)为线索,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巩固学生英语课所学的内容,并加大语言的信息量;2)就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内容,结合外籍教师的自身经历,给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3)选用Longman Science教材用英语上自然课,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这些课程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而且也是他们交流信息、感受文化、开阔视野的过程。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会促进其对语言的掌握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我们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进行了实验教材的选用和衔接的研究。如在五六年级实验班采用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教材)和辅助教材(《中学英语读写教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我们还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简易英语读物,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5.提高外语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内容能否落实、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外语教师进行了以下培训: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听专家讲座,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2)定期组织教师与英籍教师交流思想和教学体会,获取英语国家有关教育、社会、文化等信息。同时,教师的口语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3)组织实验教师外出学习,观摩优质课,参加各级各类外语教师培训班,以开阔教师视野,启发其思路,鼓励教师创新;

4)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举行公开课和研究课,并坚持集体备课,深入分析和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开展优秀科研论文评选和优质课竞赛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撰写研究论文,使其在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中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6.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和考查方式的改革

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评价和考试方式上进行改革,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坚持进行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以二年级学年末考试为例,我们分别采用了Listen and choose(the right word,the right picture,thephrase used in the sentence you hear);Listen and connect;Listen and arrange;Read and connect;Read and judge;Read and find the right answer;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书面测试;并采用师生即兴对话(考查学生快速应答能力)、用5~8句话描述一幅图或一件物品、抽签确定topic后由小组准备编演一段对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面试。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更加主动、高效地学习。

二、研究成果

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初步树立了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参与者的意识。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语言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有较大提高。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进行自然课教学的实验已初步展开。据统计,五年级学生已平均掌握了约1200个英语单词和300条习惯用语,并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2000年6月底,我们将实验班五年级学生与两所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三、体会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外语,力争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一门外语基本过关,这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师素质的提高,实验教材的选用、衔接和配套,辅助教材的选用和编写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英语学习的成功和效率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时间提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英语学习系统的完整性和各个层次子系统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只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接受与创造、实践和认识等学习要素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因素互相补充达到最优化组合,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2.学习语言是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英语教学必须要研究和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其主动、高效地学得语言。游戏和主题活动是低年级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而游戏和主题活动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内容,为其提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语境和条件,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3.语言是一种能产性(或称创造性)的符号系统,它的能产性表现在语言使用者可利用有限的词汇和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

4.教师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业务素质、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是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励教师不断进取的最有效途径。教学与科研可以带动教师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和借鉴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它有助于教师教学个性和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学习、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标签:;  ;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