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间来院就诊的肝硬化疾病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A组,另选同时期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B组,两组均进行生化项目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提示,TBL、DBL、AST、ALT、ALB、ALP、CHE、TBA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CHE、ALB的对比结果提示A组更低。而其余指标则均提示A组更高。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会出现明显变化,在对肝硬化疾病进行诊断中实施生化检验有助于判断患者肝细胞受损情况以及肝脏代谢异常情况,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疾病诊断;生化检验;临床价值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因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导致肝脏出现弥漫性肝损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肝脏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我国目前多见肝炎后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伤害[1-2]。故积极提高肝硬化的诊断效果,及时为患者进行治疗十分重要。此次研究为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对肝硬化疾病诊断的意义及价值,将对2017年5月-2018年7月间来院就诊的50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健康者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现将比较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间来院就诊的肝硬化疾病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A组,本组患者均确诊为肝硬化,无其他严重疾病,意识清晰,沟通交流正常。另选同时期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B组,患者均身体健康,无疾病,女性体检者均未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两组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在自愿前提下参与研究。两组受检者均在参与此次研究前1个月内未曾使用过可能影响此次研究检验结果的相关药物。A组: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35-68岁,平均为(56.5±3.4)岁。B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34-69岁,平均为(56.6±3.7)岁。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在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采集血量为5ml。对采集标本进行常规离心处理,离心转速设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3min,分离血清后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检验。主要涉及检验项目包含:总胆红素(TBL)、直接胆红素(DB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等。
1.3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作为本次研究中各项数据组间对比的处理工具,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结果
对两组受检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除ALB、CHE检验结果A组显著低于B组外,其余指标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男性患病率要高于女性[3]。该疾病早期的症状并不显著,肝脏代偿功能仍然较强,但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出现门静脉高压以及肝功能损害,甚至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肝腹水、癌变等严重后果,当病情进展到该阶段时往往疾病已经无法逆转。曾有相关调查发现约有5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在发现疾病是往往已经处于肝硬化的中晚期,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肝硬化早期诊断率明显上升[4-5]。一般而言当患者出现肝区隐痛、便秘、食欲减退、疲倦等种种表现时则应考虑肝硬化来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腹水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功能测试等等,以便尽早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6-7]。生化检验在临床早期诊断肝硬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临床对肝硬化进行检验的项目较多,常见如白蛋白、胆碱酯酶等可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当患者出现肝脏疾病时,白蛋白水平会有一定降低。胆碱酯酶主要包含拟胆碱酯酶以及乙酰胆碱酯酶,当患者的肝细胞出现坏死或损伤时则胆碱酯酶的合成会受到明显影响,从而导致该项指标水平的降低。除上述几项外,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肝病损伤程度成正比关系,该指标水平越高则表示肝病损伤程度越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肝脏排泄分泌有较大关联,该指标水平越高则表明患者肝功能越差。胆汁酸由肝脏分解代谢获得,因此该指标可有效反应肝实质性损伤程度,一般而言该项指标越高则表示肝实质性损伤越重。在此次研究中对5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健康者进行了生化检验,对比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ALB、CHE水平显著低于B组。而TBL、DBL、AST、ALT、ALP、CHE、TBA等指标的对比结果则均提示A组显著高于B组。所有指标的对比结果均提示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生化检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依据,同时也可判断出患者肝脏损害程度。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会出现明显变化,在对肝硬化疾病进行诊断中实施生化检验有助于判断患者肝细胞受损情况以及肝脏代谢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依据,故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古丽斯坦?艾买提,阿不来提江?买合木提,阿力巴提?巴克外依.生化检验对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7):160-164.
[2]宋俊,孙彦,黄黎,等.肝功能8项新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检验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7):43-44.
[3]孙海涛,郝铁.采用自动生化分析机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0):42-43.
[4]郭俊兰,包?巴音其其格.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3):24-25.
[5]陈慈丽,郑慈燕,余涌珠.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105-107.
[6]陈松.肝硬化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生化检验项目诊断价值探讨[J].系统医学,2017,2(10):18-20.
[7]刘文金,梁炎源,胡展鹏.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向[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6):24-25.
论文作者:周国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肝硬化论文; 患者论文; 生化论文; 指标论文; 疾病论文; 肝脏论文; 价值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