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热点,勇于创新,表现自信--评金炳浩的“民族理论前沿研究”_民族问题论文

把握热点,勇于创新,表现自信--评金炳浩的“民族理论前沿研究”_民族问题论文

把握热点,勇于创新,彰显自信——评金炳镐《民族理论前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自信论文,民族论文,理论论文,评金炳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澄清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3个重要问题。2014年8月,中央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主编的《民族理论前沿研究》出版,全书分为11个部分,23万字,通过对民族理论前沿的研究,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上述问题。

       把握热点 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根本

       (一)关于“民族”的热点探讨

       《民族理论前沿研究》第一章《民族与族群》从民族概念的产生和使用的背景、内涵特征的差异、使用中的异议等方面讨论民族与族群的问题,同时阐述不能以族群取代民族的观点。第二章《中华民族》通过对各种观点的评析,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是民族复合体。

       (二)关于“民族发展”的热点探讨

       第三章《民族融合》通过概念的辨析,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繁荣正当其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化,而民族融合论不合时宜。要根据中国民族发展的实际,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揭示的民族发展的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力戒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现阶段不宜提民族融合,现阶段应力促民族发展、民族繁荣。

       (三)关于“民族问题”的热点探讨

       第四章《民族问题“去政治化”、要“文化化”》对民族问题的多维属性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民族概念的政治属性不容忽视,中国的历史国情不能作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历史依据,中国的现实国情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主张不相适应。根本不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把民族问题“政治化”的问题,也不存在马克思主义把民族问题“政治化”的问题。

       (四)关于“民族关系”的热点探讨

       第五章《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认为,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共生关系。民族成员的国家属性是第一位的,多民族国家的多民族共居的事实,决定了要求公民意识的一体化与民族意识的多元化的和谐一致,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应该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出发,以民族认同的积极因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以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巩固和强化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五)关于“民族政策”的热点探讨

       第六章《“民族共治”》、第七章《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第八章《中国民族政策》和第九章《“第二代民族政策”说》全面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本理念、基本方向、基本原则、基本目标,进而提出,中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需求,具有优越性,应该不断发展完善。民族平等的价值理念为中国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坚持民族优惠政策,是对中国少数民族“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局面的一种平衡,不是对汉族的“逆向歧视”。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体系,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与“苏联模式”有本质的区别。

       勇于创新 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关键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

       《民族理论前沿研究》一书对“族群”替代民族论、“民族问题(族群问题)去政治化要文化化”论,以及所谓的“第二代民族政策”说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最明显之处是不顾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把西方的一些理论生搬硬套到中国,以西方方式认识和解释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其实,西方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并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也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西方国家有关民族的理论政策是由其国情决定的,基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价值观念,其实践的模式并不统一,实践的效果也各有不足。美国、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国的政策并不是普世性的,它们只是一种具有国别特点的民族政策,并非处理民族问题的完美样板。冷战结束后,世界上一些国家盲目学习所谓“西方经验”处理民族问题导致的惨痛教训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绝不排斥和反对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但在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吸收中必须要有独立的思考,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模式。

       (二)研究形式的创新

       《民族理论前沿研究》一书以设问的方式切入前沿热点争论的本质,以全景呈现的方式反映前沿热点争论的概况,以启示的方式体现前沿热点争论的意义。

       概念的互补还是颠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民族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民族实体”还是“民族复合体”?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中华民族内涵的认识深化过程,本质上是中国所有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过程;当前促进还是将来实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对苏联“民族融合”惨痛教训的汲取,民族融合只能在将来实现;“新思路”还是“老套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学术研究要考虑现实国情,要为现实国家发展服务,中国民族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解决;相对立还是相协调?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要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同时不能忽视民族意识的客观存在;制度创新还是制度否定?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一般对待还是优惠照顾?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对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具有重要影响;照搬苏联模式还是创新中国特色?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在民族政策认识上要树立自信心,在民族政策成效认识上要充满自豪感,在民族政策特点认识上要强调中国特色;客观归纳还是主观臆断?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第二代民族政策”违背了中国的历史和国情、违背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彰显自信 实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目的

       (一)增强对基本国情认识的自信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再一次有力地论证了中国的各个民族不是族群,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复合体,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防止和克服“左”的倾向。

       (二)增强对促进民族发展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因此,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任何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企图用消灭民族差异的方式来完成民族融合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合时宜和不切实际的,是违背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规律的。

       (三)增强对解决民族问题的自信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要通过政策创新和完善,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因此,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必须及时澄清民族理论方面模糊或干扰性观点,在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文化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其实质,就是要“去”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整套理论和政策。

       (四)增强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自信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回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指出这一制度是对苏联模式、任何形式民族自决的摒弃,是对“大一统”而又“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超越,是我们党探索创新和深思熟虑的伟大创举。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的重大论断。因此,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要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根本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标签:;  ;  

把握热点,勇于创新,表现自信--评金炳浩的“民族理论前沿研究”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