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论文_胡辉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论文_胡辉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中心小学,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

语文在教育阶段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小学语文的教育,主要是推动了学生启蒙,语感和逻辑能力的形成。只有小学学习了语文,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一直非常重视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不断对语文进行完善,但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讲授,属于应试教育,并且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主要基于课堂讲授,以便学生能够理解阅读题,以便在考试中应对阅读题,并将学生当作机器来灌输,严重妨碍学生能力发展,大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很多问题,他们都会问学生我讲的内容“是吗?”“对吗”等等这些问题,这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发展,教师问的问题有点随意性,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提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课堂氛围不活跃,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质量,降低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解释试卷或课外练习时,教师喜欢按照标准答案,一对一地解答和分析内容,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喜欢学生提出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很奇怪的问题。他们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问题。这对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有很大的限制,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好奇心。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1思维深度引向纵深,让学生体会深度学习的乐趣

高昂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可采取提问的方式,以为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深度教学的具体实施,需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走向,指出需确立明晰的教学目标,因为设立目标后才不至于教学偏离方向。学生思维的引导上,若采取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设计上需基于教材,具体的课堂提问设计需深度分析及解析教材,掌握课程教学任务及价值取向,同时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及发展目标,以借助提问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时,在学生阅读文章前,可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文章所用的外貌描写与自己平常所使用的方法有哪些不同?文章为何将两段外貌描写分开表述?文章中的几处外貌描写表达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针对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可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及动力,且通过学生解答上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获得深层的理解。思维的深度融合,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外,同时还唤起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将问题探究指向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不知不觉中激活及锻炼学生的思维,实现深度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自主地投身课前预习活动,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以兴趣实现自我驱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单纯地为学生布置读一读、写一写这样的预习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枯燥乏味的读书、写字中对预习活动失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立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尝试利用前置性作业的方式,结合新知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预习任务,以此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驱使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自主地投身到预习活动之中。具体来说,笔者在前置性作业设计中,除了会利用“预习单”“导学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外,还会采取信息收集、资料调查、观看微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例,笔者在预习活动开展之前,立足此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为学生设计了收集信息这样的前置性作业任务。此次作业任务完成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按照诗歌的类型,为其布置不同的任务。如有的小组需要完成以“酒”为主题的任务,有的小组要完成以“月亮”为主题的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如语文教科书、教参书 、网络等,收集与诗歌有关的内容,诸如诗歌的创作起源、与诗歌创作有关的小故事等,并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诗歌。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各组成员要将本组所收集的信息贡献出来,并说明自己所收集的诗歌有何特点。在这样的前置性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语文自主学习产生兴趣,还可以在大量的信息收集过程中拓展诗歌视野,积累丰富的诗歌内容,有利于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要求现代课程教学坚持以生为本,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重要作用,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体验式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了解与掌握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换言之,以学生为起点与终点,善于观察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提升体验式课堂应用作用。教学情境创设并非一蹴而就的,只有与教学内容、学生需求相符合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结合语文教学特征,教师可以将教学情境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知识联想与思考,或者设置趣味化、价值观提问,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实施体验式课堂语文教学。

2.3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的意境

全社会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也要运用信息技术,鉴于学生思维有限,学生在学习中很难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并理解作者的情感。针对这一现状,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仅凭借教师的描述,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画等,将文章进行动态化、形象化,进而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意境,并对作者的情感进行精准的把握。例如,在进行《故宫博物院》教学时,一些没有去过北京故宫的学生,仅凭借教材中的描述,很难想象到故宫的雄伟气势。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微课,借助视频的形式,将故宫进行动态化、形象的展示,并在此基础上配合一定的讲说。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相关教师需重新审视语文课程教学,将课堂引导深度教学层面。在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于深度教学实施,教师可加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工具,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迷局,以促使课堂教学高效的进行,真正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雪娟.在小学语文生命化体验教学中寻觅灵魂与真义[J].华夏教师.2018(09)

[2]房立有.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

论文作者:胡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论文_胡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