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追踪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全国高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4-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变化追踪分析
(一)作文命题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共15道题,命题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命题作文,占1道,另一种是话题作文,占14道。这一时期是话题作文的风靡时期,话题作文主宰着全国高考作文命题。2005-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形成了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且呈交替上升的势头。话题作文从2004年的14道减至2008年的3道,新材料作文自2005年开始呈现以来,2008年发展到7道,全命题作文从2004年的1道增至2008年的8道。到了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又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福建卷、湖北卷率先将半命题作文形式呈现于高考卷。这一变化,使得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打破了原有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了“四套马车”并驾齐驱的态势。仔细分析近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发展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命题形式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当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处于强势之时意味着将逐渐衰弱,当一种命题形式处于萌芽状态时意味着将逐渐发展壮大,比如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传统的全命题作文形式不温不火,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高考作文命题立意逐步由传统的“政治立意”命题转向能力立意和素质立意,与之相适应的命题形式迅速崛起,与之不相适应的命题形式需要逐渐完善。二是对于高考作文命题,人们习惯于猜题押题,而命题者又必须保持公平的原则。
(二)作文命题形式的分析。
1.新材料作文强势推进。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的兴起,将取代曾一度强势的话题作文,这是一种形势误判。新材料作文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壮大,主要优势在于新材料作文的本身价值所在。它不仅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境性,而且不会失之宽泛,其情境性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难度,符合“不设审题障碍”的命题原则。只有在特定环境下的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其次,新材料作文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再次,新材料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无论是中心角度立意与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被视为符合题意,它更能提供给考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机会和权利,让考生凸显自己的写作个性,这与新课改精神是相吻合的。
2.全命题作文在继承中创新。全命题作文自恢复高考以来一直沿用,但由于全命题作文设有审题障碍,致使考生写起来易跑题或扣题不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公平性。随着高考命题的发展,近几年来,命题者在克服全命题作文的弊端方面作了有益的突破,使得传统的命题形式重新焕发了生机。这种有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在全命题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改造并提供情境,降低审题难度,于是情境性全命题作文诞生了。2008年全国高考共有8道全命题作文,其中情境性全命题作文有3道,2009年全国高考共有6道全命题作文,其中情境性全命题作文发展到4道。由此可知,在一段时间内全命题作文将主要是以情境性全命题作文为主。
3.半命题作文在萌芽中发展。半命题作文呈现于全国高考试卷是2009年的事,2009年湖北卷和福建卷开拓创新,大胆将半命题作文引入高考试卷中。半命题作文之所以能够进入高考试卷,首先在于它的命题形式的丰富性。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可分为“前补型”、“后补型”、“中补型”和“两补型”等多种形式。这将不断丰富高考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同时有效克服直接性全命题的猜题押题弊端。其二,半命题作文具备新材料作文的多种视角,便于考生施展个性才华,但又不失其适度的限制性。其三,半命题作文内容的生活性、实践性、体验性和丰富性与新课程回归生活的本源联系紧密。预计2010年半命题作文将呈现于更多省市的高考试卷中。
4.话题作文将在解决“宽泛”中生存。话题作文要求围绕所给话题或谈话中心内容作文。这种形式的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相对于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形式,它的长处是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也更大。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话题,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主选择文体,或议论,或记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话题作文有其明显特征:①话题作文提供的是一个写作范围,所供材料或话题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②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比较开放。④话题作文一般用“三自”作要求,即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纵观前几年的高考和中考,话题作文曾一度炙手可热,但近年来正在逐渐淡出。透过话题作文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话题作文淡出的原因。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作文命题形式也不例外。话题作文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开放性,但是随着实践的检验,最大的优势也就逐渐转化为最大的劣势:它的选择角度过于“宽泛”,评价标准难以统一,难以保证公平竞争。当然,这种弊端决不意味着我们应全盘否定这种命题形式,而正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话题作文需要创新。预计在一段时间内,话题作文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一定会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和完善。
二、2009年全国高考命题思想分析
(一)注重理性思考,强调情感体验
2009年宁琼卷的作文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这则材料的主题是“善良与诚信”。材料选取的是学生暑假生活的花絮,围绕帮助女孩的故事展开的讨论,各自个性化的观点的坦露,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侧重于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道德规范、理性思考能力的考查。辽宁卷的新材料作文命题围绕“明星代言”,给出5个人的观点,这5个人的观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是材料的中心非常集中。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涉及明星承担的社会责任及诚信等问题,旨在让广大考生在思辨中明确“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江西卷同样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情境材料为“佳士德拍卖行非法拍卖圆明园兔首、鼠首铜像”。目的是让广大考生针对蔡铭超拍得铜像而拒绝付款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让广大考生正确认识公民与国家情怀。江苏卷的全命题作文“品味时尚”,把思维的触角直指对人生、事业的思考,让广大考生在评判时尚的同时品味人生。山东卷的全命题作文“见证”,既突出了对人生的体验,又突出了对人生的评判和思考:见证人生,人生见证。天津卷、安徽卷等也都非常注重理性思考,强调情感体验过程。
(二)回归生活本源,强调经验再认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提供的三则情境材料属同一性质,共同表现创新的主题。从作文的要求来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经验的再认和体验能力,把创新的主题直接指向生活实际——创新始于生活。同样,全国卷Ⅰ新材料作文“兔子和松鼠学游泳”把思维触角指向了生活、职场、事业。实践证明,人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长处作出选择,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天资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每个正常人都有其独特的才干以及用这种才干构成的独特优势。有的人善于借助这种才干和优势去做某件事,总比其他人做得好,比如兔子跑得比谁都快,松鼠能上树等等。这道作文题不仅强调考生的生活积累,而且强调考生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和再认。广东卷的新材料作文“常识”,将命题视野扩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生活即文章,把命题角度扩展到一切关于社会生活的“常识”,这应该说是“生活化”了的命题,旨在让考生关注生活从而再认生活。重庆卷的全命题作文“我与故事”,从审题开始,把“我”作为主体,强调“我”是事件的叙述者和体验者;“故事”是客体,是形象思维一种语言留存。把“我”与“故事”有机结合起来思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考生平时的积累,表达在自我人生或阅读他人故事中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或记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真实情感;或有感而发,抒写内心感悟。既可以写经典故事,也可以写亲情故事,还可以创作故事。再如湖北卷的半命题作文“站在______的门口”,上海卷的新材料作文“郑板桥创造‘板桥体’书法”,浙江卷的新材料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北京卷的全命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都把命题的指向直指现实生活,并且力求最大限度地让考生思考再认生活,抒发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