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和塔城达尔民歌是不同的_达斡尔族论文

齐齐哈尔与塔城达斡尔族民歌同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达斡尔族论文,塔城论文,齐齐哈尔论文,民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言

达斡尔族有121、375人①,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莫力达瓦、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及其附属各县和新疆塔城县。其中,齐齐哈尔管辖内的达斡尔族人,主要生活在梅里斯区达斡尔族自治乡、富拉尔基区和富裕县等所属地区,从事农业、牧业、猎业。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人,早年也居住在黑龙江流域,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廷为平定准噶尔叛乱,征调达斡尔兵丁组成“索伦营”,由东北长途跋涉,抵达新疆,驻守伊犁的霍尔果斯边卡。19世纪60年代,随着时局的变化,大部分达斡尔族官兵取道沙俄,于1874年抵达塔尔巴哈台(今塔城)驻防,他们的后裔,就是现居住在塔城境内的达斡尔族人。

虽然是同一民族,但由于历史的缘故,上述两地的达斡尔族民歌在长期的流传中各自有所变化。在两地地貌、环境、风俗差异和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齐齐哈尔和塔城的达斡尔族人分别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受到了聚居地文化、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两地民歌在200多年间的流传中,有的被完全保存、有的产生了变化。本文将从民歌分类、曲式、调式、曲调、歌词内容以及演唱方式等方面分别进行两地民歌的异同分析。

一、达斡尔族民歌分类

齐齐哈尔和新疆塔城两地的达斡尔族民歌形式基本是一致的,共分为四种演唱类型。

1、扎恩德勒”,这是一种类似山歌的民间歌曲,一般在田间劳动、上山、赶车、放牧、狩猎时随意歌唱。其中又分为有固定唱词和无固定唱词两种。有固定唱词的,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固定歌词“扎恩德勒”,可直接译为“歌”。无固定歌词的,是演唱者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在原有的曲调上即兴填词演唱的歌。无论是有固定歌词的还是无固定歌词的“扎恩德勒”,一般都有加衬词“那一耶”、“呢那耶”,其演唱节奏自由,曲调悠长、粗犷、奔放,颇具民族特点。

2、哈肯麦”歌舞曲(亦称鲁格勒)是达斡尔族舞蹈对唱时的歌曲,也称“呼苏姑”。歌舞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唱为主,以舞蹈为辅,边唱边舞,速度较慢;第二阶段,速度渐快,以舞蹈为主,以唱为辅,舞蹈的动作主要是模仿动物形态、劳动的动作,舞姿变化无穷,只要有一方有节奏的呼喊“罕伯”,对舞的另一方就随舞蹈的节奏应答“嘿哟”;第三阶段,基本以两个乐句的问答式歌曲组成,有时只用有节奏的“罕伯”“嘿哟”相对应,使舞蹈气氛达到高潮。两地都保持着这一歌舞的特点,舞蹈动作大体相同,演出场合也都是在节日、酒宴等礼俗及大型娱乐活动中。

3、乌钦”是一种吟诵叙事歌曲。备受达斡尔族群众喜欢。其曲调平稳、悠扬。慢板一般多用6/8拍子。快板则用2/4拍子,演唱方式分为徒唱和自拉四胡自唱。题材多为寓言故事、风土人情、爱情传说及汉族古典传统唱本中的片断。一些汉族古典唱本的故事,是从满文转译而来,如《三国故事》等。齐齐哈尔的“乌钦”有一些是满清时期由说书艺人编演的;而塔城的“乌钦”都是迁移时流传下来的,曲目相对较少。

4、雅德根伊若”即“萨满”歌曲。演唱时“雅德根”领唱,每个“雅德根”都有自己的编唱能力及风格;有些“雅德根伊若”歌曲是由民歌演变过来的,但演唱时采取夸张手法,使其曲调带有神秘的色彩。演唱时随意性强,节奏随着“萨满”的扭动长短不一,速度也快慢不一,很有特色。“雅德根伊若”歌曲是在长期民间流传的基础上加以演变发展的。在塔城达斡尔民歌中,这类歌曲基本流失了。

二、调式上的同异

在调式上,两地达斡尔族民歌均建立在中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的基础上。五声音阶亦为其音阶之主流。多用宫调式、羽调式、徵调式和商调式。角调式很少。在五声调式中,由于缺少副支柱音“清角”,为了建立主音“宫”的稳定性,常采用正支柱音“徵”和调式上方大二度“商”来支持主音。而其他民族在五声调式中,常采用“徵”音和调式主音上方大三度或主音下方小三度音的支持。在羽调式中除运用正副支柱音外,还常通过强调主音下方大二度的徵音来支持主音。在徵调式和商调式中,与宫调式相似,常采用主音上方大二度音来支持主音。此外,达斡尔族民歌常采用同宫转调和非主音曲尾的处理,并常出现在曲尾的补充乐句上,给音乐带来变化和发展。另外,交替调式也是常采用的、形成对比的手法,如谱例1:(歌词略)

上例可以看出是四声音列结构,调式不明显,出现了商徵调式之间的转换,这种四度关系的转换在“哈库麦”歌舞中较为多见。如谱例2:(歌词略)

这是一首由五声音列构成的宫调式民歌,徵音开始,宫音结束。如谱例3(歌词略:)

这首齐齐哈尔达斡尔民歌采用了re mi sol la do五声音列。第一乐句落音在角,第二乐句结束在徵音上,后四小节的补充乐句结束在宫音上。在旋律的衍展中,形成了由徵调式转宫调式的倾向。而后四小节的补充句起到了扩大结构、深化主题的效果。如谱例4:(歌词略)

这首民歌以do mi sol三音为核心,在乐句的进行中,其不同的落音形成了调式的游移,给人一种动力感。塔城达斡尔族民歌出现了少量的七声调式,这与传统的达斡尔民歌不同。是齐齐哈尔达斡尔民歌中未曾出现的现象。如谱例5:(歌词略)

这首民歌中出现了“清角”变宫”,完全建立在七声音阶上,在音列的使用上有了新的因素,这或许与塔城达斡尔族在迁徙之后与当地民族音乐的交融有关。

三、曲式上的同异

传统的齐齐哈尔和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民歌,以短小的音调结构形式最为普遍。如遇较长篇幅的叙述体裁,大都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出现。一段体,是主要的结构,其中又以二个乐句、四个乐句为多见。有时也有三个乐句的段落。每个乐句中,短则二小节,长则六、七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大都有反复。在两个乐句组成的段落中,两句之间往往节奏、骨架相同,只是在旋律或节奏上有小小的差异。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大都是在两个乐句后加一个补充乐句。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属常见结构。而在四句之后加一个补充,就构成了五句结构的一段体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齐齐哈尔达斡尔族出现了新民歌,达斡尔族作曲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达斡尔歌曲,扩大了曲式结构,旋律也得到了发展。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民歌中,单二段体和单三段体不多,一般单二段体是以分节歌的形式出现。单三段体一般是带再现的单三段体。从曲体结构来看,随着表达内容的扩大,原有的音乐结构不能满足要求,其结构也会日渐丰富多彩。如谱例6:(歌词略)

这首民歌采用了交接节拍,在调式上角、羽交替,配合15-17小节的补充句,扩大了音乐结构,使乐思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

四、旋律的同异

两地达斡尔民歌的旋律在流传中各自有所变化,它们在保持原有旋律特点的同时也吸收了他民族的因素。旋律以乐句中的级进和小跳为主,大跳不多,有时有六度大跳,而且常用于下行的六度。乐句之间以五度跳进为多,并带有较为丰富的装饰音。

达斡尔民歌《四季歌》吸收了汉族《小放牛》音调。如谱例7:(歌词略)

如遇两地形式相同的民歌,大都可判断为达斡尔族传统的优秀曲目。如两地的《达斡尔族歌声多辽亮》一曲,其旋律完全相同,只是歌词不同。又如在新疆塔城名为《腊八饭》的民歌与齐齐哈尔的《农夫打兔》是同旋律,异歌词的民歌。如谱例8:

谱例9:《腊八饭》

这两首民歌在开始处音乐的语言是同一曲调的节奏变化而来。

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民歌旋律受到当地各民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蒙古族、哈萨克族和西北地区民歌的旋律,以丰富本民族的音乐语言。除了上述例5《玫瑰曲》中带有明显的新疆其他民族音调之外,民歌《达博》也具有异族情调。谱例11:(歌词略)

这首民歌虽然只有“宫音”和“徵音”,但它的切分节奏,明显吸取了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

五、歌词内容及语言的同异

1、两地民歌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有颂歌、有抒情、有诙谐、有叙述,丰富多彩。其歌词的创作方式,一是受时间和环境的影响的即兴编唱,一般是触景生情、即兴编词、通俗易晓、语言质朴。二是原有传承的传统曲目,这些曲目往往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是有目的并为某种需要所作的。它们词句整齐、结构严谨,便于抒发内在思想感情。在歌词结构上,以短小、方整为多见。段落句式以二句、四句、七句为主。歌词不仅讲究尾韵,而且很讲究词的头韵,也称“谐声”,乐句的第一个音相同或相近。歌词一般上下两句相对,歌词句子大都是偶数,奇数的很少见。

2、达斡尔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达斡尔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齐齐哈尔达斡尔族民歌常用满文、蒙古文、汉文记录歌词,讲齐齐哈尔达斡尔族方言。而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在民歌歌词记录上又多了哈萨克族的文字,并讲新疆达斡尔方言。两地在语言上也借用了他民族的词句。由于他民族的文字、语言,与达斡尔语言的融合,导致了语言上的一些变化。这对民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衬词是达斡尔族民歌中一大特点,最常见的衬词有“那一耶尼”、“杭伯”、“杭海罗”、“捷本交”、“海

奇嘛哟”珠海”等,这些衬词大都从有意义的词语变来的,遗憾的是其真正意义现在无从查证。这些衬词,起到了渲染情绪,抒发感情,突出民族特色,发展乐思,完善主题的作用。其衬词常用于首、尾,用在词句后面时,常常把歌词夹衬在衬词中。就现有资料看,塔城民歌中的衬词没有齐齐哈尔民歌衬词丰富。

4、由于本民族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决定了音乐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它们促使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民歌和齐齐哈尔达斡尔族民歌歌词内容上亦有所不同。如谱例12和谱例13:

谱例13《达斡尔的歌声多么嘹亮》

这两首歌曲旋律一样,只是歌词内容体现了他们移居到各地的生活、生存状态。他们把自己民族的古老的民歌也带到了新的家乡,充分表现了达斡尔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民歌。

六、民歌演唱特点

达斡尔族的民歌最初用于民间的自娱自乐。扎恩德勒主要是以独唱为主,单声部。但在歌舞“哈库麦”中,则有突出的有节奏的众人呼号。在萨满歌曲中,一般为一人领唱多人相和的对答形式。

笔者对采风中收集到的齐齐哈尔民间歌手的演唱录音进行了演唱分析。演唱“扎恩德勒”,需要声音辽阔,明亮,豪放以及具有穿透力。高音区有假声,收音时喉部有力量,声音在中声区时自如,低音区浑厚,有动听的喉音,在乐句结尾长音处,声音先取直声后有颤动,具有特殊的韵味。

“乌钦”的演唱建立在语言基础上,旋律平稳,说唱性很强。达斡尔族人民有自己的审美观,其民歌几乎所有的低音和长音处都要作一个大幅度的颤音。这个颤音是有意识控制的一种演唱技巧,是在某一个音上作上方小二度或大二度的颤音,约每秒钟三次直到下一音符出现为止。有哭泣的感觉控制气息,声音也带有哭腔,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这也是这个民族演唱中特有的技巧,可谓表现这个民族的“族性腔调”。这种演唱风格深受达斡尔人的偏爱,世代延续,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新疆塔城的传统民歌演唱,由于笔者没有收集演唱录音,这里不作分析。笔者在1999年全国第九届“孔雀奖”少数民族声乐比赛中也看到了二位达斡尔的歌手,一位来自新疆的专业歌唱演员刘咏梅,她的演唱风格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科学的唱法,演唱的曲目是《万里春色满家园》。另一位来自齐齐哈尔的安艳华演唱的达斡尔族民歌《嫩水渔歌》,声音辽阔,音域宽广,具有鲜明的达斡尔“族性腔调”。

七、结语

总之,齐齐哈尔和新疆塔城两地音乐在保持了原有的曲式,旋律特点、音乐风格上,溶入了他民族的因素,结构趋于复杂化,即有相同处,又有不同之处,大大的丰富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目前,达斡尔族的音乐在原有的自娱功能上不断丰富,成为民族音乐艺术的一朵鲜花,它的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特色,散发着芳香。然而,在齐齐哈尔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乡的采风过程中,令我感到不安的是40岁以下的达斡尔人大都不会唱传统的达斡尔民歌,的确令人担忧这一民族音乐之花能否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的撰写,亦在呼唤我们音乐工作者当重视挖掘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注释:

①1990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②注“雅德根”达斡尔语汇,意指能与某种神灵沟通的人。

[1]李晓燕.嫩江达斡尔民歌演唱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5,4.

[2]金秀华.达斡尔族哲学思想探索[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1.

[3]顾万超、何今声.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民歌异同[J]中国音乐教育2001,3.

[4]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内蒙古少数民族调查组编达斡尔族简史志合编[M]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5]王咏曦.北方渔猎民族丛考[M]齐齐哈尔社会科学杂志社1990(内部发行)。

[6]方衍.黑龙江少数民族简史[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7]陈伯霖.黑龙江少数民族风俗[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8]何今声.达斡尔族传统民歌选[M]黑龙江民族研究所1987.

[9]齐齐哈尔民间歌曲选集[M]齐齐哈尔文化局编1983.

[10]袁炳昌、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1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

[1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7.

[13]曹允贞(韩国).巫堂歌曲与雅德根歌曲的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1999,3.

标签:;  ;  ;  ;  ;  

齐齐哈尔和塔城达尔民歌是不同的_达斡尔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