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逆作法施工论文_王建丰

基坑开挖逆作法施工论文_王建丰

王建丰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逆作法是在开挖的时候,利用主体工程地下结构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并采取地下结构由上而下的设计施工方法,即挖土到达某一设计标高时,就先开始做主体结构,然后再继续向下开挖,直至开挖至设计标高。

关键词:施工、逆作法

基坑开挖

1、在基坑周边设置工具式防护栏杆,以策安全。

2、在开挖至最终基坑垫层标高以上1m时,应尽量采用人工冷凿。若用小震动的爆破时,应清楚松散岩体,以免破坏岩体的完整性。严禁超挖,超挖部分用C20素混凝土回填密实。

3、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施做垫层,浇筑主体结构。

4、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围护结构设计方案编制详细的土方施工组织设计,挖土机械的通道布置,挖土顺序,土方驳运以及材料的堆放须以避免引起对围护结构的不利影响为原则。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顶边线距离1.5H(H-基坑深度)m以外。

5、基岩爆破时,需按现行《爆破安全规程》等相关爆破规范控制爆破,避免边坡垮塌和飞石伤人。由于基坑位于航站楼下方,基坑施工期间应根据施工期的周边环境情况会同业主、监理等各方确定能否采用爆破工艺。

6、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接近管线的范围和管线埋深的可能深度范围内,应人工小心挖掘,以免破损、损坏管线,确保在施工期间所有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7、本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边坡开挖应按照从上至下的施工顺序逐级、逐段开挖。开挖应分级进行、完成一级,支护一级,上级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级。待上级边坡锚固工程全部实施并产生加固作用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有效可行的临时加固或预加固措施)方可进行下级边坡的开挖施工,遵循“逐级开挖,逐级加固”的原则,以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边坡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进行刷坡,修整边坡,达到设计边坡率和保持坡面平顺完整,边坡开挖应顺直、衔接平滑,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等。有利边坡挡护施工和降低成本,并保证外观质量。边坡开挖施工顺序:开挖时由上而下,纵向拉槽,横向分区、分层开挖,分层厚度不大于锚索竖向间距,纵向间距不大于一个伸缩缝的距离为宜。

基坑回填

1、采用C15混凝土回填。

2、位于机场停机坪下方的,应根据机场相关要求进行回填。

降水、排水系统

1、边坡顶部设置截水沟,护坡处应适当高于外地面;地标裂缝处应予封堵,注意排走地势凹处的集水,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和冲刷边坡。

2、喷射混凝土面层中设置泄水管UPVC,φ110套管,套管向外倾斜5%,间距详图中所示,与锚索交叉布置锚喷前管口采用滤水沙包封堵,防止喷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

3、坡脚设置排水沟,及时排除渗水。

4、坑内集水井的设置依据施工分段及水量大小妥善确定,如在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做好雨季能及时排除。钢筋及新浇混凝土不得浸泡于水中。

环境检测及保护

监测是围护结构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得以实现的依托,特别是岩石锚索支护成功与否的保障。在施工中将根据由施工现场和监测结果反馈的信息,对围护结构的设计做出调整,是最终的围护方案达到既安全又经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6.1 岩石锚索基本实验

岩石锚索施工必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进行锚杆的基本试验,其实验的地质条件、锚索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该实验目的用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锚索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反馈设计。

每一典型岩层应有3个专门用于测试的非工作锚索,测试锚索应采用与工作锚索相同的施工工艺同时制作,其孔径、注浆材料参数以及施工方法与工作锚索完全相同。

3.2.6.2 岩石锚索验收实验

岩石锚索施工必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进行锚杆的验收试验,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验收试验锚杆数量5%,且不少于5根。

3.2.6.3 施工监测要求

1、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应有专业单位承担监测工作。

2、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观测频率应符合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

3、为确保工程与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应通过施工监测及时反馈数据,以实现信息化施工,做到随时预报,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4、在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中,若监测发现超过允许值或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人员现场研究处理。

5、本站基坑开挖深度大,工程地质地质复杂,不安全隐患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6、测读的数据尽可能在现场整理分析,应尽快提交工程施工单位和项目决策部门,以据此安排和调整施工措施及进度。

3.2.6.4 施工监测

根据该工程的施工工法、环境情况及地质条件等,在基坑施工期间主要进行的施工监测项目及要求如下: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在施工期间应对区间基坑支护结构坡顶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监测频率在施工过程中每天至少两次,测点布置一般在15~20m左右,遇特殊要求时,可适当提高监测频率和加密测点布置。

2、地面沉降监测

在施工期间应对区间周围的道路、环境、地面等进行监测,监测频率在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每天至少一次,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每周至少两次,测点布置一般在15~20m左右,遇特殊要求时,可适当提高监测频率和加密测点布置。

3、坡体侧向位移监测

在区间施工期间应在基坑周边预埋测斜管,观测各深度处土体水平位移,监测频率在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每天至少一次,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两天至少一次,遇特殊要求时,监测频率应适当提高。

4、对周边环境建筑物的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对邻近的在建航站楼结构进行稳定性监测。监测频率在施工基坑过程中,每天至少两次,施工主体结构时,至少每天一次。由于该基坑工程分期施工,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当遇到新构筑物时,需及时沟通业主、监理、设计,对基坑安全和构筑物安全有影响的应及时补充监测方案并制定应急预案。

5、支护体系的监测

支护体系监测包括围护桩桩顶沉降、水平位移(含桩身)、锚索内力、坑外地下水位等的监测。

6、主体结构竣工后底板沉降监测

应根据《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Q/CR 9230-2016)开展沉降变形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沉降变形观测期。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出版社:中国建筑书店

论文作者:王建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基坑开挖逆作法施工论文_王建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