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 平昌 636400)
品德教育过程是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活动,需要借助于情感的催化来完成这一过程。品德教育过程中,课堂合作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我们看到热闹的合作后面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
1、合作角色不均
合作学习的伙伴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均等,那些优秀生往往仍主宰着策划、讨论,扮演领导、主角的角色,而相对内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表现为消极的、被动的,成为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他们在伙伴合作学习中由以往的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伙伴的依赖。换言之,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能是从表面上把原来的师生接受模式改成了生生接受模式,而非实质性结构性的变化。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设计“重龙山一日游”,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游玩方案。这时,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能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根本无从说起……
2、合作主题不清
小组组成之后,要安排组员各自的任务,然后进行学习。在不少课上,小组学习时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但深入小组细听,就不难发现有的小组没听清要求,毫无目标的活动,有时直到老师叫停,还未真正开始学习。而有的小组兴致勃勃讨论的内容早已离题千里而浑然不觉。
如在“热闹非凡的市场”的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把大商店、小商店、超市里各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查和记录,并说说价格的秘密,组长做好记录。有的小组没等老师说完,讨论就开始了。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教师跑到这组,发现没有记录,再讲要求;跑到那组,发现同学都在说有哪些好吃的东西,全然忘了要做的事,还使劲地叫唤,教室里乱做一团……
3、合作时机不利
合作学习还存在时机不宜,分配不当的问题。
三年级的王老师在“我家的故事”时,要求学生说说家庭情况、幸福的事,小组讨论时作好记录。而这时有两个小组却无法进行,他们中有家庭很不幸的成员,没有讨论就开始哭了……看来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金油”,一涂就灵。合作学习也要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方能产生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师生的群言堂,由专制变为平等,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但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了呢?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另外,合作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学”,教师只作事后评论员,而不能参与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致学习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开始之前,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得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操作程序给予必要的说明。
1、合作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由于小组合作是在一个小集体、小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当然,这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2、合作前要有适当的讲述
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可采用例子来增加讲述的清晰度,必要时在讲述结束前可向学生提问以确信他们理解了讲述的内容。如教学《热闹非凡的市场》这一课,教学“调查商品价格秘密”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要求:(1)选择我们常用的或熟悉的商品进行调查;(2)记录每一种商品在不同商店里的价格(列出表格);(3)请组长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发现,同时发现价格的秘密;(4)要求各组成员说说这个发现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由于环节多,学生记不住,就出示卡片帮助学生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的展开。当然,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可适当灵活调整。
3、合作时要处理学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合作时要适时引导
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论文作者:王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热闹非凡论文; 发现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