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审计的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税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地税审计,是指各级地方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法》赋予的权力,以税务机关及纳税人为对象,对各地方税种的开征、缓征与停征、税目的增减与税率的调整、税款的征收与缴纳、税收的减免以及税收计划执行情况等所实施的一种审计监督。
地税审计的一般方法
(一)审阅法。它主要包括:①对文件规定的审阅。②对账簿的审阅。③对税收报表的审阅等。
(二)核对法。它主要包括:①证证核对,即进行会计凭证之间的核对,包括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核对;汇总记账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核对;科目汇总表与记账凭证的核对。②账证核对,就是进行账簿与会计凭证之间的核对,审查有无多记、少记、重记、漏记、错记等问题。③账账核对,就是进行账簿之间的核对,审查有无违纪问题的存在或会计舞弊的存在。④账表核对,主要审查有无账表不符或账表相符但内容不合法的问题。⑤表表核对,主要审查纳税申报表与损益表有关数据是否相符。
(三)抽查法。就是抽取一部分税收业务,通常是抽取一部分减免税批文进行审阅的方法。
(四)查询法。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在现场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税收缴纳、财产管理、内控制度等的执行情况进行实地察看、观测和调查,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方法。
(五)比较法。就是通过同一指标的不同时期对比来确定其数量差异,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方法。包括用税收完成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可以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用实际完成指标与前期实际指标进行对比,能够反映税收收入的发展动态;用实际指标与先进指标进行对比,可以找出实际指标与先进水平的差距。
(六)分析法。就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对被审计项目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地税机关和纳税人的有关资料的分析,来检查地税收入计划或企业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它又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分析。目前地税审计较少使用事前、事中分析,主要使用事后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地税审计方法的一些改进
(一)、以地税提供的税收、会计信息资料承诺为起点,以地税内控制度测评为突破口,分清责任,减少审计风险,找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
承诺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按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规定,属于单位的资产、资金均以按规定入帐;(2)审计年度内的所有信息资料都已全部提交审计组,没有隐匿、毁弃会计资料等。
(二)、以地税机关的各项报表为重点,应用计算机手段对地税机关实施监控。监控模式主要是利用微机设置的固定程序,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统一格式填报报表等税收、会计资料。需作好三方面的工作:(1)开发地税审计的微机软件,设置监控程序,按科目输入报表数据,自动汇总,然后利用同期对比的方法,对发生数较大,变化频繁及一些过渡性科目进行重点监控,发现问题,进入就地审计;(2)按审计对象划分为地税局、所和纳税企业(纳税大户)进行分别监控;(3)统一报表种类、范围等。这一改进方法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大多审计对象均已实现了计算机操作,关键是地税机关软件的开发,实现联网。
(三)、由账目基础或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基础审计,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有效实现地税审计目标和发挥地税审计职能。风险基础审计。它是从风险系统分析为出发点,促使审计人员重视社会需要,地税审计即是要重视地方、中央的财政收入的需要,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使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目标融于一体。在研究风险过程中,既要对地税机关的经济业务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考察,又要对地税机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展前景和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强调对各种风险进行研究,制定税收审计战略和审计计划,统筹安排各种审计测试。在分析性检查过程中,不仅重视地税机关本身的会计信息,而且重视其业务信息、环境信息、国家税收政策信息等。因此,风险基础审计依据审计对象的内在联系,综合各主要影响因素,比账目或制度基础审计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可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四)、重视延伸审计方法的运用。延伸的重点对象应是:(1)当地税源大户;(2)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地区和企业;(3)当地政府试点企业;(4)各类经济开发区、经济实验区;(5)上缴税收属于上级收入的单位;(6)征收难度较大、征管薄弱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