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霍城县第一小学 835200 摘 要:在我国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塑造社会幸福人、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孩子的终身发展
我国教育,特别是乡镇学校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标一致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教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使用技能。201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不再是泛泛地讨论教育如何消除战争、促进和平,而是将重心转向了个体,转向了这个世界上一个一个鲜活的人。而教育的价值就是帮助这些人实现以下三个角色:作为生产者,有能力控制他们的物质环境,有能力保存和开发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以提升他们的生活标准;作为公民,能在家庭、团体、部落、国家和整个世界中和谐相处;作为个人,能实现个人的潜能,做到身体健康,并通过精神、道德和心理的发展,形成高贵的愿望。这与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的思想相得益彰,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但是能完成这样的教育不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所能办到的。学校的教育偏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而家庭教育偏重于道德教育和行为品质的培养,即“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有的家长提出质疑:学校不是一直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吗?学校教育必须负责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校确实在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学生拥有知识,但是道德缺失、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差、心理素质差,都是教育的失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时间内,素质教育从提出到落实的过渡时间内,众多家长还是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学校的德育教育来源于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育和一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课。而且这些教育是面对众多学生的,每位学生能否在相对少量的德育教育中获得感知,由于学校教师面对的是众多来自不同家庭情况的孩子,难免有些了解不够,顾全不及,有心无力,有失偏颇。这些学校教育的缺陷不能忽视。而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长对自家孩子是一对一的交流,家庭教育能更具针对性;孩子与父母日夜相处,“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更清楚自己孩子的特长,更了解孩子的品行,要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那么,家庭教育可以取代学校教育吗?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很匮乏,自己的学历还没有孩子的高,不能教育孩子。有的家长虽然文化素养较高,但是对于孩子学习目标的确立是狭隘的,常常狭隘地认为拥有高学历就是人才。他们不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科技活动,对孩子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关心过少,甚至不闻不问,导致学生除了对知识生硬地认知,但是不会做事、不会生活、不会生存。对此,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不能取代学校教育,教育更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文化上的教育。孩子掌握了知识,但是脱离了学校这个大集体,孩子是否学会了做事、交流与生存?文中提出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讲的是道德教育、能力教育、树人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敬畏道德、树立梦想、珍惜时间,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而学校教育具有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和形式的稳定性。学校教育有专门教育者,他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并经过专门训练培养出来的。这样的教育者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并且懂得教育规律,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学校教育在各种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西安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让孩子退学在家自学,这种现象并非自愿,而是被迫的。这是现行应试教育的悲剧。但是,在家自学并不能解决问题。第一,在家不可能有相应的教材。第二,家长是否有相应的教学资质?第三,孩子脱离团队离开群体生活,无法接受长期的系统的教育,成人后甚至会无法正常进入社会。他奉劝家长不要盲目让孩子在家自学,毕竟风险成本很高,如果孩子一旦上中学会面临很多问题,到那时就始料未及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每天四问》.《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陶行知全集》,第4卷。
[2]左红梅 李传伟 李民生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家庭做起》.《航空教育》,2003年,第一期。
[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008年,第6期
[4]赵忠心 著 《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5]邓佐君 《家庭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7页。
论文作者:李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学校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知识论文; 家庭论文; 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