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不宜实行五天工作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制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观许多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大中小学至今也未实行五天上课制。我们的教育资源并不丰富,如何充分利用它们,如何按教学规律办事,很值得我们探讨。
探索与争鸣
目下神州大地,经济建设热气腾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举世瞩目。可是,在一片大好形势的背面,人们也感受到种种令人犯愁的事:到处是涌动的人头,还有那股从农村涌向沿海开放城市的“盲流”,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烦恼;城市交通拥挤不堪,交通秩序混乱;社会治安日趋严峻,人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感;环境污染难以控制,已开始危及人们生存的空间……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每个为国分忧的人。人们不禁要问,解决问题的出路何在?经过反复比较与思考,人们发觉,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走“教育兴国”之路(进而言之,提“科教兴国”更加全面)。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中国才能真正兴盛强大起来。
教育确实具有这样的功效。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轨迹,都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个现代化文明社会,都拥有发达的教育体系。教育是造就人才、培养合格公民的事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普通教育(指中小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的素质教育,广大青少年在学校里学文化、学科学、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品格,学会以社会生活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社会积极、负责的一员。高等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它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辅以“通识教育”,使大学生在专业和人品上得到均衡的发展,成为目光远大,对社会及世界事务具有明辨是非能力,对社会有承担感的国家栋梁之才。古今中外,高等学府被誉为“文化科学的殿堂”,不仅因为它汇聚了大批有知识、有教养的人才,而且较少涉足社会的污浊,成为净化学生灵魂的一方净土。
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办各级各类学校,目的是培养一代代全面发展的新人,建设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愈是发达的社会,愈不会吝惜对教育的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1994年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为662亿元,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以及私人捐资办学的资金不计其数,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城镇乡村,建筑物中最豪华的往往是学校。但从全国而言,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3%,达2亿多之众。以人均教育经费计算,仍是杯水车薪。我国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许多贫困落后地区不但还未普及小学,而且学龄儿童的辍学率还有上升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2-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资源显得特别珍贵。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好好发掘现有学校在教师、课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大学生宿舍等方面的潜力,我们怎样去实现“教育兴国”的宏伟目标?
众所周知,我国从今年5月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且不论这个决策对其他行业多么正确、多么及时,但从学校的角度考虑,“一刀切”的做法未免有些不合时宜。首先,这意味着学校拥有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每周白白闲置2天,这在目前各级各类教育都在疾呼教育经费紧缺之时,实在是“大手大脚”的浪费,甚至称得上有点“奢侈”!其次,正当我们面对种种社会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和管理,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文化科学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之时,我们却又采取松散、放纵的态度,这难道是一种积极的举措吗?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让占总人口近1/4的教育人口多一天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好呢,还是让更多的青少年浪迹街头好呢?在这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上决不应轻率从事。再者,5天工作制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安排,本来需要细水长流的课程教学变成了“浓缩型”的教学,这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学校不适宜实行5天工作制。综观许多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大中小学至今也未实行5天上课制,有些大学星期六还一直排课至下午6时。他们在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其实,从“教育兴国”的角度,我们倒应该提倡学校的图书馆、体育场馆以及课室、实验室等星期天也不关闭,尽量向社会开放,让一周有2个休息日的一部分人更有意义地打发日子,有多些机会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这不是更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吗?依笔者之见,应该恢复实行学校一周上课5天半或6天的制度。当然,由此而增加教职工的工作时间,应该由地方政府负责给予补偿。这是利在眼前,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就看谁能勇于迈出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