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国务院退却经济建设思想与改革研究_务虚会论文

1978年国务院退却经济建设思想与改革研究_务虚会论文

一九七八年国务院务虚会经济建设和改革思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务院论文,经济建设论文,一九论文,七八年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23;F1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15(2006)-05-0023-09

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对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启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和随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共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国务院务虚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国外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讨论如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议重点讨论了引进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技术引进、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金等问题。会议期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发了言。这些发言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国际先进发展水平为参照,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未来发展。这次会议在经济改革思路上孕育着新的突破。因此,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有同志指出:“务虚会是一次重要会议,在经济战线上多年来没有像这样思想无所顾虑,精神如此舒畅。它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就经济工作问题而召开的一次最民主,心情最舒畅,最广泛地征求意见的会议。这是粉碎‘四人帮’,解放思想的成果,为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做了思想准备,开了一个很好的头。”①

一、“引进工作”的总结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引进新技术工作自1977年初以后,发展迅猛。客观地说,“引进工作”的高速发展对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推动中国科技力量发展是有很大益处的。但是,这项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个阶段,国民经济中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就是以“过急”、“大量”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借外债为主要特征。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将这个阶段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称为“洋冒进”。务虚会召开期间,不少与会者对这种经济发展状况极为忧虑,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初步总结了“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

(一)关注国内经济环境和条件对“引进工作”的影响。通过检讨国内经济发展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凸显了加快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调整对外经济交往思路的必要性。

务虚会对“引进工作”的总结,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再一味地关注项目本身,而是高度重视国内经济环境对引进项目的吸收能力,高度重视国内条件和引进项目的衔接和配套问题。

务虚会一开始就对新一轮“引进工作”中存在的国内条件不配套、准备工作不充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978年7月11日,在讨论新拟定的扩大引进方案时,国家计委的同志指出,从财力、物力平衡看,这是一个不容易办到的方案。这个新方案中,不少项目的资源、地质、水文、勘察设计等建设前期工作,还做得不深、不准、不全,甚至有些项目尚未着手,还不具备对外展开工作的条件,各行业之间及项目之间的衔接和综合平衡,还要做大量细致的落实工作,特别是引进规模搞大以后,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际可能性。首先是进出口的平衡,外汇的偿还能力究竟有多大;其次,是国内的建设和配套能力如何。那么多大项目要上,一定要周密地考虑到前后左右的配套,包括原材料等。还有消化能力,包括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等,是否能够跟上。不考虑这些可能,全面铺开,仓促上马,就要犯大错误。

针对“引进工作”中提出的“再上新台阶”的说法,不少与会同志明确提出质疑,指出,要求在1980年前“引进工作”再上新台阶是有些冒进了,考虑到木材、建材严重不足,港口、码头能力不够,项目的地质勘察、国内外设计等准备工作跟不上,技术力量的培训还需要一段时间,国外设备的制造交货也要有个周期等因素,估计1980年以前不可能上得很多、很快,我们必须抓紧利用这两年多的时间,采取有力措施,把建设条件和技术力量扎扎实实地准备好。估计要到1981年大批国外设备才能开始陆续到货,那时,我们的建设条件可能要好一些。

务虚会对引进条件的反思是与推动“引进工作”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总结“引进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计委的同志提出的引进原则是:第一,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加快步伐这个基本要求;第二,必须贯彻分期分批的原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能一哄而上、齐头并进,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方面要把好两个关:一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大量的工业引进项目上去了,农业、轻工业和市场供应要适应,财力、物力、人力要有落实安排;二是引进项目本身的建设条件,包括地质、资源、水文、供电等配套产品的落实。这些条件不落实,项目就不允许上。

有关部门进一步强调要掌握“引进工作”的主动权,明确提出了“引进工作”的政策思路要实现从“国外有什么”到“我们需要什么”和“我们怎么‘要’”的转变。

7月18日,一机部的同志针对大量引进成套设备的政策问题指出,我们必须尽早结束进口成套设备的阶段,早日进入只买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阶段,并进一步走向可以基本上自给并且还可以出口的阶段。进口成套设备是引进技术最原始的方式。实际上,别的国家包括日本,进口成套设备并不算是技术引进。我们不能长期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设法把外汇尽可能地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拿来买技术和最关键的设备。要通过技术引进,最终达到提高本国整体技术能力的目标。

能从上述角度总结“引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说明,经过粉碎“四人帮”以后一年多的调整和恢复,党内一些同志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已经有了较为符合实际的认识。这为更加冷静、全面、客观地把握经济建设方向,探索经济改革道路创造了条件。

(二)针对“引进工作”中不了解和不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情况,务虚会呼吁尊重和采用国际通行的经济法规和措施。在经济领域的某些改革和发展目标的选择上,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认同和接受。

务虚会上,与会者呼吁要打破封闭状态,学习工业文明的先进经验。国家计委的同志指出,把国外先进技术很快拿来,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在有利于彻底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条件下,灵活运用国际上通行的各种贸易方式和合作方式。从我国情况看,首先必须学会运用以下方式:第一,技贸合作。就是在购买成套设备的同时要引进设备制造技术。要克服过去我们买成套设备的时候,没有同时买进这种设备的制造技术,结果备品、备件长期依靠国外,自己翻版也翻不快,甚至翻不成,吃了不少亏的教训。第二,进出口结合。这是国际上一种平衡贸易的方式。我们现在进出口谈判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没有提什么交换条件。今后,我们也要采取这种国际贸易方式,进出结合,以进带出。第三,合作生产。现在已经有不少外商提出,他们有技术,有资金,希望同我们合作,由他们提供技术和若干关键设备,提供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由我国加工生产,一部分产品利用他们的销售网向世界市场销售。这种方式在机械、电子工业和若干轻工业等方面是有发展前途的。这样做,可以提高我国制造工业水平。现代经济发达国家的标志之一就是大量地出口机电产品,我们要通过合作生产,迅速地扩大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

为了规范引进行为,提高中国企业的经营水平,一机部的同志强调要有新思路,要加强政策引导,更要注意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规范引进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要尽快建立起来。例如关于审批手续;关于国内能制造的不能进口问题;关于进口设备中技术政策问题;关于避免重复引进问题;关于外汇平衡问题;关于各部门各地方技术引进工作必须及时通报,避免撞车问题;关于消化引进技术问题等等。一机部的同志还建议,经济研究所成立一个室,专门研究引进政策包括国际间技术转移的法规上的问题,并随时总结各个国家在技术引进上的经验教训。

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对经营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从当时我国企业的整体面貌看,这方面是落后的。为此,国家建委的同志指出,现在学大庆,整顿企业的工作正在进行,这个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也需要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现代化技术学到手。工厂的管理水平、技术人员和工厂的技术水平都上去了,才能很好地执行接新技术的任务。现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现代化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计算机技术等。我们对国际情况了解太少了,这对我们发展很不利,今后,为了更有效地掌握外国技术经济情况,要积极参加国际上技术经济交流,新技术展览会等活动,同时可以考虑由几个专业部门向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常驻人员或联络员。要整体提高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必须改变目前被动地接受技术的状况,从技术设计阶段,我们就要参加进去。国家建委的同志同时强调,目前,我国的项目施工工作无章可循,质量低劣,工程延期,严重拖了新技术安装、调试和使用的后腿,要按照现代工程施工要求进行全面整顿。施工单位要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同设计生产方紧密结合,按照合同规定的建设进度,制订全面的、切实可行的施工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的作业计划,加强施工的计划性,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关键的工程和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的环节,要事先进行技术培训,操作工人必须考试合格才能正式上岗操作。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

这些措施,从当时的情况看,直接的目的是服务于引进技术的需要,但是,它代表了企业未来改革的方向。

(三)针对“引进工作”中业务人才缺乏的情况,强调要迅速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具有现代企业思想的建设者,开始放宽和有计划地推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具体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对外交往和交流活动。

由于国家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内乱,不仅对现代企业制度、对现代管理技术的了解十分有限,更为有限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在长期的半封闭状态和计划经济模式下,中国企业管理者的知识结构陈旧僵化,迅速地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具有现代企业思想的建设者的任务极为紧迫。从务虚会讨论情况看,有关部门对此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为了尽快使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国家制定了一揽子规划。

这次会议讨论并初步同意了有关部门拟订的与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往来交流的计划。按照计划,首先是分期分批办好企业各级干部培训班。务虚会召开前,一机部已经举办了四个培训班,主要讲现代化工业的质量管理。就在务虚会召开期间,10月,四期厂长培训班陆续开班,共培训厂长220人。除5月向日本派出首批产品质量管理考察小组外,还计划通过贸促会聘请东京武藏工大的学长、国际著名产品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来华,在天津、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对现代化产品质量的管理进行讲学。同时聘请日本小松制作所的质量专家来我国,在北京内燃机总厂进行质量管理试点。选一两个零部件,从制毛坯到出成品,整顿全部工艺过程,进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试点。在这个过程中,以北京市为主并由相关部委组织几个省、市的同志跟班学习。一机部的同志汇报说,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汽车厂派车间主任以上100人到日本实习,时间半年到一年,学习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等。第一批20人已经成行,实习情况良好。为了更广泛地推动这种国际通行的有效做法,一机部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派出了成千上万的车间主任到美国学习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用这些办法在10年内解决了同美国20年的差距。法国认为这是加快工业发展极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派几个技术人员去国外参观的办法,是不能解决现代化企业管理问题的,需要在各个行业中抽调一批有经验的车间主任和工段长等从事实际生产管理的人去国外实习。同时,请专家到工厂来亲自指导和讲解,这样,收效将更快更好。

总之,在总结技术引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务院务虚会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并拿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这些探讨和措施方案,对后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比较初步地剖析了中国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第二, 目标明确、内容广泛的对外交流,极大地拓宽了改革、建设视野,为经济体制改革实际工作的突破,准备了人才条件;第三,这个阶段与发达国家多层次的接触和了解,有利于端正对工业文明、对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认识,直接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理论探索高潮的形成和市场化改革的初露端倪。

二、外贸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1978年初,遵照中央指示,国家计委、国务院财贸小组、外贸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拟订了一个《今后八年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的规划要点》。为了实现这个《规划要点》,中央领导指出,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对外贸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上述精神指导下,在国务院务虚会上,有关部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方案不仅初步触及了中国经济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弊端,而且这些方案的贯彻执行,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内培育了导向市场化改革的因素。

7月23日,国家计委的同志在发言中指出,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出口贸易做好做活。他们指出,要扩大出口,需要彻底解放思想,打破那些束缚人们手脚的条条框框。一切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凡是对我们有利的,看准了的,都要大胆采用。中央的方针是明确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做?如何很快地行动起来?应该看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的有些做法已经显得很不够了。现在,国际市场上生产协作和商品交换高度发达,贸易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仍然保持着过去的做法,生产什么卖什么,有多少卖多少,许多产品质量、品种多年不变,有的质量还在下降,甚至被迫退出市场。我们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讲,有些近似小商品生产那样,自给有余了,拿一点出来交换,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不能适应扩大内外经济交流和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必须下决心解决。

这种对对外贸体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认同,纷纷表示,当前对外贸易状态是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要立足国情,尽快拿出改革方案。为此,国家计委的同志在会上通报了他们正在筹划和已经初步试点的一些做法,其主要内容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时广泛采用的“三来一补”。

(一)进料加工。由于国内某些原料不足,用“以进养出”的办法,从国外进口原料,加工出口。国家计委的同志认为,搞这样的加工,可以不受国内某些短缺物资的限制,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和设备的潜力,增加出口,增加收汇,还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和财政收入。许多国家和地区,自己并没有多少资源,他们出口搞得那么大,就是靠进口原材料搞上去的。我们这方面有利条件很多,今后要扩大规模,广开门路,更多更快地发展进料加工业务。

(二)来料加工和装配业务。就是使用外商提供的原材料和元器件进行加工装配,交他们包销。国家计委的同志强调,根据中央指示,已经就贯彻这个措施拟订了执行办法,并作了初步安排,各地同志积极性都很高,劲头很大,正在认真落实。广东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同外商谈定了30多项加工装配项目。还有10多个较大的项目正在商谈中。上海已经同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20多家商社商谈了花布、服装、皮鞋、胶鞋、轮胎、玩具、计算器、电子表等10多种加工项目,有的已经谈定签约了。其他省市也正在和一些外商接触。这项工作先在沿海若干省市搞起来,再逐步向其他省区扩展。

(三)来样订货。就是按照国外商人提供的样式,用国内原材料或者进口原材料加工,向对方出口。国家计委的同志解释说,这是接受外来订货,以销定产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改进质量和花色品种,提高商品的适应性,也有利于扩大我国产品销路,打破某些国家对我国产品的限制。你卖给人家东西,就得按人家愿意接受的样式做,不能把我们的爱好强加于人,这是国际贸易中通行的做法,并不涉及什么国家主权问题,过去我们很少这样做,今后要放开手干。

(四)补偿贸易。就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用生产的产品分年偿还贷款。国家计委的同志指出,这是国际通行的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除了在石油、煤炭、有色金属方面引进大型项目以外,在有些出口产品方面,也可以考虑采用这种形式。这些产品接受补偿贸易,周期短,见效快,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还清贷款。补偿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直接用产品偿还,坚持生产什么偿还什么,谁用谁还,按时归还的原则。

(五)协作贸易。就是把国内的零部件,同其他国家的零部件装在一起,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国家计委的同志强调,国际市场上许多产品,往往是用几个国家的零部件拼装起来的。我们有些产品,由于某几种零部件不过关,影响整个产品质量。如果从国外进口少量好的零部件装上去,就可以大大提高质量,提高售价,扩大销路。过去不允许这样做,似乎这样做了,有失国体。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必须迅速改正。

务虚会强调,以上这些形式,“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是不能搞的。现在可以大胆干了,可能还有其他形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我们有大量的劳动力,要很好地利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搞补偿贸易,把它尽快开发出来。

当然,要实现上述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大的瓶颈是固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国家计委的同志因此提出,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必须首先对外贸体制进行深刻改革,使外贸体制更加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并按照国际规则来运行。

首先,就是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引入现代管理方法。要允许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在管理上和国内一般企业有所不同,要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参考国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人员管理设置,要基本上按国外合理的劳动定员办;劳动报酬和成果考核,要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引入新的观念,学会和习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按照招投标的形式,掌握我们所应该了解的一切信息。与外商打交道一定要以合同为依据,合同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贸易是否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因此,对合同的每一条款都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双方责任要明确,交货或工期、施工顺序要紧密衔接,并且适当留有余地。合同条款不能脱离实际。合同一经签订,就要保持严肃性。

其次,要实现产销体制改革,改变生产和销售脱节的状况,使企业能够关心市场,为市场需要而生产。国家计委的同志指出,现在,出口产品从订货到安排生产,从收购到对外交货,要经过许多环节,费用高,周转慢,交货期长,生产部门不同外商见面,不了解国外市场情况,产品是否销得出去,合同是否履行也没有责任。这样往往造成某些商品货不对路,积压在库;有些商品对外成交了,又交不了货。经济上遭受损失,政治上带来不良影响。这方面必须来一个大的改革。生产部门和单位,应当直接作为对外出口交货的经营者和承担者,由他们根据国家计划,在外贸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参加对外谈判,签订合同,接受订货,并且担负对外交货的责任。为此,在出口产品的计划管理、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分配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第三,要实现出口经营体制改革,改变过去统得过死的弊病,将销售渠道延伸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去。外贸部的同志在会上表示,此项改革已经在进行中了,确定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发展出口贸易的积极性;有利于出口商品生产,以销定产,产销结合,使产品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根据这些原则要求,外贸部从1977年开始,已经部分地下放了销售权,经与中南五省、自治区商量,在广州进行改进出口经营体制的试点,设立了外贸部驻广州办事处,试行中南地区部分商品统一对外成交,有关省、区分别交货结汇的办法。同时,外贸部的同志指出,广交会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了,要在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英国、法国设立中国进出口公司代表处。在重要的贸易集中地,也可设立我国公司代表处,可以兼顾一国其他地区和附近国家的贸易工作。在有条件的国际港口设立中国贸易中心。在没有条件设立国营公司代表处的地方,可以考虑设立私人公司。

第四,要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省市,花力量重点扶持,使之成为面向国际市场,技术先进,生产发达,具有竞争力的基地。在这些省、市,指定一批专厂车间,加强领导力量,改造技术装备,向高级产品发展。这些地方要把产品的质量、花色品种和包装装潢放在第一位,要以创汇多少对企业进行考核。要努力造成一批在国际适销对路的、具有竞争能力的“骨干”商品。要积极组织国外来样、定牌产品的生产出口,只要来样、定牌不是黄色的、反动的,都可以接受。外贸部的同志表示,计划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建成这样的工业品出口基地。

由上可以看出,务虚会对外贸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改革措施的探讨是十分深刻的。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中国改革走的是“体制外先行”的战略发展道路。具体说,就是在原有国有经济体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国有经济以外的部门去,建立市场导向的新体制,并在新体制的基础上实现高速度增长。然后,顺着这条“体制外先行”的路子,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有经济以外的多种经济成分增长,最终用它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当我们历史地考察改革开放启动的整个过程时,可以发现,外贸体制改革包括了大量“新质”的东西,这些“新质”的发展,在原有经济体制内孕育了新的因素,是这个时期经济体制内的一个亮点。外贸体制改革的示范作用,其有效的路径探索,对推动后来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快农业发展的新思索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加快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工作。但是在“农业学大寨”思想的指导下,农村经济状况没有大的改善,基础地位很不巩固,生产水平也远不能满足城市、工业和市场的需要,需进口的粮食、棉、油、糖越来越多。农民的口粮和副食也很紧张,大部分地区社队集体积累很少,基本上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既不能满足整个国民经济的需要,也不能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需求。

为了加快农业发展,为了探索农业发展的途径,国务院务虚会前,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1977年五六月间,配合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和西德五国,中国农业机械化代表团赴欧洲考察团访问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和丹麦四国;中国农业代表团访问了日本。这三个代表团在出访期间,都详细考察了当地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情况。这些考察所取得的成果,首先在国务院务虚会上反映了出来。

7月13日和14日,国务院务虚会上,国家经委和农林部的同志专门就加快农业发展问题,谈了具体的设想,并对农业战线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可以看出,在逐步开阔起来的视野中,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总结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已经蕴含了一些新的思想。

农林部的同志指出,我们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没有真正解决,在领导农业生产上,还没有摆脱小生产思想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力发展慢,农业还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多年来大搞水利建设,但是水利没有过关,多数地区农业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我们提出了机械化目标,但农业技术装备落后,我们基本上仍是手工操作,用牛耕地。现在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的装备已经超过这些国家工业劳动力占有的装备,比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装备更是高得多。美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固定资产仅机器、汽车和牲畜即达41000多元。而我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固定资产只有250元。农业发达国家一般数百亩耕地即有一台拖拉机,而且配套机具齐全。我国平均3000多亩耕地才有一台拖拉机。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十分落后的,农业经济结构布局也不够合理,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也低,由此造成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

农林部对中国农业的这个分析和评估,自粉碎“四人帮”以来是罕见的,而导致形成这种认识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状况的比较。

国家经委的同志指出,最近派出的三个代表团所到的欧洲七国和日本,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战后恢复和发展工业的同时,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高,单位产量高,商品率高。农业的发展速度,在较快的阶段,平均每年增长5%以上,有的达7.8%。现在这些国家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养活二三十人,多的达一百人以上。这些国家并不像美国、加拿大那样有很大的耕地面积,按人口平均,他们每人只有二三亩耕地,耕地比较多的像法国,人均有五亩耕地,像丹麦有八亩耕地,而日本人均只有一亩地。他们的农业能发展起来,都是依靠科学管理和先进的技术。解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发展还不快,同这些国家相比,大约落后十几二十年。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把好的东西拿来,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为我所用。

务虚会上,国家经委的同志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作了初步的重新解释,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

关于农业生产要科学地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国家经委参照欧洲七国和日本经验指出,这些国家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加快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有利于创造更高的生产率和优质产品。尽管对于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抄照搬,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有些地方不注意因地制宜的情况很严重,不适当地要求什么都要自给,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有的甚至破坏了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与当地土壤、气候和雨量等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作物分工。就全国范围和一个省的范围来说,要以粮为纲,但地区以下就不能层层照套了。是牧区就要以牧为纲,是渔区就要以渔为纲,是产棉区就要以棉为纲,这样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才能更快地发展农业。适当集中,而不是绝对集中,一个地区只摘一种作物也不行,全国和各省、地、区应有农业区划,种植作物逐步实现合理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关于真正把农、林、牧放在同等地位,使三者互相促进的问题。国家经委的同志强调,欧洲七国和日本雨量比较均匀,除了地理位置好以外,森林覆盖面积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日本森林覆盖面积达66%。而我国毁林开荒情况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要改变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必须有计划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根据地形地貌,做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田建设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摘整体划一,要从实际出发,宜林、宜牧区可以育林和种草放牧。有些山地种粮食产量很低,退耕还林可能更有利。

关于打破“大而全”、“小而全”模式,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加快农业机械工业的改组。国家经委的同志明确指出,国外的一些农机工厂,专业化程度都很高,他们不搞“大而全”、“小而全”。我国的农机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消牦、低成本。

国家经委的同志强调,农业“六十条”是正确的,但是,其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了,要根据新时期的总任务,修改“六十条”。农林部的同志进一步指出,当前条件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官僚主义;努力缩小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粮食征购政策,根据我国目前粮食生产水平,非常需要研究一个适当的粮食购留比例,分别不同地区,确定合理的起征点,口粮在起征点以下的一律免征免购。尽一切可能改变生产条件,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装备农业。要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队企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应该说,在这个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村形势的严峻都有所认识。在基层群众正推行土地承包,悄悄拉开农业产权改革序幕的时候,中央政府对农村政策的反思和调整,在宏观上为改革大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而宽松的环境。

四、经济改革思想成果的集中体现和政策转化

国务院务虚会是在“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状态下召开的一次会议。因此,国务院务虚会还带有很多过去时代的痕迹。但是,国务院务虚会是有利于推动形势改善和前进的力量,它的许多经济建设和改革思想明显的有别于过去,而和未来经济发展形势紧密契合。

国务院务虚会是由李先念做总结发言的,这个发言充满改革精神,明确提出了摒弃落后思想,探索新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要求。应该说,这个总结发言中的许多思想和7月28日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向会议提供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专题稿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国务院务虚会的认识成果,是这个时期党对经济建设和改革探索的最新认识。

首先,要解放思想,坚决地摆脱墨守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权力、行政方式而不讲经济核算、经济效果、经济效率、经济责任的老框框,掌握领导和管理现代化工农业大生产的本领。务虚会指出,必须勇敢地改造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上层建筑,放手发挥经济手段和经济组织的作用。在过去20多年中,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改革经济体制,但是往往难以摆脱“放了就散,收了就死”的状况,认识思路也极为狭隘。我们现在要进行的这次改革,一定要同时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一定要考虑大企业和大专业公司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途,努力用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以尽可能适应高速度发展工农业的需要。

其次,必须承认和尊重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会议明确指出,我们建国已经快30年了,不能再用缺乏经验来解释自己的错误了;为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现在特别有必要认真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努力自觉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积极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治不能在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以外,自己创造出另外的什么规律来强加于经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不能自动地保证我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为了减少发展中的曲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必须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密切结合,同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密切结合。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方法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会议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不但不排斥学习外国先进事物,而且必须以学习外国先进事物为条件。只有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把外国经验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和我们自己的具体情况、成功经验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迅速提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能力,才能够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

第四,要运用价值规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会议指出,现在我们拨乱反正,就要运用价值规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通过各种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通过严格实行按劳分配和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每个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的办法,来改善经营管理,来为实现管理现代化创造一个必要的前提。没有这样的核算和监督,其他改善管理的一切措施都无从说起。在经济核算中要尽可能使实际生产出来的价值、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多少,准确地表现出来。

第五,要更多地从经济上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这种利益上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必须反映这种利益上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根本要求之一。会议认为,过去在考虑管理体制问题时,往往是从国家内部的条块关系或中央和地方关系上考虑得多些,也就是在集权和分散的问题上考虑得多些。但无论是不适当地集权于中央或是不适当地分权于地方,结果常是同样地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所谓“一统就死,一分就乱”。“四人帮”反对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根本否定个人利益。这是一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假左真右的反动思维。要处理好有关个人物质利益的问题,就要坚决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该计件的就要实行计件,该发奖金的就要发奖金,不要顾虑重重。

第六,扩大经济组织和经济手段的作用。经济管理不能依靠纯粹行政的方法。会议认为,纯粹行政的方法往往把普通行政机关(它们既不承担经济责任,也不实行经济核算)的办事方法照搬到经济生活中去,容易考虑行政的方便,要求经济活动机械地适应行政的系统、层次、区划,而不是努力去研究、适应、运用经济规律去管理经济工作。这就助长了企业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无偿调拨、无偿供应、无偿支付、不讲经济责任和经济核算的供给制管理,经济活动衙门化、官工化、官商化的经营方法,以及相信社会意志、政府意志、长官意志的万能,因而犯主观主义的瞎指挥的错误。因此,这种依靠纯粹行政方法的管理应当缩小到十分必要的范围,而最大量的经济工作应由政府行政的范围转入企业经营的范围。企业本身也要尽量缩小纯粹行政方法的管理,扩大依靠经济手段的管理。要扩大经济组织和经济手段的作用,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组和经济改革,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要推广合同制;发展专业公司;加强银行的作用;发展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第七,号召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为了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不大力加强经济学的普及和提高。会议认识到,我们正在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这就需要尽量扩大我国经济学研究的队伍,因为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很多,不仅要研究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也要研究许多重大的实际问题。要研究总结中国的建设经验,也要研究外国的经验。经济科学同其他科学一样,现在正在发展许多新的学科;我们现在面临的许多重大复杂问题,例如编制计划和计划管理体制问题,调整工资问题,调整价格问题,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项目的技术和财政问题,要得到准确的定量的答案,就需要利用这些新的学科。因此,各个大的企业和经济领导机关有必要逐步普遍设立经济师或经济工程师,在县、公社、大的农场,也应当逐步设立,专职兼职都可以。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或很少这方面的人才。没有人才,要培训。只有在提高和普及相结合的情况下,经济学才能迅速发展,才能帮助我们,把我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一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国务院务虚会所取得的成果,在9月5日召开的中央计划工作会议上,转化成了中央的基本决策。中央计划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为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在经济工作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上到下都要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从那种不计经济效果,不讲工作效率的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那种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上来。

当然,国务院务虚会所形成的新思想还是初步的,特别是考虑到贯彻执行务虚会精神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摆脱严重的急于求成的问题,因此,务虚会所取得的成果还有一个提炼、深化和巩固的过程。但是,会议所体现的经济改革思想的“新质”内涵,是明显有别于过去,而有资于未来的。“这次国务院务虚会起了开拓视野启发人们思想的作用。”“如果说我们的党正视经济体制中的问题,重视改革,发轫于这次务虚会,未始不可。”②

注释:

①《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文件汇编》。

②于光远:《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70页。

标签:;  ;  ;  ;  ;  ;  ;  ;  

1978年国务院退却经济建设思想与改革研究_务虚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