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手工劳作的方式进行生产,其技术比较落后,且生产效率相对低下。而农业机械化技术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实际而言,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探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推广策略,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力度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发展;推广策略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先进与否。未来,农业机械化将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不断显现其先进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还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应用,我国农业将向着集约化、工厂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代农业总体思路就是要建立“大农业、大系统、大产业、大村镇”的现代农业大格局,按照“高效、高产、生态、优质、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发展种养加、综合利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代替了人畜力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范围的重大突破,机械化作业达到人力所不能及的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使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在此意义上看,实施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加快实现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创造条件。
1、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基本情况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受到传统农业发展观念的影响,机械化技术发展进程缓慢,使得现有的农业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当前的农业发展要求,非常不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现阶段,随着人们意识和思维的转变,我国开始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不断开放政策,积极扶持机械设备企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部分地区的农业发展初见成效,但是同欧洲的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研发出了先进的传感技术并进行了应用,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2、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提升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如果生产没有效率,农产品的质量与效率也就不能保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对农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有效管理农业种植技术、促使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等方式,其中实现机械化生产是促使农业生产水平提升最重要的途径。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农业机械化技术促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工作量大,且生产效率水平低。而将机械化技术投入农业生产中,能及时地完成麦子收割,提升农业生产水平。2)减轻农民工作量。在传统人工劳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进行农业生产。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机械就能实现农业生产工作的完成。
3、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积累,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农业装备结构性战略调整逐年推进,农机化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农机良性发展的机制逐渐形成,农机的新技术水平也日渐提高,“兴机富民”工程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农机管理法制化水平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有很多的“瓶颈”尚待突破,有很多障碍急需清除,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3.1农业机械管理服务需进一步完善
连云港市农机管理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人员匮乏。特别是乡镇农机站建设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没有按上级的“五定”方案落实,人员有名无实,经费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有的农机管理员不专业,缺少专业知识,不能胜任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农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人不愿意投入;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农业机械需求更迫切,但因国家政策性投资和专项补贴少,购机贷款难争取,只能望机而叹。
3.3农业剩余劳动力对农机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须造成土地的分散经营,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加而越分越细。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从而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反而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或者不种地,甚至会造成割地的弃耕,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伴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根据有关农业经济学原理可知,当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随着农业人口的增加已降为零甚至为负数时,必然会造成人均收入的下降。当大量农民滞留在小块农田上,农民不能在其他行业上就业是,会增加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阻力。
4、农机推广的策略
4.1做好推广项目的立项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也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各种新机械的推广和普及工作的认识,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推广项目的立项。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机械化技术薄弱环节与短板,本着需要什么发展什么、推广什么的原则进行立项。同时还要结合国家、省、市等上级政府和技术主管部门的年度和中长期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安排,配合本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方案的实施,从而使得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利推进,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4.2做好农民的宣传和教育
农民是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力量,当前农业机械推广遇到的一个严重阻碍就是农民对这些新的机械设备的认识不到位,对各种新技术和新机械的接受能力不高,认为新设备会造成自己更多的经济负担。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教育。一方面,在城乡一体化工作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得农民能够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更多的认识,另一方面,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要定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各类机械化技术进行宣传、讲解,从而使得广大农民能够广泛了解各种机械化新技术使用的操作规程、增产增收机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4.3做好田间试验示范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中,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在本地区搞好田间试验示范工作。在产前、产中、产后,从整地到收获,定期分季节召开现场演示会,对农民进行讲解和宣传,让全民对各种机械化技术的田间应用经济效益情况和当前本地区的技术推广情况有更加直接、清楚的了解。
4.4争取上级政府财政支持
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各种资金补助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在某一项技术还没有完全被农民所接受、认识还有偏差时,政府的补助资金起到了引领和拉动作用。同时,很多农民也不能负担一些资金量比较大的大型农业机械,因此政府部门要更多的拿出财政支持,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八条所规定定的: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各级政府部门要给农民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得农民有能力购买各种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化和机械化生产是一个重要趋势。农业机械的使用能够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但是当前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及时加强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构建完善的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教育。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农民购买和使用机械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不断落实。
参考文献
[1]常正伟.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推广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8):42.
[2]李西臣.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及推广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7):43.
[3]娜仁图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河北农机,2015,58(10):22-23.
论文作者:徐金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农业机械化论文; 农业论文; 农民论文; 技术论文; 农机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水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