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配送论文,体系论文,我国论文,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子商务正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改变了现行的商业系统,也改变了人们贸易和消 费的方式。如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成了我国现代物 流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有四大基本“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或者 狭义地说任何一次网上商品交易过程,也是这四大流依次流动的过程。
信息流,是供应商和顾客在网上实现信息互动的过程。首先由供应商在Internet上建立电 子空间商店(Cyberstore),或在电子购物街(Cybermail)租赁商店,分门别类地在不同的“ 货 架”上摆放各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给出价格标识;顾客则通过网络商店得到各种商品或服务 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供应商和顾客通过Internet进行交互式信息反馈。顾客可在供应商构 建的需求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出对所需商品型号、性能、交货时间的要求,以及网络商店 “货架”上没有陈列的商品的需求。供应商则根据顾客的需求信息查询库存数据库,或启动 订购数据库,向厂商发出订购清单,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顾客。
商流,是供应商和顾客达成交易的过程。当供应商和顾客就某种商品的交易达成一致后, 顾客即可填写供应商提供的电子订货单;供应商在收到电子订货单后,立即向顾客发送购物 帐单,包括数量、单价、运费等应付款项;接下来是顾客对购物帐单的确认。
资金流,是顾客支付和供应商进帐的过程。顾客对购物帐单确认后,即可输入电子信用卡 号和密码,在对这些信息加密后发送到电子银行;电子银行经过检验确认顾客银行交易成功 后,即通过供应商顾客支付有效,并将其支付转入供应商帐户。至此,顾客与供应商的网上 交易完毕。
物流,是顾客购买的商品实物保质保量按期递送到顾客手中的过程,也是电子商务运作过 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供应商在接到电子银行发出的顾客支付有效通知后,即刻在网上向物流 公司发出发货通知,物流公司则向距顾客最近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出送货指令,由物流配送中 心送货上门或通过快速邮寄渠道送货。顾客在收到订购商品并确认符合要求后,可在商品单 据上签收作为依据。
从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可以看出,供应商和顾客之间发生的是信息流和商流;物流公司是 两者之间进行物流活动的中介;电子银行则是前三者之间资金转移的中介。在Internet上, 信 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以及最终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但这毕竟是“虚 拟”的经济过程,电子商务的最终成功要依赖于高度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发达国家已经充 分认识到现代物流是决定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因素,因而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物流配送 体系。我国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物流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物流配 送成本高,效率低,无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物流配送体系的严重滞后造成了电子商务发展 的瓶 颈。
二、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瓶颈原因分析
我国的物流配送体系较为薄弱,形成物流配送瓶颈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平台构筑滞后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平台包括两个网络: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实体网络是指物流企业及 其物流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枢纽等在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有形网络。信息网络 是指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业企业通过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把各自的实体信息连接 整合而形成的信息资源共享网。我国目前实体网络的现状是: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物流企业的分布过于分散;物 流设施装备普遍较差。信息网络也不尽如意: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 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这使得物流过程中各环节缺乏有效的相互衔接,难 以实现“门到门”(door to door)的服务。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此之快,而物流配送平台的构 筑却因为需要大量的投入,以及各部门间协调整合在时间上的迂回,使其远远落后于电 子商务的发展。物流配送平台构筑的滞后,直接影响了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
(二)物流配送低效率、物流装备标准化程度低
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以最 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 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物流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很少有物流企业 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够,物流中心建设 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这直接导致了物流配送的低效率, 现代物流的功能得不到很好发挥。
我国物流部门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使得物流环节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 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导致了物流无效作 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降低和物流成本攀升,影响了物流的效率和效益。中国加入WTO后 ,我国将逐渐放松所有服务业的现行市场准入和活动,具有现代化、世界级物流设备、手段 和丰富物流经验的外商将会蜂拥而至,这无疑对我国物流业带来强大的冲击。而物流装备标 准的不规范,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物流业无规模优势,资源浪费严重
1997年底,我国物流配送中心数量已接近1500家,但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则为数不 多。大多数企业业务量低,无法达到经济配送规模。在少量的供给条件下,物流企业无法分 摊较高的固定成本来降低服务价格,配送率较低。许多企业甚至是包揽干线的物流体系:从 配送直到投递到户的全过程。独家统管势必造成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高 成本的代价而失败。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有高达60%左右的人员和设备闲置,物流业经营分 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造成了物流环节惊人的浪费。这种分散、无序、低 效、浪费的物流状态,何谈盈利、投资回报率,又如何谈积累、发展、竞争?像从事城市间 配送的阳光网达,和从事物流末端投递到户的上海百大配送,通过合并实现资源互补,形成 规模优势的企业,只是屈指可数的。
(四)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对计算机的应用多限于日常事务管理,对 物 流过程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最佳路线、最优库存 控制等,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整个物流过程的 技术支持比较落后。现代电子商务所要求的物流公司不仅仅是送货,而是最终成为电子商务 公 司的客户服务商。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跟踪产品订单 、提供销售统计、报表等。而这一切必须依托于物流现代化作业的方法和手段,依托于现代 化的信息技术。
(五)物流配送人才短缺
发达国家物流配送经验表明,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 相对国内来说,物流从业人员接受物流知识系统教育的程度偏低,素质相对较低,这在一定 程度上存在着沟通和交流的障碍。国外物流人才资源相对丰裕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物流配送教 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配送教育和培训体系。许多国家还要求物流 从业人员必须在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配送工作。我国在物流配送 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高等教育中还没有形成立体层面的物流教育体系,物流职业培训仍是 一片盲区。
“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网络化”的趋势决定了21世纪将是物流业蓬勃发展的世 纪。21世纪中国物流业所要面对的现代物流经济、加入WTO后国内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外 商的分销、物流“结伴而来”等等现象,就像经济全球化发展一样,已经不是一个选择的问 题,而是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因此,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应当制定出新的政策和措 施 ,抓住和利用新的机会,在创新和竞争中实现新的发展。
三、建设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设想
加入WTO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网上交易、支付,网下物流配送及网络成本等,都将迅 速融入全球网络的标准化中。我们应抢得先机,在我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之前构筑起既符合 国际惯例,又结合中国实际的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建立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 前提是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因而,政府应统筹规划,建立以重要经济区域、中心城市、沿 海枢纽港口城市为依托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备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 设施系统,基本构筑起我国物流网络系统。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并积极 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涉足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为有准备地引导和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应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总 体目标,以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的制定应着重考虑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 向,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 效率。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制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各部门间有效合作 和协调的政策。如一个企业要在国内从事铁路、公路、航空、海运货物运输,它必须分别向 不同部门的有关审批机构提出申请。在发达国家,这种货物代理一般只分为国际、国内两种 ,而我国则分出了航空、铁路、船舶、国际等几个货运代理行档。如果不出台相应的合作与 协调政策,物流过程势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则应着重考虑建立健 全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制度机制;发展和完善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在内的物流系统,培育和发展 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优势物流企业。
(二)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
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认为是我国业界和理论界所说的“第四方物流”,这是一个全 新的物流理念。业界把既不属于供应商,也不属于销售商的独立的物流配送公司称为第三方 物 流。第三方物流随着现代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更趋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它在一定范围内解 决物流问题是有效的,但从全社会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仍受自身能力限制,在物流信息、技 术支持、物流规模、设备等方面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的物流需求,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整 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解决当今的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加入WT 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的是具有世界级全副武装的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很难在短 期内形成与对手匹敌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提 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中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安盛公把第四方物流定义为:“4PL(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 自 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显然,第四方物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实现信息共享、有能力整 合所有的物流资源。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一种虚拟的物流网平台,这就是全国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建立在Internet上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让所有用户输入的资料都直接进入数据库以便 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所有的数据可以永久储存,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 动式经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了社会资源,解决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 分利用的问题。它作为客户间的联接点,通过合作或联盟提供快速、优质、高效、低耗的多 样化服务。它作为新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时空概念,可以大大缩短物流时间,为企业带来盈 利来源和利润的新增长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是解决企业物流的关键,第四方物流则能解决整 个社会物流的主要问题。目前日本、美国以及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宏观上建立了比较 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并且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也能提供网络化服务,各环节相互衔接,实现 全程的“door to door”服务。我国应尽快建立这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培育已经具有 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上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促使我国的物流产业真 正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三)建立城市大型综合物流中心,形成有核心能力的第三方物流
所谓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 心。我国物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物流规模化、社会化程度低,而综合物流中心正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大中城市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在大中城市通过整 合现有分散的各类物流公司,形成具有核心能力与规模经济效益的综合物流中心,为第四方 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实的铺垫。大中城市交通与信息发达,在城市与周围地区的不对称结构中 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 通整体。在此意义上讲,城市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威尔(Boude ville)提出的“极化区域”。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以其增长极的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 展,优化“极化区域”的物流结构,提供物流综合效益,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力发展 城市大型综合物流中心,将会促使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 、联合化、规模化发展。
(四)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要实现物流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对物流行业来说,需要用标准 化、规范化的方式将供方——干线物流——配送——送达需求方等物流环节有机连接起来。 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物流接口标准,很难想象其链接的难度和成本。物流行业的规范和标准, 还应对有关细节作出明确规定,如物流用语、计量标准、包装标准、装卸标准等。对物流企 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消费者而言,享 受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第四方物流最大的难点在于,制造商依据什么能 放心地将其对物流的控制权交给物流服务商,解决难点的首要前提是物流服务必须标准化和 规范化。
为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网上信息传输应采取国际通用的标准。如目前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EAN)成员国通用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EDI是基于EAN指定的标准—— 网上通用语言(E-language),将商业伙伴的各种经济信息自动转换成通用的商业文件格式, 在其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使数据库之间的信息移动更简单、更灵活。我国 已成为EAN组织的会员国,然而在国内却没有使用EDI这种灵活方便的技术。所以EAN的EDI版 本应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物流实时管理中,可以先接受EAN制定的标准,这样在 国际上使用EDI技术日趋普及的将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才不会处于被动地位。
(五)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物流配送中心,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并可以与商业伙伴沟通的信息管理系统。它包括 五个子系统。需求管理信息系统:也可称为客户管理系统,其职能是收集客户需求信息,记 录客户购买信息、进行销售分析和预测、管理销售价格、处理应收货款及退款等。采购管理 系统:主要是面对供货商的作业,包括向厂商发出订购信息和进货验收、供货商管理、采购 决策、存货控制、采购价格管理、应付帐款管理等。仓库管理系统:包括存储管理、进出货 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分拣处理、流通加工、货物追踪管理、运输调度计划等。财务会计系 统:对销售管理系统和采购系统所传送来的应付、应收帐款进行会计操作,同时对配送中心 的整个业务与资金进行平衡、测算和分析,编制各业务经营财务报表,并与银行金融系统联 网进行转帐。配送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调配运输网络,针对每项订单寻找最近的供货源 ,以及时准确的信息流减少物流内耗,统筹安排最佳运输策略。
此外,我国还应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和培训,积极引进物流人才;鼓励物流企业技术 创新;在适当的时候,也应考虑建立“注册物流师”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外先 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标签:电子商务论文; 第四方物流论文; 物流网络论文; 物流信息论文; 物流配送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商品管理论文; 商品标准论文; 供应商管理系统论文; 网络标准论文; 现代物流论文; 订单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