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哈尔滨理工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北区校区规划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校园规划设计的方法。从校园规划的设计理念,规划结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建筑布局模式、景观绿化以及分期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特色;校园;规划设计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北区校区规划设计,对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校园进行了相关分析。
1.项目概况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北区校区建设在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内,东起甲一街,西至乙三街,南起乙一路,北至甲一路。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北区校区占地面积约499400m2,总建筑面积约232500m2,建筑密度12.05%,容积率为0.47。其中包括主教学楼、图书馆、文体中心、食堂、服务中心、4S实训店、教学科研楼、学生宿舍等。绿地面积约247000m2,绿地率为49.5%。
2.规划设计构思及理念
在校园总体规划中,以彰显学院学科特色,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为主旨,以创造绿色宜人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空间品质、体现人文精神校园神韵为原则,对功能分区的高效性、分期建设的可实施性、群体建筑的标志性、景观塑造的和谐性进行整体考虑及重点设计,力图打造一个结构清晰、文化感与时代感兼具的特色校园。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曲清流育精中之英,两轮畅圆聚行业栋梁”的设计理念。
2.1学院特色的彰显
多年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交通行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与吉林省交通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规划设计中,通过校园交通规划的畅达、便捷、高效来体现学院的精神特质。在设计中以交通行业极具代表性的要素圆岛交通枢纽作为设计母体,通过此形象来增强校园的识别性和认同感,彰显学院的特色。同时,在规划布局中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组织方式也诠释了新时代的交通理念和技术。在规划总体布局中,实训区围绕教学区布置,在保证各自使用功能独立、便捷的前提下,彼此之间又有紧密、高效的联系,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增强创造更为集约高效的空间组织,充分体现学院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特色。
2.2绿色精神的体现
绿色宜人的校园环境是交通学院高雅品质的突出体现。在规划设计中,通过一条贯穿校园的生态绿化带作为主要脉络,建筑流畅地分布于两侧,同时巧妙的将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渗透到各建筑组团中。另外,为了创造更为宜人的小尺度空间,建筑的形式与景观高度融合,运用架空、悬挑等方式,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更为开放、自由的外部环境。起伏的绿坡、架空的环廊、立体的人行桥和下沉广场等结合产生不同层次的空间环境,形成了步移景异、动静交替的优雅环境。同时在设计中引入水系,为校园整体环境注入灵动与活力,水体的不同形态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3.规划设计
3.1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规划结构清晰,对校园进行综合考虑,最终形成了“一带、两轴、两圆”的规划结构。
“一带”即贯穿校园的中央绿化生态带。该生态带串联起食堂、文体中心、主楼、图书馆、服务中心等重要建筑单体,呈现出端庄、自然、开放等多种空间形态,灵活丰富的布置方式极大地活跃了校园的整体空间环境。
“两轴”即由校园主入口和礼仪入口形成的两个序列轴线。通过虚空间的逐渐递进,串联校园的主要建筑及主要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圆”即体现交通学院特色的交通圆环,同时也是聚集建筑,串联景观的活力要素。
在此规划结构上,将校园进行功能分区,共分为核心区、教学实践区、生活区和文体活动区,合理组织安排校园功能,并布置大量篮球、排球、网球等活动场地满足学生活动。
3.2交通组织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设置三个出入口,包括乙一路上的主入口、乙三街上的生活区入口以及甲一路上的体育场对外入口,方便各种功能的出入使用。
校园在交通组织上采取三级道路系统,由环状主干道,次级车行道路和步行游憩小路组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环状主干道设置在校园外环,各功能分区之间用次级车行道路进行连接,将各建筑通过交通组织串联,形成高效的车行交通系统。步行游憩小路主要布置在景观轴线上,以及各功能分区内部,形成安全舒适的步行交通环境。校园内人车分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车冲突。另外根据校园规模计算,设置了相应数量的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主要布置在体育场周边及组团内部。
3.3建筑布局模式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校园规划设计时,考虑了三种不同的建筑布局模式,将三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择优选择进行规划设计。
模式一为向心式,即以中心圆上四个建筑为中心,形成一个核心,承载主要的功能,同时解决交通压力。这种模式规划重点突出、方向明确、向心性强、功能分区清晰明了,但是形式感过强,无论对建筑功能还是形式塑造上都有过多的限制,用地的不规则会导致出现斜向建筑,不利于校园建筑的使用。
模式二为行列式,这种模式是校园规划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以模数化进行设计,建筑排列整齐,功能通用合理,规划布局逻辑性、秩序性强,对校园的功能分区和预留用地的影响达到最小化,建筑空间与景观的结合最为紧密。但是行列式的布局过于呆板,整体化有余而灵动不足,雷同的建筑空间布局会导致人的审美疲劳,不利于特色的凸显。
最终汲取模式一与模式二的优点,采取自由式的建筑布局模式,这种模式兼具向心式的标新立异以及行列式的整体大气,同时避免了向心式的形式限制和行列式的死板呆滞。规划充分考虑校园风貌,前后两区风格迥异,前区规整庄重、气度非凡,后区模拟园林式校园,曲水流觞、错落有致。前后区以水为界,相互呼应,充分体现校园特色。
3.4景观绿化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央绿化景观带为主要景观轴线,结合公共开放建筑布置,在景观带上形成两个景观核心。以绿化带形成的带状结构作为基础,统帅校区内各个重要建筑,形成景观节点,结合广场、小品等景观设施,有效改善校园的景观空间质量。并以带状轴线向各组团进行景观渗透,以提升整体的校园环境品质。
景观绿化设计是最能体现校园环境质量的因素,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北区校区规划遵循交通学院的特色和立体交通的思想提出了立体绿化的概念,沿中心景观带设置一系列高低起伏的坡地,并与建筑、水景、植被相结合,在顺应优美流畅的恶规划形式的同时,可以产生丰富的立体效果,最终形成层次丰富的中心景观带、立体景观烘托下的核心建筑以及与建筑互融共生的景观系统。(如图9所示)
3.5分期建设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北区校区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旨,考虑到校园未来的发展和分期建设的可实施性,在规划中,以集中预留为主,分散预留为辅的方式设置校园预留用地。
其中集中预留在校园东北角,位于教学区和实训区之间,在发展过程中既可以作为教学区的延伸也可以作为实训区的扩充。将集中预留地布置在此处不仅提升了预留用地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也不影响校园一期的整体美观效果。另外在集中预留的基础上,分别在校园的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进行不同功能的分散预留,以便于校园未来的综合化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校园规划设计涉及诸多方面,充分尊重现状和原有肌理、有机融合地区和城市特色文化,创造与校园性质相适应的建筑模式和空间结构,是要遵循的基本原则[2]。考虑校园未来发展,采取集中预留和分散预留相结合的发展,以便于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 场所精神视角下的特色校园空间构建——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11(2):68.
[2]马晨光,刁星. 基于特色文化视角的校园整合规划——以大庆职业学院校园规划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8):259.
论文作者:袁泉1,韩培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校园论文; 交通论文; 建筑论文; 景观论文; 吉林论文; 北区论文; 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