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 历史 ,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 问题 ,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习枯燥、乏味,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加辛苦,只要一到数学课堂,很多学生就提不起精神,使数学课堂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师生互动不起,但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总是害怕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懂,把自己知道的都尽可能的讲给学生,但学生是否都懂了呢?其实,老师讲的很多话都成了废话,课堂效率低。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 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顺应时代要求,我们做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做到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的完善。比如: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阅读数学教学理论等。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从而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堂真正成功的数学课,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互动,要做到趣味性,娱乐性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要让学生真正能体验到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可以学好数学。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悉心捕捉所学知识的各种信息,并加以艺术化,突出核心知识,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其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备好每堂课,备好每一个学生,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40分钟的学习效率。
论文作者:路洪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论文;